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解读|穿越千年时空丝绸古道油气再度芬芳

2019-01-28 02:17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丝绸古道油气

一粒源自中国的种子,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仅对促成汉朝兴盛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而且给欧洲带去了东方文明,也被称作“东学西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其中火药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军事体系形成,印刷术、造纸术加速了新兴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则把欧洲带进了大航海时代……

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这条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古道,将流淌了十几个世纪的东西方共享共融历史精妙绝伦地编入其中。而诗歌绘画涌出的历史泉眼,一眼千年窥尽整个丝绸时代全球十几个世纪的流转变迁,让人在凝视中跳出传统认知中丝绸古道仅仅作为货物流通与贸易的渠道,并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出“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华彩篇章。尽管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丝绸之路上的国家都因此受益匪浅。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石油企业以共商共享为基础,在油气合作中与沿线国家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共同探索出了一条全面合作、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演绎共同发展的恢宏乐章。

在中东,“一带一路”唤起了中东国家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很多人认为历史上中东国家和欧美国家联系更紧密,但其实也就是这一二百年的事情,而他们与中国的联系早在2000年以前就开始了。2000年前的中东就是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甚至海上丝绸之路也是由阿拉伯人开辟的。今天,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泉州散居着5万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后裔,他们的先祖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如今,他们迎来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中东国家都在寻找与其结合的契机。科威特规划投资1300亿美元在其北部沿海地带建设一个以“丝绸城”命名的新区,并希望与“一带一路”对接,建成后能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枢纽。阿曼规划的杜库姆经济特区包括港务、工业、物流、渔业、商业、休闲、旅游、教育八大区块,也希望和“一带一路”联系起来。

从买卖石油走向全产业链合作,这是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的新特点。如果没有项目合作而只是买卖关系就像航船没有锚,遇到风浪就不稳定。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和沙特共建大型炼油厂、石油管道,在石油产业的全产业链上都与中东国家有合作,在新能源上的合作也在增加。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今在中东地区运作经营着2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西接地中海,南跨波斯湾。2018年,中国石油在中东地区油气权益产量达到4000多万吨,占集团公司海外权益总产量“半壁江山”。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东产油国能源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挖掘了这个战乱频繁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了多元化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中东产油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美好生活。在伊拉克,中国石油先后参与了鲁迈拉项目、哈法亚项目、西古尔纳项目,参与油田商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占伊GDP48%,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岗位,员工本土化率达85%。在鲁马利亚镇,艾哈代布项目修建的环城公路解决了油区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为当地电厂免费提供天然气,照亮了千家万户。在阿曼,中国石油运营的阿曼项目从接手时衰竭式开发10多年的老油田,到现在产量翻了近10倍,本土化率达到90%以上。阿曼项目在130多家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阿曼履行社会责任最佳单位奖”。

朗朗神州,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今天,“一带一路”将这个星球上高度互补的两极链接起来,给“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合作带来亘古未有的历史机遇。

在中亚核心油气合作区,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以1997年6月中国石油收购阿克纠宾项目为起点,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从中哈合作一个项目发展到在7个国家运行24个油气投资项目,建成直通中国内地的油气供应动脉,形成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与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上中下游业务链,并建立了一套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及管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资源国石油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与资源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用历史长镜头眺望,自古以来,中亚地区在欧亚政治版图上就充当着枢纽、东道主角色,中国的、南亚的、波斯的、欧洲的,来自东西方各文明中心的物质、精神要素,通过这个纽带实现通联和交换,而这条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至关重要的纽带,又以“丝绸之路”的名字永垂史册。在“一带一路”向西延伸的进程中,横贯中亚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成为丝绸古道的现代化身,不仅为中亚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且为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中亚能源多元化出口创造条件。20多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亚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过6亿美元,创造就业机会7.3万多个,企业员工本土化率达98%以上,为资源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管理和技术专家。

在广袤与野性的非洲大地上,互利共赢是一条友谊的纽带,把中国与非洲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但路途的遥远从未阻隔双方交流的愿望。秦汉以来,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输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又渡海抵达非洲。明朝时郑和船队更是为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友好交往书写壮伟篇章。

非洲是中国石油阔步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桥头堡。经过和合作伙伴的携手努力,今天,中国石油非洲石油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国石油目前在苏丹、南苏丹、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莫桑比克等8个国家拥有17个合作项目、工程服务业务遍及非洲30个国家的油气合作区,朋友圈越来越大。在乍得,中乍石油合作使乍得赢得了“能源独立战役的胜利”;在尼日尔,中尼石油合作成为“尼日尔人民的希望之光”;在中国石油所及的地方,施工“不留痕迹”呵护那里的 绿水青山。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生命力,蕴含于互利共赢的合作之道。中非石油合作绘就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汇集中非合作的涓涓细流,中国石油在非洲的未来,光明可期……

在南美,我国石油企业划过一道优美弧线,完成了从“迟到者”“追跑者”到“领跑者”的嬗变。从狭窄区块业务辐射到整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所有油气领域;从单纯贸易延伸到贸易与配套手段有机结合,炼油加工、仓储、运输及终端营销网络一体化贸易链初具规模;从单一油品贸易增加至运作油种上百种,其中原油品种涉及80多种,成品油化工品20多种,国际化业务已经占公司贸易总量60%以上;从石油传统文化,扩充到求同存异和融合共存的国际大公司品牌文化……我国石油企业在弥散着龙舌兰酒气息的古老土地上,再次开始了“丝银贸易”。

过去的6年,我国石油企业以油气合作项目为载体,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国政府、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政策沟通,与一些沿线国家石油公司和跨国石油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与合作伙伴间多领域、多层级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推动了与俄罗斯、阿联酋、莫桑比克等沿线十几个国家合作伙伴一批重要合作协议、重点合作项目和重大标志性工程的签署、获取和相继建成投运。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随着湮没千年的丝绸古道再度沸腾,中西能源合作将共赢共享憧憬投射到千年古道上,“一带一路”将为世界带来全新的历史性机遇。

猜你喜欢
丝绸古道油气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丝绸情调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