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八年《永安山妙智寺宗谱》简介

2019-01-31 06:22杭州市富阳区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19年1期
关键词:富阳永安僧人

陈 明 单 妍/杭州市富阳区档案馆

杭州市富阳区档案馆馆藏光绪八年《永安山妙智寺宗谱》,又名《妙智寺释氏宗谱》(以下简称为《寺谱》),是一件珍贵的古典佛教谱籍档案文献。《寺谱》以木板印刷而成,纸张为宣纸,版式为四眼包背装,包背基础上加竖线。《寺谱》记载了永安山妙智寺的历史渊源,从侧面反映了佛教在富阳特别是永安山的传播史,是区档案馆的珍贵档案之一。

“释者,解也。晋道安受业于佛圆澄,而安以师,能解于佛,遂以释为姓。僧之称释自此始矣。”僧人以释为姓,不能再像俗人那样以姓氏作为彼此区别。此句揭示了释氏即佛门的法传弟子,为了将佛祖渊源昭示于后人故修此谱。《寺谱》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记述了妙智寺历次修谱、修建庙宇、招收法徒的情况;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妙智寺的艺文;第三部分主要记述禅师人物传;第四部分是环秀堂派的世系情况即世系索引与大辨禅师(会遇)一世至九十九世的世系表。全书共2册400页,共10万字左右。

《寺谱》记载:“唐太和初,会遇到此山,因地势敞豁,遂骊珠石旁建一寺名骊峰,后改永安,又名妙智。及宋大兴,业林僧称千余。遭兵毁,我鞉公所以有重修妙智寺之举。越明末,而道奎与智祥继为之重茸。复火毁,圆显又重葺,其先屡圯屡修。必不乏人以年远无可稽姑置之我……”这段话揭示了永安山妙智寺的始建、更名、毁灭的缘由以及重修之人的身份。

“自唐太和元年,有异僧曰,会遇者,策驴觅景,躬历骊珠石创其寺。始辟禅关。修持忘虎穴之居,精进作龙华之会,渐辟渐广,法力流通遂成。”这是说,妙智寺是唐太和元年(827)为僧会遇始建。《富阳县志》记载:“僧姓许,唐睢阳太守远之孙也。”就是说会遇俗姓许,是唐朝睢阳太守许远的孙子。

后到北宋年间,佛教大兴,当时妙智寺有上千名僧人,“于宋极盛时大立丛林”。据《富阳县志》记载,五代钱武肃王时,寺改名为永安寺,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为妙智寺。

宋宣和元年间(1119—1125)方腊起事,妙智寺毁于兵燹,一直到南宋建炎四年(1130)才由邑人李鞉重修。李鞉,富阳人,自号去嗔居士,为南唐后主李煜后代,宋徽宗崇宁二年(1108)进士,又中大观三年(1109)弘词科。晚年辞官回归故里,谓贪与痴已绝,独嗔未尽去,因榜其小室曰“去嗔”。曾主持重修永安山妙智寺,有诗《妙智寺》曰:“永安高万丈,芒履上崔嵬。云锁招提影,苔封般若台。殊经荒古塔,函钵卧龙胎。半刻逢僧话,胡麻踵接来。” 明崇祯年间,僧人道奎募资重修妙智寺,且将龙门山妙岩院、栖鹤山万春院收并该寺。直至清光绪年间,僧人步明还在募资修葺妙智寺。

永安山妙智寺几经毁坏几经修葺,历经坎坷。它最为旺盛时期为明朝初年,其时僧人逾千,香火不断。

据《寺谱》所载:“寺有铜钟一口,计重3784斤。晨昏叩之,声清远,到时风和日融则远闻五七十里,历历可数,如闻墙塘。若阴雨晦冥,只二三十里闻之。自明嘉靖十年,邑侯进士方柳溪公,始移县治东颧山之巅。”这是说旧时妙智寺内有一口铜钟,晨暮叩之,钟声悠扬可传到二三十里以外,若是风和日丽的日子,钟声更可传至五六十里之外。明嘉靖十年(1531),有个叫方柳溪的人将其移至富阳县城之东鹳山之巅的吉祥寺。

据《寺谱》载:“唐太和会遇之第四世名道常者,常系长房相延以至今不替,千余年来兴废屡矣。当其时支分六派,其一曰:环秀堂,……”可见该谱属“环秀堂”号。

“环秀堂”号收录了21位禅师、上人、比丘传和行略。“禅师”,和尚之尊称,专指有德行的和尚,《寺谱》中记录的禅师有海霑、海霙、道奎、界谟、方正、方显、严龙等。“上人”,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寺谱》中记录的上人有一雨、法清、本源等。“比丘”,指已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寺谱》中记录的比丘有宏秋等。由于长期以来僧人已经统一以“释”为姓,那么区别僧人谱系的标志姓氏就被宗派法派名称取代,同时各宗派法派的派辈诗也显得尤为重要。派辈诗的使用,是佛教宗派谱系的重要特点。《寺谱》世系图记载,“会遇,即大辩禅师,唐太和元年到山,是为本寺始祖”开始,传至光绪八年有九十九世法传子孙。

据《寺谱》所载:“自我太祖奋扬威武,肃清海宁,所向克敌。乃下婺州,出浦江,而圣祖独步永安,云龙遁迹时。一初者虽慧目之洞明,未识尘埃,天子因问姓名,乃有‘山僧不识英雄汉’之句题壁而去。”太祖指明太祖朱元璋。据说元朝末年,朱元璋兵败入富春境内,一日策马逃至永安山脚下,安全逃上了永安山妙智寺,并暂且住了下来。一初和尚暗暗揣摩,这朱元璋绝非等闲之辈。有一天探问朱元璋尊姓大名,朱元璋默不作声。第二天,寺庙墙上有了一首诗,诗云:“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刀血腥腥。山僧不识英雄汉,何必叨叨问姓名。”一初和尚见了这首诗,惊恐万分,连忙在朱元璋诗的旁边写上一首诗作答:“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惟恐鬼神愁。忙将法水轻轻洗,尚有红光射斗牛。”这样,朱元璋继续在妙智寺逗留,由一初和如兰等和尚好生伺候着。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明朝开国皇帝,他不忘曾经借住过的富春永安山妙智寺及当时伺候他的两位和尚。很快,一初和尚被召进了南京报恩寺,开始为僧禄司左讲经,后又升为右善司;如兰和尚则被召进杭州天竺寺,并赐袈裟一件。朱元璋还拨银数千两修葺妙智寺。

自此,永安山妙智寺声名在外,僧人逾千,香客络绎不绝。

据《寺谱》所载:“富阳山水甲天下,而邑之名胜首推永安、龙门之两山焉。永安居万山之巅,俨若桃源境界。”由此看来,永安山历来景色秀美。如今,永安山已成为我国滑翔伞制造基地和亚洲最大的人工滑翔基地。

光绪八年《永安山妙智寺宗谱》既是一件珍贵的古典谱籍档案文献,又是研究富阳文化和民风习俗的档案文献。《寺谱》入馆时已有多处破损,字迹难辨。为满足查阅利用需求,区档案馆及时对《寺谱》进行了修复。

猜你喜欢
富阳永安僧人
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中心小学 做“孝善”德育 办“温暖”学校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跟我说两句
富阳记忆
煮竹
白云深处
美丽的永安溪
“永安五铢”的版式及分类研究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