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01-28 04:09徐建阁程伟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监测站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徐建阁,程伟娜

(濮阳市环境监测站,河南 濮阳 457000)

1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客观、准确的数据是科学环境管理决策、评价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强化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本文针对当前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高效、全面、系统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

2 新时代下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部门负责随时向社会提供准确且具有法律效应的数据和信息。特别是在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大量的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便被排放到外部环境,致使我国生态系统被不断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综上,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迫在眉睫,各地各级环保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创造良好的质量控制条件。

3 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SQC,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经由20世纪80和90年代的QA/QC及质量保证和控制阶段,发展到现在的TQC全面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国家在环境监测系统开展监测能力建设工作,各级监测站在仪器配置、监测用房等方面迅速改善,环境监测各方面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管理体系不完善

环境监测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质控体系已相对完善,主要包括密码样、加标样、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等。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环境监测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新的监测设备、技术措施和管理思维被引入,要求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指导性作用。环境监测的涉及面较广,影响因素也较多,与高速前进的监测技术相比还存在空缺,监测标准、技术规范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1]。随着新监测因子的出现,更为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被引入。而很多地区的环境监测点在技术和方法的使用上都比较落后,技术标准不统一,新旧方法之间的衔接不到位。但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我国监测管理体系缺少量值溯源条件,很多数据都过度依赖于标准样品,评定结果依然不明确,进而影响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3.2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加强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进入更为系统化的阶段,但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监测人员通常是身兼数职,高负荷运转,仅仅完成监测任务已是精疲力尽,所以提高自身监测技术水平的时间就无法保证,在基层环境监测部门更是如此,并且基层监测站还存在岗位频繁流动的现象。多重原因导致部分质量控制人员缺乏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无法满足高科技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需求,故需要尽快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3.3 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被普及,日新月异的媒体共享技术给予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真正利用好信息技术的监测机构却是少之又少。质控人员忙于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和处理数据,占据了过多时间,无法学习并掌握其他技术,质量管理的效率不高,对数据反馈也不够及时。

4 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缺乏质量保证不但会浪费资源还可能造成误导,制约到环境决策和执法,甚至给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质量管理要始终贯穿于环境监测的各环节。监测站承担着复杂烦琐的工作,如例行监测、监督监测等,监测人员要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重视质量控制,强化管理体制,积极协调好量与质的相互关系,在方案制定、样品采集、数据整理、报告编写等各环节中,执行好体系规范。

4.1 健全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主。要保证监测质量,就要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善于利用先进技术和国家标准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对监测每个环节展开监督和管理[2]。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明确职责,规范行为。监测质量控制归根结底便是要持续改进工作手段,严格执行相关规范以达到环境保护决策的目标。各个监测机构都要结合实际,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开设实验室。

4.2 实现标准化建站

要加快能力建设,根据本地的实际环境状况积极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站点的人员编制、工作部门、仪器设备都要与本地的环境监测任务要求相呼应,达到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条件。

4.3 加快队伍素质建设

要促进监测质量体系的顺利进行,让监测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就要全面培养一批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监测管理队伍。对此,要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知识、素质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环境监测机构要重视人员培训工作,要重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监测人员实事求是的思想素质。加强学术交流,合理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4 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为了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各监测环节要严格按照质量规定开展质控工作,制定实施计划,采取合理有效的质控措施做好协作定值等完成监测任务活动,主动分析并解决潜在技术问题,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所有环境监测工作,都应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确保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定期对仪器进行检定和校准,创新方法,保证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强化日常质量管理,通过开展技术研究、资质认定、评比审核等工作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的需要[3]。建立技术标准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构建技术保障体系也十分重要。应健全内部考核机制,采用质量检查、实验室间比对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内外协调统一。

5 结论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数据,一头连着治污攻坚补短板的艰巨任务,一头连着百姓的关注与期待,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刻不容缓。质量控制是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各类污染源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数据的真实性关系着最终的决策效果。各地各级环境监测站应主动更新技术,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提高质量控制效率。持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整体水平,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工作人员必须立足该领域创新发展,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监测站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广东佛山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多元化 多层次 助力佛山质检
守护绿色陶都的“幕后英雄”——走进江苏省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