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十八、十九世纪上流社会宴饮聚会对比
——以《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的文本分析为例

2019-01-30 10:4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宴饮娱乐活动刘姥姥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

宴饮聚会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性活动,因为社会文化、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宴饮聚会也各有特色。十八、十九世纪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皇权强大,社会阶层分化非常明显,封建大家族大都依赖皇权庇护;而与此同时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逐渐摆脱了宗教与封建势力的统治,资本主义也普遍发展,但是贵族势力和传统观念仍然强大。《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族之中,他对封建社会上流阶层的生活非常熟悉,因此《红楼梦》又被称为描写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差不多同一时期,《傲慢与偏见》由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写就,书中通过本内特家族五姐妹的生活为读者详细展示了上流社会贵族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对宴饮聚会的描写,分析中西方十八、十九世纪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与社会观念。本文所引述之文本分别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和1993年版名著名译插图本《傲慢与偏见》。

一、《红楼梦》中的宴饮聚会描写

1.宏大的正式宴会:以“元春省亲”为例

第十七至十八回描写的“元春省亲”的盛大场面,全书仅此一次。其中详尽叙述了贾府上上下下为省亲宴会所做的准备以及宴会中的活动细节。省亲别院“大观园”的建造是因为“太上皇与皇太后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而开始的。在大观园建好之后贾政亲自审视,贾宝玉题匾。宴会开始之时“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宴会场面极尽奢华之能事,“园中香烟缭绕,华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宴会中宝玉与众小姐为大观园诸院题匾题诗,之后点了四出戏。未得传召的人不得入内。结束之时“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

这是一场场面壮观、声势浩大的归省,以皇权为核心,一切都要为皇家规矩让路;宴会极尽奢华,不乏高雅的娱乐活动。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参与者也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主要以元春讲话为主。

2.盛大的家宴:以“贾母寿宴”为例

第七十一回叙述了贾母八旬大庆的过程。此时贾府已有了衰败的迹象,场面虽不及元春省亲时的奢靡,但宁荣二府齐开筵宴,更有南、北太妃出席,仍称得上壮观。“寿宴于七月二十八日起,但送寿礼者自七月上旬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礼品”。贾母座次要在南、北两太妃之下。邢夫人王夫人和王熙凤等人只在贾母身后侍立。既是正式宴会,便少不了听戏、游园等娱乐活动。南安太妃与众人交流比较放松,偶有调笑之语:“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寿宴最后一日林之孝和赖大家的仆人也可以共凑一日。家宴的氛围正式中带着些许放松,交流比较自由,开放性也更强,但是“尊卑有序”的规矩仍然不可忽视。

3.小型自由的聚会:以“宝玉生辰夜宴”为例

第六十三回讲述了宝玉庆祝生辰的过程。宝玉生辰白日宴会结束后,“晚间吃酒,大家取乐,不可拘泥”,丫鬟、小姐自己出钱凑一桌酒菜,并无正式的宴请帖子,不敢让夜巡的看见,而且“不用高桌,把那张花梨圆炕桌子放在炕上坐,又宽绰,又便宜”。宴中大家围坐一起“占花名”、相互开玩笑,丫鬟们同主子一起吃菜喝酒,并不过多在意规矩。众人玩闹至深夜,“李纨宝钗等都说:‘夜太深了不像,这已是破格了。’”黛玉也回去了。但芳官却被扶在宝玉之侧睡了。

贾府是在皇权庇护下的封建大家族,极其重视礼教。像这样小辈之间自行举办的聚会上,极有可能出现僭越的情况,所以这样的聚会并不被允许。有的人虽然与大家一起玩闹,但是也时刻记着规矩,不敢有所逾越。

4.以“小人物”为中心的宴会:以“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例

第四十四回讲述了刘姥姥第二次来到大观园的一次聚会。与其他宴会不同的是,这场宴会是以刘姥姥为主角的。刘姥姥作为“乡下人”,在富丽堂皇的贾府的映衬下显得缺乏见识、滑稽可笑。刘姥姥在宴会上对吃食的精致羡慕不已,言语粗鲁,惹得小姐丫鬟们捧腹大笑,甚至闹出醉酒误闯怡红院的笑话;游园时,更是有不雅的举动,“把主人的奢侈和穷人的寒碜形成鲜明对比”。贾府中人也从未见过这样滑稽的场面,有了刘姥姥从中调节,宴会气氛相较其他贾母参与的正式宴会更轻松。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宴饮聚会描写

1.大规模舞会:以“初到内瑟菲德庄园的宴请聚会”为例

富有的单身汉宾利先生租下内瑟菲德庄园,邀请自己的朋友们来这里消暑,并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舞会。舞会的主要活动是跳舞。通过跳舞,一对舞者之间或是没有跳舞的人都可以进行交流。例如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在不跳舞时,就站在舞池旁谈论简和伊丽莎白的外貌。由此可以看出,跳舞的一大功能就是交际,对于本内特家的小姐们来说“喜欢跳舞恰恰就是坠入情网的第一步”。此外,通过舞会,人们也会增进对他人的了解,例如伊丽莎白就对达西先生的冷傲固执产生了一定的偏见,甚至有了“绝不同他跳舞”的说法。

