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的技巧

2019-01-31 07:19于玲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题片文稿稿件

文/于玲

电视专题片是借助音视频媒介,追寻社会、文化与历史价值的一类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面对镜头下真实原本的自然和人物,专题片本着高度尊重的态度予以揭示,并赋予其艺术境界。文稿是电视专题片的脉络和灵魂,反映着电视专题片主创方的综合素养。专题片文稿的写作不仅要求创作者对专题片主旨有充分的认识,还要注重经验和技巧的灵活运用。

1.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基础

1.1 深入现场,积累素材

踏踏实实前往现场,了解现实情况,整理一首资料,是作者笔触令人信服的第一步,也是创制具有深度与广度的专题片的第一步。大量的现场信息既能为电视专题片的写作铺垫良好基础,更是电视专题片尊重事实、还原真相的创作态度的根本体现。

创作者亲身来到专题片现场搜集、积累素材,不仅可以让创作者获得更多细节性的感官体验,丰富创作者的写作视角,还可以使创作者由切身感受与体验,激发出更多独到的见解。很多情感饱满,内容丰富的专题片在稿件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都深入现场,对一手资料进行采集。创作过程中,作者通过前期亲赴现场,大量积累素材,才能利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片中的工作生活娓娓道来,让专题片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可以说,画面的推进展现给观众的是可见的环境,而文稿的句句陈白,则能让看不见的细节和精神真实地浮现在观众眼前。

1.2 明确主题,准确定位

专题片主题的精准定位是专题片价值体现的先决条件。好的专题片就像一个个性十足的鲜活生命,因定位不同、主题不同而从千人一面的其他节目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因而,在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之处,就应当明确专题片将以何种主题、何种定位、何种姿态呈现于观众之前。

很多电视专题片以先进人物或特殊事件为主题,这类专题片的写作切忌平铺直叙、“流水账”。作者应当用“亮点”立“特点”,以“特点”名“主题”,通过深入挖掘专题片中人物与事件异于平常的“亮点”,将它放大来看,详细来写。当专题片中的人物或事件“亮点”较多时,作者应当围绕人物最主要的个性、事件最特殊的性质,筛选那些能感染人、打动人的细节,将电视专题片的个性凸显出来。

1.3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秉持着对事实的高度尊重,用画面和语言还原事实的本来面貌,是电视专题片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基于此,电视专题片稿件的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陈述事实真理,不可因盲目追求影响力的扩张而弄虚作假,曲解了专题片原本的存在意义。

以人物为主题的专题片通常会选取凸显人物个性的几个事件进行刻画描写,但不可为了树立人物形象而编造、扩大事实,虚假的事件缺乏根基,不仅不能感染人、打动人,还有可能令受众感到夸张、虚伪,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尤其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专题片,虽然时隔年限久远,依然需要在考究大量历史书籍文献和充分的现场调查基础上创作稿件,让史实穿越重重时空薄雾,真实地体现在专题片中,为当代受众带来正确的文化熏染和借鉴。

1.4 融入情感,精炼概括

电视专题片虽然像新闻那样以尊重事实为根本,但却不像新闻那样要求时效性,它通过对主题内容的精炼概况和情感融入,使专题片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融入了丰富情感内涵的专题片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更会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产生更多共鸣和深思。专题片稿件是专题片情感的源泉,作者应当将现场取材过程中自身的感触和观点融入稿件中,让稿件成为作者情感世界的映射。融入作者情感的稿件不仅连贯流畅,而且情节跌宕、色彩浓郁、回味悠长,使观众蒙受感动和启发。电视专题片的文稿语言是专题片画面的主导和升华,作者应当以尽量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不断提升文字的概括能力。

2.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的技巧

2.1 标题创作的技巧

标题可谓是电视专题片稿件的“文眼”,牵动着整篇稿件和整部专题片创作的基调。电视专题片标题的创作有如下技巧:

首先,标题应紧跟时代,简洁凝练。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同步发展,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愈发开放与进步,使他们“一见倾心”的标题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时代特点突出的,即标题中包含了某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关键词;另一类是口语化、生活化明显的,能够让人产生“日常身边事”之感。作者标题创作应当牢牢把握观众的取向,从而通过标题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将“中国梦”“中国精神”等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词汇应用于电视专题片中,既能使专题片时代特征十足,又能够突出主题,充分彰显我国主流媒体对宣传导向的牢固把握。此外,选取一些极富生活化,同时又能暗含专题片故事发展脉络的简单词汇作为标题,尽量选择那些生活化、日常化的词汇,更能够吸引最普通、最广大的基层群众;其次,专题片标题可以利用正话反说的技巧营造出强烈的心理反差,让受众瞬间被标题吸引,也可以使专题片因特点鲜明标题被更多受众铭记于心。

