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营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的教育环境

2019-01-30 10:4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眼界务工人员子女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二小学)

一、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环境现状

某广场健身器材旁边,一个八岁女孩坐在地上哭,她爷爷发现,不问青红皂白,马上转过头骂在单杠上玩耍的男孩:“又是你这个‘外地人’在欺负我们家玉玉,不用问,肯定是你。”天,有谁知道,这个小女孩本是自己摔倒后才哭的。

每天,这样的闲言碎语,这样的另眼相看,这样的排斥、狭隘和对立情绪,这样的灰色故事,都在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着,这样的所谓的“习见和惯常”造成的“狭隘”,轻易地就蔓延在某个角落,当然,也侵袭至原本干净的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内心中。“这样的狭隘和偏见,如果有适宜的土壤和机会让其生根发芽,换来的很可能就是教育的不公平。”

事实上,当一个老人不做任何调查就说出:“又是你这个外地人”之类的话时,他已经在狭隘中落入窠臼,已经在眼的盲目和心的狭隘中切断了生命活水,深陷于闭目塞听中而不能自拔,就像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你没有想到的,也许是你习焉不察所致,也许是你体悟肤浅所致,也许是你视野逼仄所致。”

二、教师应该消灭狭隘,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做“狭隘”。学校里教师与孩子的矛盾、纠纷和冲突,本地孩子对进程务工人员的孩子的歧视、摩擦和纠结,种种难以启齿的困惑,种种贪、嗔、痴、怨,等等,很多都与狭隘的价值观有关,都是因为“狭隘”在作祟。

生活是个万花筒,你看到的,只是短暂的眼前,你看不到的,永远在你的背后。任何地方,都有其美丽和丑陋;就如同任何一个人,也都有其可爱和不足。但是,狭隘的人只看到了其中极少的一面,狭隘的人只会用“非此即彼”的方式阅读人或世界,只会用“本在城内”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眼光把人群划分为两个阶层。而消灭了“狭隘”的人却会看到更多,对人性有更多的体察,对人的生命困境有更深刻的同情。我相信,很少有人在远离了狭隘,开阔了眼界之后,还会斤斤计较,随意去诋毁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

当教师知道了孩子们生命的走向和发展有更多样化的视角之后,就不会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就不会歧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就不会只认为某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就不会只听命于一个声音。他开始拓展自己和孩子们的精神疆域,逐步消灭教育教学或生活中的“狭隘”。而这之后,随着偏见和狭隘的消失,孩子们的一生就会逐步有大量盈余,内心不断地丰富饱满起来。

事实上,生命中都有光,有的人暗淡,是因了遮蔽、因了蒙尘、因了狭隘。除去这些尘埃、遮蔽与狭隘,生命的光辉一定散发出应有的光彩。教师或成人,面临着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为心灵“去除狭隘”,让光出来。这是眼界之光,当然也是希望之光,人性之光和创造之光。

这样的“光”应该频频播撒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头顶。由于居住不稳定、搬迁频繁、打工繁忙,加上方言较重、衣着土气、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差异等原因等诸多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自卑、孤独、自闭、亲情饥渴、沟通焦虑,自主性弱、责任心缺失、抗挫能力差、不懂礼仪、闲暇生活空虚,常常遭来原住居民同学的冷落和嘲笑,在校内或校内集体活动中,常常形单影只,知心朋友较少。家长打工时因为忙碌而造成的亲情的缺席已经给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艰难”,其他人的狭隘和偏见又带给他们更大的“身心的伤害”。于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畸形心理的发生便不可避免,家校配合中的矛盾、“阵痛”和“漏洞”的发生更在情理之中。

三、结语

综上,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不仅仅自己消除狭隘,而且引领更多的人不歧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要加上“一层厚厚的人文土壤,包括好奇、乐趣、分享、善良、厚道、诚信”,等等。我相信,很少有人在视域宽广的情况下,会感受不到自然的伟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会有人,在远离了狭隘,开阔了眼界之后,还会斤斤计较,随意去诋毁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消除狭隘,基于“儿童视角”,扎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内心实际,必将走进他们心灵的幽深曲径处,以此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精神的“夜晚”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眼界务工人员子女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
大看眼界
眼界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