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应当指向心境
——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

2019-01-30 19:31
中学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莎莉文实境指向

王 标

情境之作用,不言而喻。但“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并非都做到了由情入境,由境悟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些教师难以正确把握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失当”。无论是基于经验,还是基于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学术认识,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过于强调实境,而忽视了学生的心境,忽视了学生在境中无情可生的可能性的话,情境创设永远只能是课堂的点缀,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毫无益处。本文试以《再塑生命的人》(以下简称《再》文)的文本解析为例,阐述相关观点。

一、过于物化的实境会消解文本的意境

《再》文取自于世界经典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虽然双目失明但却勇敢地面对身体缺陷,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绝大多数学生在读到此文之前,都已经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虽然多是浏览,但学生心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对于这一高大形象的认识。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破坏这一认识。

分析课文可知,文中花大篇幅描写了作者在双目失明下的行为,如“搓捻着花叶”,又如玩洋娃娃等。诚然,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这些行为无法引发盲人那样的感知,那是不是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来体验这种困境呢?笔者在一则教学设计中发现,还真有这样的思路。上课教师通过所谓的 “盲人游戏”来让学生体验盲人的生活困境,从而去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的不易,从而体会作者的心境。

应当说,这样的设计思路是没有大问题的,其最终也是为了指向作者的心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指向实境的情境创设是值得商榷的:其一,解读文本,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刻意描写自身生活困境的一面,因而因双目失明而生活不便,不应当成为课文解读的主题;其二,就算了解了盲人的生活,未必会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产生多大的帮助。因为文本解读的线索,从来都不是围绕实境展开的,而应当是围绕学生的认知展开的。无数教学实践表明,过于重视实境而忽视心境的构建,反而会转移学生研读文本的注意力,容易冲淡甚至是消解文本的主题。

故而《再》文的解读,笔者以为还是要回到“爱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这一主题上来。

二、语文教学须有指向心境的情境创设

研究表明,“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们从事的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良好的心境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认识活动的开展”。既然情境创设需要指向学生的心境,那这个心境又该如何实现指向呢?就《再》文而言,笔者的观点有二:

第一,通过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作为一个盲人在生活中的苦恼与美好期待。笔者在教学中是用这样的语言给学生“深情”描述的: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是因为通过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更是因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然而,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在近乎黑暗的世界里摸索了六岁零九个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无奈与彷徨,她对生活的期待是怎样的超乎我们的想象!

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有感情的语言去给学生创设一种心境,这是一个基本功。通读《再》文,教师应当看到,这样的情境足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黑暗世界中的期待,从而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创设必要的心理认知基础。

通过问题的驱动,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本。文本解读入境的重要方式,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读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作者笔下文本的真义。实际上,上述上课者创设“盲人游戏”也是这个思路,可惜这条路走偏了,譬如文中作者与莎莉文小姐的和谐与冲突,是不是也要创设类似的实境呢?显然不是,比如说两个人为了“杯”与“水”发生的争执,其实更应当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为老师的莎莉文,这样更容易读懂作者的心境。笔者曾问学生:为什么“她”(莎莉文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到底意味着什么?反映了莎莉文老师的什么品质?这样的问题追问,使学生认识到作为老师的莎莉文对作者的宽容,而这种宽容即使遇到作者“抓起洋娃娃往地上摔,把它摔破了”,甚至是作者“心里觉得特别痛快”时,也给作者提供了 “暖和的阳光”。有了这样的认识,说明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已经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了作者何以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何以“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这种情感的聚焦,非实境可以提供,只能是心境的产物。

因此,情境创设只有指向心境时,才有了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可能。

三、心境实质是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感悟

回想一下,何为心境,似乎又不能说得那么明白。站在学生的角度,忽然知道,心境其实就是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之后,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种认识。

《再》文中,“再塑生命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心境,试想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认为一个人是再塑自己生命的人呢?那一定是对自己的生长、成长有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的人。这个人原本是父母,可一个“再”字却告诉我们这是父母之外的另一个人。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文题本身就赋予了我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建构猜想“是谁”“通过什么方法”为我(即作者)“再塑生命”的。而这就是心境的营造,就是为解读文本所需要的心境作铺垫。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走出创设实境的窠臼,真正瞄准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去构建能够与文本主题合拍的心境,这样才能让文本解读变得更加顺利,才能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有获得感。

猜你喜欢
莎莉文实境指向
心别失去方向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临床实境考核在眼科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结业考核中的应用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