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

2019-01-28 05:58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段命题高铁

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

摘要:目的: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该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绩效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测度和评价各个区域的创新绩效有利于各区域制定创新战略、调配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发展创新环境。运用区域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两方面表征区域创新绩效,对中国31个省市的创新绩效进行分析,并从区域创新基础、产业集群环境等5个方面对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方法:从系统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产出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值归一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创新投入/产出模型计算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创新绩效,分析2004、2008、2011年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2004年以来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单因素指数模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创新产出指数的收缩程度比创新投入指数更大,说明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异程度高于创新投入指数。高投入区域包括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5个省,而高产出区域只有北京、广东、江苏3个省,创新效率较高的区域包括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天津、陕西和浙江7个省市。创新绩效高值区域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这种分布格局和T字形国土开发结构存在着高度的吻合。区域创新绩效的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异最大,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最小;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异呈增大趋势,创新绩效和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呈现出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通过回归建模分析,探讨了区域创新基础、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质量、政府支持、技术溢出效应等因子对于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区域创新绩效受创新基础和政府支撑的影响最大,受产学研联系质量的影响次之,而产业集群环境和国际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小。区域教育经费虽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区域教育经费每增加一个单位,创新绩效的增加值最大。结论:2011年创新绩效的空间分布格局说明创新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发展的格局,各省份要注重科技要素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增大,说明创新资源仍处于向创新基础较好的省市集聚阶段,国家要正确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防止创新资源的过度集聚。最后,对提高区域创新绩效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来源出版物:地理科学, 2016, 36(1): 39-46

入选年份:2016

高铁网络化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新命题审视

汪德根

摘要:目的:交通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伴随中国进入高铁网络时代,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引致旅游“多米诺”效应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挑战,形成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命题,梳理新命题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从交通可达性、与其他交通系统竞合、旅游空间行为、旅游市场需求和客源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空间格局等方面梳理出高铁网络时代旅游地理学 20个研究新命题,并提出了高铁网络时代旅游地理学新命题的研究框架。结果:(1)高铁对区域交通可达性产生很大影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层面探讨高铁对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的作用机制,分析不同地理空间尺度下可达性空间格局的重构等领域成为研究新命题。(2)高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竞争基础上展开更广泛合作,尤其是高铁和城市交通的接驳成为高铁研究新命题。(3)重新认识出游空间行为规律、探寻游客在旅游地的空间转移规律以及考量选择旅游地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成为旅游空间行为研究新命题。(4)高铁扩大旅游地客源市场吸引力半径,高铁旅游需求的新特征、客源市场结构的高铁效应和客源市场竞争新格局成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新命题。(5)迎合高铁旅游需求基础上构建旅游产品新体系,催生高铁旅游业态,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成为旅游产业研究新命题。(6)大尺度区域空间重建、中尺度区域同城化和小尺度区域重组织构成为旅游空间格局研究新命题。结论:以旅游地理学核心理论——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石,综合运用交通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行为地理、社会地理以及旅游地理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按照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紧密结合,以及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双轮驱动的原则,从可达性、旅游需求和客源结构、旅游空间行为、旅游资源、交通系统竞合、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空间格局等领域系统性展开高铁旅游的研究,将高铁网络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新命题作为当前中国旅游学术界紧迫任务。

来源出版物:地理研究, 2016, 35(3): 403-418

入选年份:2016

基于储能单元运行方式优化的微电网经济运行

刘天琪,江东林

摘要:目的:大电网有峰谷时段,微电网向大电网购售电也有相应的峰谷时段电价差异。在并网运行模式下,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电及光伏均运行与最大功率点追踪模式。微电网在满足内部负荷消耗的基础上若电源发出电力有盈余,则可由储能单元存储并在高峰电价时段售出,并由此提高售电收益,若发出电力不能满足自身消耗,则可提前在低谷电价时段购电,并在需要时由储能单元放电,降低购电成本,基于此,重点研究了微电网在优先满足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率条件下储能单元及微型燃气轮机的运行策略,并由此产生微电网最佳运行方式,提高调度时段的运行经济效益。方法:基于理论分析,首先研究了微电网主要组成部分: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组件、热电联产系统、燃料电池、蓄电池组。建立其精确数学模型并分析各单元运行成本后确定了微电网运行原则,即优先最大化利用风电及光伏发电、热电联产系统根据热负荷确定所发电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蓄电池充放电模型,根据功率缺额及时段电价差异运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其充放电策略,最后通过比较发电成本及电价确定燃料电池运行时段,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假设调度时段内微电网内风电及光伏工作也最大功率追踪模式,且微电网与大电网间功率自由交换,通过对调度时段内微电网进行仿真计算发现,若采用整个调度时段内蓄电池及燃料电池均不工作策略,则微电网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且无法在整个调度时段满足微电网内所有负荷。若调度时段内给蓄电池及燃料电池未经优化的随机运行策略,则这时产生的经济效益反而减少,甚至于让微电网处于适得其反的亏损状态。因此,针对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的运行策略适当优化是必要的,若采用本文方法得到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的最佳运行策略,微电网调度时段内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因此本文方法是有效的。结论:微电网对于解决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在能源可持续利用领域,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电成本的逐步降低,通过制定微电网经济运行策略,微电网将产生更高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利用规模和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来源出版物:电网技术, 2012, 36(1): 45-50

入选年份:2016

猜你喜欢
时段命题高铁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高铁会飞吗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第一次坐高铁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