2.小规模家宴:以“凯瑟琳夫人宴请众人到罗辛斯用餐”为例

虽然是家宴,但是太太小姐们也要梳妆、打扮得体。“宴席极其排场……有全套的银质餐具”“大家谈话不多”“那两位男宾则没有别的,除了吃喝,就是赞颂”。宴会的氛围较为正式,宾客之间的氛围也较为客气而疏离,人人都要遵守礼仪。“女士们回到客厅,除了聆听凯瑟琳夫人说话,就没有别的事了”;凯瑟琳夫人过问本内特姐妹们的教育问题,透露出对小姐们过早进行社交活动的不赞同,以及对本内特一家的轻视;在正餐之后的娱乐活动中,“总的来说,都是凯瑟琳夫人在说话”,而“等到凯瑟琳夫人和她的女儿玩够了,两桌牌就都散了”。全部的活动都是由发起宴会的主人为中心的。

3.非正式餐饮:以“菲利普斯家的聚会”为例

众人由菲利普斯太太主导约定了这次聚会。这次聚会以娱乐活动“惠斯特”、“摸彩票”为主,“飨以大量咖啡和松饼”,“莉迪亚急于下注,得了奖就大嚷大叫”,而伊丽莎白和魏肯两人一直在交谈。这样的非正式聚会娱乐性非常强,座位、礼仪都比较随意。

三、中西方十八、十九世纪上流社会宴饮聚会对比

1.目的

《红楼梦》中宴饮描写有生日宴、节令宴以及各类杂宴,其中对生日宴、节令宴、祭祀等形式大于饮食功能的宴会描写更加细致、详尽。对于贾家这样的名门望族来说,大型宴会比如元春省亲,会摆出极大的排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的权威及封建礼教秩序;所有人在宴会中的言行举止都是在不违背“皇家规矩”的前提下进行的。即使是小型的自行举办的聚会,虽然气氛轻松,但仍是不能缺少礼教规矩的,破环规矩的人或者是不遵守规矩的人比如刘姥姥会被轻视或者嘲笑。此外节令宴比如“芒种节祭花神”体现了对历法的重视和对神的尊重;祭祀先祖则体现了对宗法观念的维护。

《傲慢与偏见》中几乎大大小小每一场宴会的进程都不是按照流程来推进的,而是按照与会人交流内容的不断深入而推进。宴会交际和交流的目的不言自明。

2.形式

《红楼梦》中的宴会大多是府内的人参与的,特殊的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也是受到贾母邀请的。宴会的参与者固定、环境封闭。刘姥姥曾说“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也得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可见一般情况下不相关或不是同为贵族的人是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贾府这种上流贵族的聚会的。刘姥姥作为“远亲”,才可以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被贾母邀请游园。宁、荣二府虽然分为两府,其实只有一墙之隔,在元春省亲、贾母寿宴这种大型宴会上都是合办的,传统的宗法观念非常强。同时像元春省亲、贾母寿宴等这种有皇族参与的正式宴会中,很少有语言描写,即使有也是以地位最尊贵的皇族单向发表讲话为主。贾母寿宴上,贾母虽为寿星,但座次仍要在南安、北静太妃之后,体现尊卑有别。这与府内小型聚会上的自由交流和比较随意的座次安排形成鲜明对比。

《傲慢与偏见》中的舞会是比较开放的,内瑟菲德庄园周围地区的乡绅都可以参加。但是家庭正式晚宴还是比较封闭的,只有受到邀请的人可以参加,并且讲究座次安排,在长方形餐桌周围,女主人为首席,男主人为末席,客席在两侧。形成一种包容的氛围,也更加方便交流。西方家庭关系普遍较为简单,比如本内特一家只有七口人,亲戚之间的距离也很远。

3.娱乐活动

《红楼梦》中写到的娱乐内容大部分是听戏、联诗、猜灯谜、品茶、赏雪等高雅的活动,同时也写到抹骨牌、占花名这样雅俗共赏的活动。但是以前者为主。

《傲慢与偏见》中舞会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活动,“这种娱乐让年轻人着迷呀,达西先生!——毕竟什么也赶不上跳舞——我觉得,这是文明完美社会的精华之一”;此外还有惠斯特、摸彩票等同时需要竞争与运气的、气氛热烈的活动。这些活动多为参与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

4.饮食观念

《红楼梦》中对宴会、聚会的描写非常多,其过程、饮食饮品、娱乐活动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占据很大篇幅,凸显了中国古代封建贵族的生活品质和对宴饮活动的重视;而《傲慢与偏见》中每一场宴会上人们谈话的内容才是描写的主体,宴会主要是为推动情节发展而设计的;饮食本身所占据的篇幅非常小,甚至大多数情况只是一笔带过。此外,在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聚会中,酒文化、茶文化有突出的地位,反观西方则以咖啡、红酒为主。

四、结语

上文通过梳理《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描写到的宴饮聚会,分析了中西方十八、十九世纪上流社会宴饮聚会的目的、形式、娱乐活动和饮食观念上的不同。

但是囿于时间、精力及研究经验所限,本文尚有一些研究不足及将来可供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文本分析

本文主要是基于《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两部小说中对宴饮聚会场景的文本描写进行对比分析,并没有佐证史料中对十八、十九世纪中西方上流社会的宴饮聚会形式的记载,因此难以区分社会普遍层面和作者个性层面对宴饮聚会的描写。同时,也未详细讨论宴饮聚会描写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将来可以就这一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2.可对比性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对宴饮聚会中饮食本身的描写篇幅以及描写的重点有很大差异,将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十八、十九世纪中西方宴饮聚会的差异,是否是一个最优化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将来可以在研究文本的选用上进一步进行思考和讨论。

3.研究方法

本文只通过列举法将各类宴会进行举例,并未穷尽地将全部宴饮聚会的描写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将来可以对其他尚未分析的文本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宴饮娱乐活动刘姥姥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蹦蹦床上的物理
酒中日月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刘姥姥的公关术
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