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饰“凤头”,成就美丽课堂

2019-01-31 02:00周小俊
中学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六国论凤头题眼

周小俊

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论及写作时曾有“凤头”一说,意在强调俊美精彩的开头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的确,俊美精美的导语,对于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的设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勾连旧知,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由此及彼的类比启发,能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情境。这是导入语最常见的设计方式。

例如在执教《六国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学过了《阿房宫赋》,知道了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其实,如果一味地割地屈让,也同样会让国家分崩离析。苏洵在《六国论》中如斯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文本,去深悟这话其中的道理。

学生刚学习了《阿房宫赋》,对战国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对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颇为了解。依托这样的背景,去引导学生学习《六国论》,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自然会更浓,对于主旨的思考会更深刻,当然会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

同样是借助于旧知识导入新课,在第五届“中语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上,白霞老师教授《项羽之死》时,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还原与回顾。她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史记》篇目,然后让学生寻找《史记》篇目的编排特点,如《陈涉世家》为何陈胜被编排在“世家”中,最后引出该课。旧知与新知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师带进课堂的氛围中,可谓佳境已入,其乐融融。

二、扣住题眼,帮助学生举纲张目

所谓“题眼”,就是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巧妙地运用“题眼”导入设计,不仅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与智慧,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着纵深思考。

比如在执教《杜甫诗两首》这篇课文时,导语可以这样设置:在唐代,诗风蔚然,群星璀璨,最耀眼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今天我们不谈豪放与飘逸的李白,只谈沉郁与顿挫的杜甫,请同学们具体说说你心目中的杜甫是个怎样的人。然后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出教学内容,顺畅无痕。

当然,扣住“题眼”,“神合”才是最重要。例如执教《钗头凤》一课,一位老师这样设计导语:自古以来,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人难以忘怀;自古以来有生死别离的爱情故事,让人刻骨铭心;自古以来,有长相厮守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不已。爱情的永恒,让人笑,让人哭,让人喜,让人悲。让我们一起走近陆游,一起去领略他和原配妻子唐婉那令人低徊的爱情悲剧。

这段导入语并没有出现题目或文本中的关键词,但是每一句话都是紧扣文本主旨而展开,目的是为了从爱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对妻子的那种幽幽私情。这样的开场白不仅体现了语文老师自身的才情与素养,更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诗意与浪漫。

三、谈话启发,荡漾学生内心微澜

黄厚江老师曾说,课堂教学的大忌是“隔”,其中首要的就是“隔心”,“师生之间,各思其事,心不能‘领’,神不能‘会’”。因此,教师在开讲的时候,如果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慷慨的语气、细腻的情感、高超的技巧,叩开学生的心扉,使得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进入一种和谐默契的教学情境中去。这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技巧。

例如,钟丹老师在执教《项羽之死》的时候,她的导入语显得激情而文艺:在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不可不谓是最为悲壮的英雄。两千多年来,人们为他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或掩卷而思,或拍案而起,或长声叹息。他的豪气、侠气、义气、骨气俨然化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符号和审美符号,镌刻在中华文化的丰碑之上。今天我们就要通过《项羽之死》来看一看,司马迁笔下那有血有肉、鲜活饱满的项羽是怎样炼成的。

钟老师这种略带评述式的开场白,听得学生热血沸腾,激发了学生对于项羽的浓厚兴趣和对文本的学习欲望,课堂上师生的精彩配合自然不在话下。好的导入语犹如一颗颗粒饱满的种子,一旦播散进文本的土壤中去,就会繁花盛开,硕果累累。

四、巧用媒体,激发学生感官关注

有研究表明,人对于信息接受加工,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如果能借助于图片和声音,则会更将鲜明生动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一种和教学内容和谐的氛围中,全身心地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

沧州市十四中的丁国宾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时,导入设计采用车祸中父母舍己救子的一组真实图片,形成一种力量的震撼;接着播放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片段,将学生先前受到的震撼推向心灵的深处,“推动了文本朝着现实完成潜意识的位移”。显然,在导入这一环节,学生就已经感受到世间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浓浓的爱,接下来在课堂中再去理解母亲对史铁生的那种执着的情感时,就显得真切和深刻了。

如果说借助于图片、画面来形成一种视觉效果,是课堂导入的一种智慧的话;那么,借助于音乐营造氛围,则是课堂导入的一种灵动。在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执教老师首先给学生们播放歌曲《送别》,通过氛围的营造,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待学生们回过神来,老师进行了巧妙地切入道“这是一首英子在毕业典礼上听到的骊歌”,将学生带入文本进而关注叙事的主线之一“英子参加毕业典礼”。这样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感受接轨,收到了良好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这其中,无不彰显着教师的智慧与实力。苏霍姆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理解,渴望知识的火药。”作为语文教学的环节的第一步——课堂导入,便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导火线。因此,教师应该要重视每节课的导语设置,精心雕琢好这“凤头”,让美丽课堂从这里开始。

猜你喜欢
六国论凤头题眼
妙绘凤头,巧描豹尾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凤头赢得百媚生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被忽略了的“仁、义、礼、智、信”——《六国论》教学案例分析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