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关系的研究现状

2019-01-30 08:35李雯朱永健
智慧健康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度角进针头皮

李雯,朱永健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1 输液针的选择

1.1 头皮针

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区域进行穿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针、颅针[1]。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各类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一次性头皮针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由于其取材方便、经济实惠等特点,不仅仅用于静脉穿刺,也被广泛的用于吸氧吸痰、膀胱冲洗、灌肠等操作[2]。

1.2 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采用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由于其痛苦小,对血管刺激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易于固定,便于肢体活动,能有效满足输液、输血等危重患者的抢救[3],穿刺后可短期保留,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既能保证静脉用药,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

2 进针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的研究

2.1 头皮针进针角度相关研究

2.1.1 小儿头皮针进针角度相关研究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具有静脉表浅,不易滑动等特点,是常选用的穿刺部位。张毅[5]在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角度探论中表明患儿年龄越小,皮下脂肪相对较少,进针角度也相应要小,年龄增大,皮下脂肪逐渐增多,进针角度相应增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皮下脂肪情况选择合适进针角度。高爱清[6]在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角度探论中将15-20度角进针与25-30度角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5-30度角进针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可做到一针见血, 且很少出现刺破血管而造成渗漏或血肿致使穿刺失败的现象。因此,小儿做头皮静脉穿刺时,可采用25-30度角进针,以使针头与皮肤表面的触点面积变小,加快进针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2.1.2 成人头皮针进针角度相关研究

有研究表明45-50度角进针可直接进入血管腔,减少针在皮内穿行时对穿刺部位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7]。何杏瑶[8]在静脉输液采用45-50度角直进血管穿刺法的临床研究中采用将传统穿刺技术与加大穿刺角度进行对比发现,认为采用45-50度角直进血管穿刺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两者的研究结果一致。高丽清[9]将传统静脉穿刺与增大静脉穿刺角度(40-60度角)进行对比,发现减少针尖经皮下进入血管的距离和时间是减轻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关键因素,增大进针角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仅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有所提高。因此,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采用40-60度角进针,能减少针尖对皮肤组织的切割,缩短针头斜面在皮内潜行的时间,有效减少静脉穿刺对皮下神经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基于前者的研究,有学者[10]又探讨了大角度冲击式穿刺方法,发现该方法对于血管有要求,适宜于粗直血管,并且应根据静脉的深浅粗细充盈度来调节进针力度与深度。防止进针过浅未刺入血管,或进针过深穿透血管导致一次性穿刺失败。因此,应根据患者血管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2.1.3 老人头皮针进针角度的相关研究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血管具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不易固定,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特点[11],不利于操作。姜海燕[12]在老年人浅静脉小角度穿刺法讨论中,将20度角进针与10-15度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角度直刺血管穿刺法,直进血管腔后减少角度进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可采用小角度进针法,不仅可以减轻疼痛,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而且还能提高病人满意度。刘英华[13]在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中指出,对于粗直血管可将进针的角度稍微加大,但必须小于40度;浮肿部位的血管脆性大,进针时动作应轻、慢;在肢体内侧血管处进针时,可使针头与血管纵向平行,小角度轻轻进针。指间处的血管穿刺时力度稍微重一些,进针角度可稍大。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实施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可根据病种、部位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2.2 留置针进针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研究

2.2.1 小儿留置针进针角度的相关研究

临床上常选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是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由于患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性,增加了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难度,穿刺角度的选择是一次性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熊国英[14]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0-40度进针法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10-20度进针法。并且进针速度快,表皮受损范围小,针刺疼痛减轻。因此,在对小儿进行留置针穿刺时应尽量减少针头在皮下潜行的时间,减少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以减轻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霍建秋[15]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中指出如果选择足背静脉、头部正中静脉、前额静脉等表浅静脉进行穿刺时进针角度应控制在15度角以内;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进行穿刺时进针角度应控制在30度角以内;手背静脉进针角度应控制在20度角左右,也可根据个人穿刺习惯做适当调整。进针角度宜小不宜大,血管越细越表浅进针角度应该越小,角度过大则容易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根据解剖部位以及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进针角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平静,在操作中态度温柔、体贴、细心。

2.2.2 成人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的相关研究

有研究[16]表明静脉穿刺时,针头必须进入皮下组织或真皮层的静脉,15-30度角进针时,穿刺角度小,并且穿刺皮肤路径长,所以留置针针体在皮下走行距离延长;同时血管缩短,易致外套管滑落,输血、输液时液体易渗于皮下,造成留置针穿刺失败,且在静脉内留置时间短。李立军[17]将15-30度角进针与45度角进行比较,表明当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45度角刺入时,皮肤到血管的距离缩短,且直接在血管的正上方刺入,避免了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并且针头斜面接触皮肤面积相对减小,针穿过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时间缩短,损伤小,使得疼痛减轻。

因此,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增大进针角度,采用45度角进针,可以使针尖快速穿透表皮和真皮到达皮下组织,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切割和撕拉,从而提高成功率。但如进针角度过大,针进入血管后改变角度过大,患者会感觉表皮有牵扯痛、不适感,如进针过快过猛,还易穿破静脉后壁,造成穿刺失败[18]。

2.2.3 老人留置针进针角度的相关研究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松弛、皱褶多,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易滚动,因此,穿刺时比较困难, 容易刺破血管壁而导致穿刺失败[19]。赵红梅[20]在老年病人两种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老年病人血管条件差,采用30-40度角进针,减少留置针在皮下组织的行走距离,避免针芯与套管分离;回血后压低角度再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值得推广。王晶波[21]在老年患者的浅静脉穿刺体会中谈到老年患者因长期输液、肝脏疾患或化疗多出现血管硬化,血管多呈条索状,穿刺时应先判断血管是否通畅,若通畅可于静脉上呈30度角进针。两者观点相同,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的血管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注意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时实施人文关怀,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3 小结

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中最为常用, 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是护理工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经过对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在对于小儿患者可采用30度角进针,对成年人多增大进针角度采用40-60度角进针,对老年人多采用浅静脉穿刺,减少进针角度,采用10-15度角进针,但临床上患者静脉情况千差万别, 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不可能完全统一,同时护理人员对疼痛的重视程度、评估方法的掌握、临床应用等不容乐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护理同行应不断探索,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在减轻疼痛的同时提高穿刺成功率,并且在穿刺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而使静脉穿刺这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更加规范、科学,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度角进针头皮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找东西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45度最美丽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