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自育:现代班级管理新机制

2019-01-30 08:04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班主任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

人类历史进入知识经济和人权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充分重视人性和人权,重视人的尊严和自由。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自立,那他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被尊重和肯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人能自己把握生命航向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乃是教育本真的回归。

如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班级乃至学校的管理,真正做到下放原本属于班主任或学校管理层的部分权力,学生在校园生活实现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是广大一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面临的困惑。因此,一个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能满足学生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班级管理新机制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一、自管自育的基本内涵

自管自育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简称。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可以视为与自我的关系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班级自管自育是指教师对班级基层组织(学生个人、小组、学生社团、班级)充分授权、放权,让学生进行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一种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其基本动机是成就学生,解放老师。它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为核心理念。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学会他以后该学会的一切,同时把老师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做一个幸福、自由、健康、专业、纯粹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在这一模式下的基本职能是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和育人环境的人文化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最基本特征。

二、自管自育的现实意蕴

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经历这样的场景:任课教师在班上时,班上十分安静,学生都在认真做作业,可谓纪律严明,可是等教师一离开,教室立刻炸开了锅,有做小动作的、又说闲话的、有打闹的,热闹非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就在于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也就是缺乏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教育环境过于松散、零乱或严肃、紧张,学生的心境与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接受教育的效果就会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班主任总是留给大家起早摸黑,事必躬亲,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的“老黄牛”形象,甚至于有报道称,教师属于亚健康群体,教师的平均寿命偏低等,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之繁重与艰辛。然而如果教育的成败和学生的进步要用教师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充满快乐的一种境界。如何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实现快乐的境界,我们认为学生能够“自管自育”是把班主任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有效途径。

如今的学生管理者普遍反映学生难于管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学生身上的问题还是接连不断,于是班主任成了“消防队员”,整天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其实,面对一群朝气蓬勃、具有挑战性和叛逆心理的学生,仅用呆板的校纪校规和“千班一面”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他们,约束他们,自然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管自育”。

可见,自管自育在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还是班主任日常管理方面,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探索这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我管理的主人。

三、自管自育的机制建构

1.自管自育的队伍建设

其一,构建一支自我修养较好的学生干部队伍,组成服务师生与自我管理的基本单位。利用“三委”(班委、团委、学生纪律仲裁委员)换届的契机,通过民主推荐、视频直选,组建起一支能够真正自管自育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其二,构建自管自育服务框架和管理空间。明确班委和团委的各自定位,各部职责,细化分工。班委侧重自主管理、做好常规管理及检查工作,如环卫管理、课间操管理、日常文明督查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加以改进;团委除了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外,还参与到社团、书香班级、黑板报检查评比当中。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则以参与调查、取证、旁听并提出处理意见的纪律仲裁处理方式,使问题学生转化成为学生“自管自育”工作的内容之一。

其三,营造良好环境,用心沟通、充分信任、多方关注,为“自管自育”队伍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建立学生自我上进,争优创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确立干部相互评议制度,一方面让犯错误的干部加深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一次教育,防范于未然,保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做好示范者和引领者。

2.自管自育的机制建设

自管自育班级管理模式至少需要建立以下四个管理机制。

(1)全员机制——自管自育的核心。即全体学生,不是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参与管理,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激励机制——自管自育的重点。通过反馈激励,完成班级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实现班级的有序、和谐、稳定,促进学生向着自主、独立、规范、和谐、个性的方向发展。

(3)运作机制——自管自育的保障。如值日制度,通过值日同学的各项服务和管理,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文明教育、规范教育和爱心奉献。

(4)监控机制——自管自育的条件。班级管理要形成自管自育的评估体系,设岗,定员,制定岗位职责,评价标准。

3.自管自育的载体创设

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组织班级比赛、体艺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逐步挖掘,使之成为展示学生浓厚而多样的校园文化、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多彩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

利用节日教育资源,深化教育内涵。如通过做好五四青年节、十佳歌手评选、校园吉尼斯等活动内涵,体现海珠学生激扬的青春和勃勃的生气。在活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自选,展现学生创意。

以学生社团建设和书香校园的推进,培育优秀的多元团队文化。一是强化义工文化,发展义工团员,让谦让互爱充满校园。二是培育社团文化、书香文化,使学生活动更有灵动气息,让更多学生品茗书的芳香。三是培养开放文化,加强和外校和社区的联系,开拓视野,增强兼容并包的意识和能力。

四、自管自育的实践策略

1.培养得力管理团队

在自管自育教育理念下,应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充分结合职位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教师不妨才取竞争演说,让同学投票的方式决定班干部,在这期间给班干部制定评定考核,出现更加适合这个职位的同学将其顶替不合格干部,每个学生都是班干部任职工作中的监督者。之后,在放手让班干部处理班级事务的同时,也要培养和指导班干部,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学会推动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而班干部之间的分工、工作流程和任期工作目标贴在墙上,以供同学监督。这种由学生自己选拔出来的班干部,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民意,学生热爱,这样对他们的抵触情绪也随之消减,就会自觉听从班干部的管理。同时会自觉将班干部作为榜样,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2.制定合理班规

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将本组对管理班级制度的意见写在纸条上,再整理公示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将这样一个结合全班同学智慧的方法汇总成一个特色的、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规。学生在班上的行为准则充分按照此班规实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管自育的过程。班规由于是由学生自主制定的,充分完成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的任务,增强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让学生自觉执行,而学生也不会在此制度下感到压迫感,而是自律所带来的轻松感。这种针对性强的班规,便于学生自己监督,不仅仅受益者是学生,还让班主任管理起来方便轻松,减轻管理负担。班级也将更加团结、更加纪律严明。

3.培育共同信念

怎么才能保持学生自管自育的持续动力?答案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共同信念和责任感。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组织全班学生充分讨论“我们要把班级建设成什么样的班级,怎样建设?”“我日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为此应该怎么努力?”之后再提炼出班级的“共同信念”和与之相互促进的“个人愿景”,让全班同学在这样目标明确的奋斗路上不断提升。课后班主任还可以细化目标任务,让学生先制定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班级职责和自我实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制定可以避免盲目、低效的学习以及对集体荣誉感不强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自管自育的创新之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也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我们实施的这一实践研究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通过优化道德教育情境,广泛开展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着眼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学校事务,在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中体验到道德与自身成长的关系,自觉形成责任、自制、真诚、公正、合作、宽容、友爱等价值观,同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人。

猜你喜欢
班干部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竞选班干部
竞选班干部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干部的烦恼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