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的流行演变及其特点

2019-01-28 17:28鲍佳琪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宫廷华丽服饰

鲍佳琪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注重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朝代。这使得唐朝服饰更加绚丽多彩,服饰元素多元化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形制。唐代宫廷女性服饰更是以其众多的类型、考究的搭配、开放包容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书写了灿烂夺目的篇章。它的一系列流行演变,充分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特征和审美倾向。

一、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的流行演变

沈从文先生在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的讲演《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中,曾提到了认识唐代女服的一个关键:更多史前和中古近古的壁画出土,使我们不甚费力的就能分辨出初唐(武则天时代)、盛唐(杨贵妃时代)与晚唐(崔莺莺时代)妇女服饰基本上的不同。”

提沈从文的这个观点,主要是想说明古人穿衣也很少“从一而终”,也讲究潮流与时尚。唐代宫廷女性服饰在发展变化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唐以窄袖短襦、长裙为主,简约朴素;盛唐时期,衣裙渐宽,风格自由开放,颜色艳丽;中晚唐宫廷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重新回归到中原女服宽衣博带传统之中。而这一切也与唐代的兴衰不无关系。

唐初宫廷女装风格承袭南北朝、隋制,女性多着窄袖衫襦和长裙,相对保守。初唐衫襦多承隋制,紧身窄袖,衣领多为圆领或小交领,且色彩朴素,通常为浅且纯的单色。窄袖流行的原因,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是受胡服的影响。至于裙,唐初宫廷贵族女性喜穿间色裙,“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间道裥褶效果”,颜色往往以红绿、红白、红黄等为搭配,色彩亮丽。此时女性裙装的形制大多是窄而修身的,裙腰位置也极高,甚至束至胸上腋下,几近领口。初唐时还流行一种短袖衫,谓之半臂,形似现代的T恤。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上襦中发展演变出来的服装。一般衣袖齐肘,衣长与腰齐,对襟、并在胸前系结,也有无领套头式。半臂放在现代算是一种外搭,常常需要搭配上襦。因为半臂使人看起来较为干练,并且窄袖也便于活动,在唐朝前期宫中女官都着半臂。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写到:“宫女一律着半臂(或半袖上襦),这种新衣在唐初有普遍性,开元、天宝时犹继续使用,此后便只是个别出现。”

盛唐时,宫廷女性的服饰风格变得更加自由开放,衣裙有渐宽的趋势。在当时,坦领在宫廷女性中非常流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许多唐代的墓室壁画以及出土文物都能证明坦领窄袖衫是盛唐时期颇为入时的一种服装。坦领窄袖衫的形式与其他窄袖衫襦不同,主要在于它没有开襟,为坦胸贯头式,且有很华美的纹饰。坦领上襦可以充分地体现女子的形体美,通常与坦领半臂一同搭配穿着。值得一提的是,在盛唐时期嫔妃公主等贵族女性可以穿开胸衫,歌女舞女也被允许半裸胸以取悦君王,而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盛唐时期的裙装较初唐更为宽大,且款式种类新颖多样,色彩艳丽。窄袖虽然仍是主流,较之初唐时已然加宽。总之,至盛唐时,妇女的风姿渐以健美丰硕为尚。

初唐和盛唐宫廷女性服饰受到胡服的影响较大,所以较为修身窄短,盛唐后期时宫廷女性服饰已逐渐变得宽大起来。而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胡服受到人们很大的抵制,宫廷女性们开始追求大袖长裙的衣服样式,审美日趋传统。而且,她们的服饰色彩艳丽、风格华美,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情况不符。唐代诗人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专门和好友好友白居易提起这种现象:“近世妇人……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犹剧怪诞。”那时的宫廷贵族女性,不再穿着受胡服影响的窄袖窄裙,并且似乎是想借助服饰的怪诞绚丽来宣泄自己内心对于唐朝走向衰败的不甘与难过。

二、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的风格特点

从各种史料记载以及发掘出来的墓室壁画、出土文物来看,唐朝宫廷女性服饰的风格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兼收并蓄、开放大气、奢靡华丽。

