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以唐山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为例

2019-01-30 10:4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大学生

(唐山学院)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产生并承传至今,能够通过现代价值转换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肩负传承国家文化、培养合格国家建设者的重要责任。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状态概述

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发展至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足,大学生们成长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了质地提高。他们更趋独立,更为自信,更有主见,更富抗争意识和批判精神,但大学生们中呈现出的浮躁、迷茫、攀比、缺乏信仰的思想状态,也确实令人堪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人们回归心灵的宁静,塑造优良的品德,体悟人生的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当今的大学生接触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文化、娱乐等产品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很多大学生被此所吸引,对我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而且在他们这个年龄很是反感传统的说教方式,所以当务之急,在高校宣传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最深厚文化软实力。

其次,随着国家建设和时代的发展,法制制度的健全,对大学生走入社会后提出了更高的法制素质的要求;另外,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良好风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也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我国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如此前社会上热议的“扶不扶”的问题,便是此中之一。唐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副团长、土木工程学院14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杨子文,在2015年的一个寒冷的下午就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和同学将一位晕倒在路边的老人送往了医院。事后老人的家人给学生送来了锦旗,学生获得了“2016年感动唐山年度人物”的称号。问及子文同学他当时的想法时,学生表示:多年的艺术学习和学校的教导,让他很自然的选择了这样去做。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精神生产的文学作品,是人获得自我确立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不断提高人的艺术消费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解放。”高校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对传统诗词文化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将古诗词作为中国特色文化,作为对现代文化发展中负面影响的一种积极调整,是一种积极的创新。传统价值理念能为大学生塑造现代理想人格提供有益借鉴。“理想人格是表征人格发展的最高目标、最佳状态的范畴,是理想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品格,是个人品格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生的价值的最高评价标准。”

三、新形势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中重获生机,适应大学生“口味”?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好的一个新课题。高校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吸引、理解、喜爱、热爱的一个科学发展过程。

1.以历史厚重感和神秘感为基础,增强认同感,建立规范管理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宣传传播提供组织保障

在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首先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文章。第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神秘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网络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比分析,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二,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特别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大学生在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能品味出它的独特魅力,能联系社会生活窥探出它的时代意蕴,并愿意践行其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体系。第三,建立规范管理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宣传传播提供组织保障。唐山学院结合团中央要求,创新研发了“到梦空间”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由校团委根据各院(系)制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方案,设定参加大学生可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

2.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开展形式新颖、内容多变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熏陶氛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土壤和滋养

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的亚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它的历史母体和现实土壤,

成立新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如吟诵社、汉服社、古琴社、笛箫社、茶道社等,用传统文化社团反哺和影响古诗词在高校的传播,从而达到兴趣培养与专业学习的“教娱相长”。在被认定为法定节假日的中传统节日,高校可营造传统节日的氛围,举办相关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学习参与传统文化的平台和渠道

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于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的特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诸多便利。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手机等新型信息终端,依托其快速传播信息的优势,来宣传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在校园网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为大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线上教育领域;另外,要注重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平台,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朋友圈”和兴趣圈,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良莠不齐,要加强信息监管,发展网络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传播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屏蔽不良的意识形态和低俗文化。

总之,通过这些举措,既能有效整合海量信息、拓展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进而开阔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视野,还能让大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模式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完善的过程,让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用。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