2.2 运用诗词文学提升专题片的艺术价值

专题片稿件体现了专题片作者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涵养。中国诗词文学凝练而传神,讲究用精简的表述,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将古、现代诗词巧妙地融合到电视专题片稿件的创作中,能够起到提升品位和营造意境的作用,可以彰显出专题片的艺术风骨。在反映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正义的专题片中,作者可以加入“铁肩担道义”“疾风知劲草”“扬眉剑出鞘”等类似的诗词,使公安人员钢铁硬汉的形象深入人心。当前,正值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引建设“立体化”农村,通过种植果树并发展相关产业的案例在全国各地争相涌现,反映该题材的专题片中,作者就可以采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词,凸显当前乡村振兴,果业发展的昂扬之美,让整部片子兼具艺术美感和时代内涵。在表现元宵佳节灯市如花昼,人们纷纷乘兴出行的繁荣景象的专题片中,则可以引用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名句,既变现了主题,又增强了专题片的人文情怀。

电视专题片稿件创作引用诗词虽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切忌生搬硬套,在不相应的场合中错误地引用诗词,注意尽量挑选那些公众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有效提升专题片的普适性。

2.3 纪实风格在专题片文稿中的运用

表现类和纪实类是我国电视专题片的两大门类,表现类专题片的文稿注重意境烘托和情感渲染,而纪实类电视专题片文稿则注重声画对位、声画合一。随着当代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表现类专题片与纪实类专题片中的界限逐渐模糊,如今受到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的专题片正是表现风格与纪实风格相结合的融合性专题片。现代专题片文稿写作时,虽然描画已经和抒发情感必不可少,但也应当适当地运用纪实风格,用朴实的白描带给受众更强烈的新鲜感和冲击力。

专题片文稿的纪实风格,简而言之就是“讲故事”,以事实为基础,让故事尽量人物画,让人物尽量细节化。在撰写文稿前,作者应当事先调查清楚故事的背景和相关资料,确定好主题和风格样式,然后运用白描手法尽力表现故事的真实情节,多用名词、动词来描写和解说,尽量避免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可以让专题片更具有真实感。

以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件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应采用纪实风格创作文稿,通过对人物、事件和细节的清晰勾勒打动受众,与一些“假大空”的豪言壮语相比,质朴而真实的表述更能让观众相信,更容易撼动观众的心灵。

2.4 将文字用在刀刃上

“将文字用在刀刃上”是电视专题片作者善用细节的技巧。电视专题片要求文稿简洁扼要,因而作者应当惜墨如金,细节的描写在这一点上可谓事半功倍,可以帮助作者避开繁杂的通篇叙述,只通过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的描述,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细节可以将观众迅速地带到专题片的环境氛围中。在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专题片中,为了体现城市的发展面貌,作者大可以选择某一建筑进行细节描写,通过介绍该建筑的外观、特点、功能,让观众对整个城市形成印象。事实上,在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中,越小的、越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越能起到抓住受众眼球和思维的作用。

细节的描写能够简单、有效且迅速地将观众代入特定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加深观众对电视专题片主题的感悟,寥寥数语也可为节目大大增色。相反,如果缺乏细节描写,那么通篇的宏观描述和画面展现只能在观众的脑海中形成模糊的印象,难以产生感染人、感动人的力量。

2.5 优秀的文稿为“听”而写

电视专题片以“声画结合”为传播特点,文稿的作用是在受众观看画面的同时解说、延伸,它不同于纸媒中承担了大部分传播任务的文字,而是与画面共同传播内容和思想。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文稿不仅要依据画面创作,更要针对受众的聆听创作。创作人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听觉语言搭配画面能够给人更生动、贴切的审美享受,单纯地追求辞藻上的华丽之彩,并非电视专题片文稿的优等之作。

当读者们遇到感觉精彩的段落或字句,他们很愿意重复研读、细细品味,每一次重复的品读总能带来更深层的体会。按照文章的顺序,大标题、小标题、从左至右、由上而下,电视专题片持续播映,无法像文字稿件那般供人停下来慢慢品读,为了给受众提供深入探索的空间,创作者可以将那些上文中出现过的、受众印象有些模糊并渴望重新了解的信息重新演绎、重复提示,以提高受众的体验感。

