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媒介下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融合发展之路※

2019-01-29 15:43刘雅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融合

刘雅琳 郝 悦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习总书记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便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仅是为了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也是凝心聚力、贯彻执行国家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这个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的时代,同样也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普及,表面上是信息传递工具的升级换代,实质上是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变革[1]。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基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利用新媒体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发展,在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仍存在一定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之举。

1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 顺应时代 构建大思政格局 当前我国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凝聚人心与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高校教育中,则体现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创新,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从这一角度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是助力国家发展、贯彻国家战略、勇担历史使命的需要,是必须要走的创新路径[2]。

1.2 以人为本 迎合互联网思维 高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学生。当前手机和电脑已在大学生中普及,在网络世界中学习、交流、游戏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3]。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认知模式新型化,感知方式虚拟化,思维游牧化、跨时域化、群体化、交互化等显著特点,传统思政教育照本宣科、宣扬英雄事迹、名人名言的方式已经无法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思政教育的效果极其有限。

1.3 借力发展 融入高校大形势 从现实角度看,当前新媒体在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中的作用已经十分明显。校园网、贴吧、QQ 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但在思政教育和专业课堂中,新媒体的作用都不明显。若是能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把思政教育和专业课堂融合起来,对于加强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4]。

2 新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1 破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统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课外延伸。思政教育依托单一的思想政治课,而专业课堂仅供学习专业知识,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极大地限制,两者无法实现有机融合,课下自主学习缺乏平台,课上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渠道狭窄,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新媒体介入后,思政教育得以借助新媒体这一渠道融入到专业课堂中[5],而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和专业课也摆脱了课堂教育的空间限制,得以延伸至课下,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时间在客观上得到保证。

2.2 提高学生、教师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过去在专业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尝试受限于传播渠道,仅靠教师口述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新媒体可以把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带入到课堂中,无论是学校中的课堂还是网络世界中的课堂,能极大地拓展教师课堂教学的案例,且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加强了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说服力。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让学生拥有了自由表达观点的途径,对于在学生群体中实现广泛参与、加深印象、主动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2.3 使得大思政教育突破校园固有壁垒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个人政治站位、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6]。高校无法容纳社会上的所有人,但是新媒体可以。高校重视新媒体在大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能够把其他社会群体纳入到思政教育对象中[7],突破校园固有壁垒,发挥高校在引导社会风气、凝聚人心、启发民智中的核心作用。

3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3.1 革新理念 培养教师的新媒体思维模式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体现在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知识欠缺、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培养教师的新媒体思维。作为思政教师,要拓展思政教育的对象,把专业课教师纳入其中。作为专业课教师,则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建设,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摒弃过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割裂的思想,以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和意义为切入点,在课上、课下适时开展思政教育。

3.2 掌握技术 提高教师的新媒体运用能力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平台的变革,需要教师相应地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技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追求以新鲜、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为根据,深入浅出地开展思政教育,摒弃枯燥空洞的说理,学会撰写主题文章、拍摄相关照片和视频内容等。在硬件操作技术上,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操作互联网终端、发布各式各样信息、及时与学生开展互动的能力[8]。

3.3 搭建平台 开辟思政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立足课堂教学,教师课前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让专业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有的放矢。其次,开展课后讨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在课下共同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9]。再次,在QQ、微信、微博、贴吧、网站等建立思政教育阵地,向全体学生和社会人士开放,加快信息更新频率,常态化开展专题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教师、社会人士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打造思政教育优质品牌[10]。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新媒体所具有的沟通双向性和自主选择性,使得教育方式由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演变成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可以选择性接收信息,迫使思政教育扩大教育渠道,进入专业课领域,而教师则需要适时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育融合发展,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明智之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行之路。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融合》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