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行业效益“黑马”能否跑赢下一个“十年”?

2019-01-31 08:37中国农资魏萌李阳李昕宇北京报道
中国农资 2019年9期
关键词:黑马供需氮肥

《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李阳 李昕宇 北京报道

2018年,我国氮肥制造业效益迎来十年最佳,利润率累计达到5%,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成为不折不扣的效益“黑马”。同时,氮肥行业产能结构得到大幅优化,亏损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氮肥价格趋于合理,市场走势企稳回升。2019年春耕在即,氮肥行业能否乘胜追击,将效益向好的势头延续下去?且看记者从“2019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上带回的重磅预测。

预测一:行业效益持续向好,但盈利水平或将低于去年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氮肥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迎来近十年来效益最佳的一年。对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2018年,氮肥市场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行业效益有明显好转。与此同时,氮肥行业还经受住了天然气供应短缺、环保管控升级和煤价上涨等的各种考验,保障了氮肥国内供应和农业生产,实现了氮肥生产和农业丰收双赢的结果。

当前,春耕用肥在即,氮肥市场行情能否延续2018年的向好趋势?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测算,2019年,全国尿素产能为6954万吨,上半年有效产能约为6358万吨。其中,1月-4月份尿素供应量为3094万吨,与去年持平且供需基本平衡。顾宗勤表示,2019年国内氮肥市场总体产能过剩现象缓解明显,氮肥供需基本平衡,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波动将在合理区间,行业盈利水平可能低于2018年,但好于2017年。

针对2019年氮肥市场的走向,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韦勇指出,企业应重点关注五点:一是世界粮食需求超过粮食生产,粮食紧张将拉高粮价,进而提高化肥需求和化肥价格;二是我国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必然要保障化肥有效供给,氮肥的农业需求有望迎来一个稳定时期;三是工业需求有望提速,成为我国氮肥需求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四是因效益和地方限制以及进入门槛提高,氮肥新增产能有限,总产能将继续下降;五是原油价格反弹,将对市场价格起到积极影响。

预测二:原料市场形势好转,下游“被动采购”痛点有望缓解

一直以来,原料行情都是氮肥市场的“晴雨表”。从原料煤的角度来看,困扰尿素生产企业的最大问题仍是煤炭采购的被动地位一时难以改变。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销处信息科科长侯玉春表示:“今年,受全国煤炭整体过剩影响,化工用煤也将略显供过于求。”据他介绍,2019年全国煤炭价格将呈前跌后稳走势,煤炭供需主基调是过剩,但存在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和部分煤种短缺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烟化工煤和无烟块煤两种化工原料煤走势有所不同,其中,神木烟化工煤短期趋稳,中长期趋紧;无烟化工块煤短、中期呈下跌态势,长期无烟块煤工艺吨氨制造成本与神木航天炉基本相同后,价格将于神木化工原料煤同趋势涨跌。侯玉春认为,原料煤价格的逐步趋稳,对于尿素市场的稳定将起到显著的支撑作用。同时,在市场的调控下,两种化工原料煤工艺的项目建设将趋于理性。

在我国多煤少气的资源禀赋下,与煤头尿素生产企业相比,国内气头尿素生产企业受原料市场的影响更大。针对2019年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分析称,2019年我国天然气可供市场资源量为3030亿立方米,市场需求量约为2978-3009亿立方米,资源富余量约为21-52亿立方米,全年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不同季节会有较大差距。在4-10月非采暖季期间,全国天然气将出现供应相对宽松的局面;在采暖季出现极寒天气的情况下,北方地区仍将出现供应紧张和限供的局面。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天然气供需形势大为好转。对于尿素生产企业来说,天然气资源较往年相对更容易获取,但关键在于采购的时机与价格。杨建红建议,氮肥生产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化工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利用天然气行业的淡旺季规律和调峰用气的相关政策,在适当的时间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充分发挥规模化客户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应扬长避短,持续优化原料和燃料结构,以锁定原料气为主,实现燃料多元化。

预测三:国产尿素将由“被迫出口”转向“择机出口”

近年来,受国际尿素产能过剩、国内环保政策与产能加速出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氮肥出口成本激增,竞争优势转弱,出口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中国国内尿素供需矛盾的逐步缓解,中国对出口的依赖下降,尿素已由‘被迫出口’转变为‘择机出口’。”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表示,“预计2019年全球尿素过剩量将继续减少,国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中国氮肥出口形势或优于去年。”

对于上述判断,CRU(北京)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鞠昊深表赞同。他分析说,近两年,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呈连续下降趋势,有利于玉米价格和种植面积的回升。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尿素的需求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023年,尿素总需求量将达到1.79亿吨,较2018年增长1700万吨左右。与此同时,全球尿素新增产能在未来五年会达到2450万吨,而以中国为主的产能退出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尿素产能的增加。国际尿素产能分布将更加合理,供需情况将趋于平衡。

从尿素主要进口国的情况来看,2019年的尿素出口形势较2018年将有所好转。鞠昊分析,作为尿素纯进口国,美国2019年农业基本面对尿素需求的影响,将超过经济增长和中美贸易战的因素。大豆玉米价格比有利于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美国仍将保持尿素净进口且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受美国制裁影响,伊朗2019年的尿素出口量预计将从2018年的390万吨跌至210万吨。目前,伊朗尿素的现金成本仅为100美元/吨,即使通过中国转口到印度或其他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这一因素将对2019年的国际尿素市场走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据鞠昊介绍,随着大豆与二季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2019年巴西尿素需求将重拾升势。未来五年,巴西的尿素进口量将保持年均100万吨左右的增量。此外,印度近年来虽然大力推动尿素自给计划,但受天然气管道建设不足、煤炭资源紧缺且品质差等因素影响,该计划短期内很难实现。2018年印度进口尿素630万吨,2019年预计进口量会下降100万吨左右,即便如此,其后续几年的尿素进口量仍将维持在400万吨左右。

对于中国尿素出口的形势,鞠昊表示,环保和经营成本高造成中国尿素产能的大量退出,预计2019年-2023年,中国将有近1200万吨尿素产能陆续退出。中期来看,中国尿素供给和需求的差值将减少550万吨,退出产能将超过新增产能数量,加剧国内尿素供需的紧平衡状态。产能的加速退出将限制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尿素的出口量将维持低位。不过,他同时表示,从2020年开始,随着需求的释放,全球尿素市场的供应将趋于紧张,届时也会对中国的尿素出口带来利好。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分析,今年上半年,国内可供出口的尿素资源有限,预计三季度供应相对宽松。高力建议,企业在上半年应优先供应国内市场,在下半年可根据市场需求择机出口。另外,如果国际市场出现局部地区产能开工不正常,或者需求超预期增长,物流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氮肥出口仍有机会,尤其是在东亚、东南亚等区域。在国际氮肥领域,中国仍是重要的出口市场。

猜你喜欢
黑马供需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黑马”诞生记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刚加入“黑马+云孵化”的Udesk融到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