2.6 文稿与画面不重复

电视专题片放映时解说词与画面同时铺开,将观众带到专题片的情境中,这一过程,文稿跟画面应当是各司其职的,“声画对位”是电视专题片文字与画面结合的原则,但将“生化对位”理解为文稿对画面的直接陈述,则会使受众感到冗余、重复,有失美感。避免画面与文字的重复,文稿则可以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使观众可以了解到更多专题片画面无法传递的信息,使专题片更具内涵。

2.7 运用文字营造专题片意境之美

文稿在电视专题片意境的营造和提升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作者利用文字,可以从外界环境描写、特定情境描写和人物关系描写三个方面彰显专题片的意境之美。

画面是片中环境展现的主要载体,但同时文字对景观环境的描述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起到详细解说、补充解说、延伸解说等作用,让观众在欣赏画面时可以感受到声画之间的完美结合。优秀的意境描写可以通过精准的用词、巧妙的形容,让观众感到视频画面之外的美景,例如,对奇闻异事的提点、对历史因素的简述等,让观众透过环境表面,理解专题片的创作内涵,提升专题片的整体质量。特定情境描写是对专题片画面的进一步丰富,可以使画面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展现情节和人物。人物关系的描写是通过向观众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特殊情感,以人性之美衬托意境之美。表现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是电视专题片的内在要求,而这两个内在要求都离不开片中的“人”,因而人性的体现是电视专题片的永恒主题。专题片文稿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既要描写人物的外形、经历、性格等基本特征,也要通过描写人物和其他人物甚至人物群体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人物的评价、对人性的彰显,最终通过体现片中人物善良、乐观、勇敢、无私等精神,提升专题片的意境之美。

2.8 总结回顾升华主题

文稿是电视专题片拍摄创作的灵魂,牵动着整部电视专题片的脉络,除了对画面进行补充和解说外,文稿在电视专题片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专题片主题的升华。实际写作中可以发现,对事实的还原、对意境的烘托、对情感的表达、对细节的刻画,都并非难事,唯有通过总结回顾,让专题片的主旨思想进一步升华着实不易。电视专题片文稿写作中,作者应当全身心地融入到创作情感里,始终保持一种心潮澎湃的热爱,才能在稿件最后的总结回顾中使全篇更具情怀和感染力。

3.电视专题片稿件写作应当避免的误区

3.1 文稿与画面争风头

专题片的文稿是专题片的灵魂,也是专题片情节发展、人物设置的主线,在专题片创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电视专题片的观众而言,文稿毕竟不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与文稿相比,观众更多地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文稿则随着解说无形中流入观众的耳朵,在观众对专题片的理解中起到补充作用。可见,观众看专题片,“画面为主,解说为辅”,文稿应当避免与画面产生竞争,让观众有不明侧重点之感。

文稿不与画面竞争,实质上就是有选择、有留白地解说。如果文稿对所有画面、所有内容不分巨细地进行解说,不仅会占据了观众琢磨、分析专题片内容的时间,甚至会打断观众的注意力,影响电视专题片的整体宣传效果。作者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创作时,应时刻把握文字补充性的性质,让位给画面,不与画面竞争。

3.2 文稿过分写实

电视专题片应追求艺术的美感,而文稿写得太实,则会限制了作者的想象空间,有损于专题片画面营造的意境美感。文稿既要还原事实,又不能呆板地过于写实;既要活用纪实风格与白描手法,又不能让观众感到生硬、普通、平白而不精彩。因此文稿写作风格“度”的拿捏十分重要。

实际上,文稿不能太“写实”指的是文稿不要不停地描述画面中的内容,这些内容观众看得到,如果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一概实实在在地描述,不仅体现不出电视专题片文稿对画面的补充作用,也会观众对观看专题片的整体感受。同时,过度“写虚”的写作风格也是不提倡的,一些文稿脱离了画面,洋洋洒洒、越走越远,会让观众感到偏题,甚至分散观众集中在画面上的注意力。

结语

电视专题片的文稿是整部专题片创作的基础,唯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稿能够为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电视专题片文稿既应当沉稳内涵,也应当富有魅力,通过专题片文稿与专题片画面的交相辉映,让观众感受专题片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电视专题片文稿写作的技巧与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题片文稿谋篇布局、层层铺开,并赋予专题片独特的文字艺术处理,文稿的撰写不可太满、太多,需要适当地留白,让观众有充足的时间消化、体会,同时,也要注意多用语言表达特定情境和人物的背景、经历和实践过程,给观众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专题片文稿的作者应当认真掌握文稿撰写的知识和技巧,并随着专题片的发展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专题片文稿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