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心理幸福课堂研究

2019-01-30 10:4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层面心理学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大鹏中学)

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即幸福感和满足、快乐和幸福流,以及希望和乐观主义,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即爱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灵性、工作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勇气、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有礼貌、宽容、利他主义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一、运用积极心理学构造心理幸福课堂的意义

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对其潜能进行全面的开发和挖掘,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实现其人格的有效发展和形成;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弹性,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增加更多的福流体验;从学生内心层面解决问题,培养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有效培养积极人格。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其困难,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对其需求进行相应的化解。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建立和谐幸福的课堂的方法

1.将积极体验作为重要手段,对人性的积极力量进行有效激发。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习得性无助”,这个词通过了一系列科学的实验得出来一个结论:人不断地失败和经历挫折的时候会变得抑郁、不作为和自我伤害。在我们学校中,因为中学学习任务量比较大,很多同学基础不好在学习上慢慢变得习得性无助了,这些同学在学习中失去优势的同时,也没有发掘自己的其他优势,因此很多时候的表现都是很消极被动。因此,在幸福心理课上,同学们通过活动和团辅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掌握幸福的主控权。在具体的教育环节时,可以更多关注同学们的情感需求细节,帮助他们解决精神疑惑方面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正面的解释风格,乐观者和悲观者在遇到挫折时候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同学面对困难时候,通常情况下是没有经过相应思考,大脑中的思维定势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乐观的解释风格能更好解决问题和拥有快乐的情绪,使得他们有积极的体验。

2.将积极个人培养和形成作为重要内容,实现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其重点是使人具备多种积极品质,必须实现其全面培养和发展,提高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获得幸福的生活和能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积极人格培养过程也是个体品质优化的过程。所有人的性格中,肯定都有优点和缺点,人无完人。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改正所有的缺点变成一个完美的人,而是更大限度地保留和发展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一些缺点逐渐淡化或剔除。很多同学在学习中被老师家长贴上了很多的消极标签,这些标签会让学生产生了一些定势的效应,因为他们的“标签”和自己的行为相符合的,没有让自己不舒服或者产生违和感.在幸福课堂中,鼓励学生接纳自己的缺点并制定“弱点管理”计划,并且通过积极课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去除自己的标签,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而且让同学的积极品质运用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展示出来。

3.做幸福教师,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积极情绪,B.L.Fredrick提出了“拓展—构建”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例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作用。教师保持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教师轻松的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通过人的表情、肢体、目光等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学生可以从教师肢体语言的变化中窥见教师的心境,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这种理念对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勇于探索,一定能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层面心理学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