1.兼收并蓄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因当时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对外态度,南北文化、东西文化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融合。唐朝宫廷女服充分吸收了各种不同文化的积极滋养,形成了兼收并蓄的风格特点。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初唐和盛堂时期女着胡服的盛行。

唐代的胡服,实际上包括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唐朝宫廷女性最常见的胡服装扮便是头戴胡帽、上着翻领或圆领小袖长袍,下着条纹小口裤,腰间系有革带,脚穿软锦透空靴。在武则天时代,穿这样的胡服便已成为社会潮流。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宫廷女性喜穿胡服的现象更甚,外出骑马游玩时皆戴胡帽、穿胡服,还会搭配相应的妆容。此外,初唐与盛唐时期女性传统服饰襦裙服多为窄袖短襦,下裙较为贴身,也是受到胡服特色的影响。

2.开放大气

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的又一大特点就是开放大气,这也与唐朝时文化的高度发展不无关系。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女着男装以及坦领与大袖衫的出现。

女着男装违背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在其他朝代会被看作不守妇道的表现。而在唐朝,女着男装却一度成为时尚。《新唐书·五行志》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从表述中不难看出帝后看到女儿穿男装只是彼此笑谈而已,并没有怪罪女儿的意思。由此可见,生活在氛围宽松活跃的唐代,女子所受的约束较之其他朝代少了很多。

唐代女性服饰,尤其是盛唐时期,允许一定程度的裸露,坦领衫襦在当时十分流行。在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女子衣领大都开的很低,窄袖、肩搭披帛,这是窄袖坦领衫的形式。坦领套头衫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衣领较低、袒露半个胸部,充分展现唐代女性的曲线美。而轻薄的大袖衫、半隐半现的肌肤,充分体现女性的形体美,也是女性自由开放的一大例证。画家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中的那位唐侍女所穿的就是大袖纱罗衫,长裙束至胸上,透明的纱罗内不穿内衣,胸部以上及肩部隐约暴露,大袖长可及地。这种袒胸露背的服饰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十分罕见的,表现了唐代女性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唐代开放国风的体现和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

3.奢侈华丽

唐代宫廷女装除了建朝初期较为简约朴素,其他时期都表现出奢侈华丽的特点。唐代宫廷女性十分追求服饰的华丽和新奇多变,而裙又在整体服饰中占重要的地位,因此,下文以裙为例探讨唐宫廷女装的奢侈华丽。

因安乐公主而风靡一时的百鸟裙可谓是唐宫廷女装奢侈华丽的一大代表。百鸟裙是将多种鸟类的羽毛捻成线,同丝一起织成面料而制成的裙子。其色泽艳丽、变幻无常,正看为一色,反看又是一色;日光下为一色,阴影中又是一色,且能呈现百鸟形态,可谓巧匠绝艺。当安乐公主命宫女制成百鸟裙后,宫廷贵族女子纷纷效仿,以至于山里中的很多奇禽异兽数量锐减。另一种能较明显体现唐宫廷女装精美华丽的裙装是散幅裙,它是用多幅纺绢制作而成,但是每幅纺绢之间不缝合在一起。普通的散幅裙要用到5幅丝帛缝制,也有用6幅、7幅、8幅,甚至用12幅的,使用织料极为奢华铺张。这些都能体现唐代宫廷女性服饰奢侈华丽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出唐朝时经济的繁荣。

三、结语

唐代宫廷女性的服饰经历了初唐的清新朴素,盛唐的雍容华丽、袒露开放,到中晚唐时期又日趋宽大保守。服饰的特点和流行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人不同时期的审美倾向,这种变化与唐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唐代社会变化的缩影。今人通过研究唐代服饰,或许可以窥见唐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一隅。

猜你喜欢
宫廷华丽服饰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冬的华丽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流绚夏日
宫廷珍品——孔府一品锅
华丽摇摆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宫廷古法白米饭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