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海绵城市应用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效果

2019-02-01 01:31周锋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海绵市政道路

文/周锋 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城市建设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优化,但是干旱、洪涝等问题确在始终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深化,海绵城市理念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海绵城市作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了市政道路建设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之间的结合,在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共识,有效推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提高。以下就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切实提高市政建设质量。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保证城市同海绵一样,在面对自然灾害或环境变化等现象时发挥自身的高弹性价值,切实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稳定长远发展。当遇到城市自然暴雨灾害的侵袭时,还海绵城市的建立可以有效保证市政道路的吸水与蓄水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雨水净化与渗透的多方位功能实现。当干燥天气来临时,所存储的降水开始进行合理释放,以期保证城市建设的有效发展。

立足于传统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而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日常降雨的清理与排放,考虑到单方面因素影响,传统城市建设管理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科技发展成果。而海绵城市的建立则是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在关注建筑功能的同时,保证对绿地、广场等地进行合理施工设计,并将其作为雨水存储的重要载体。

2、当前市政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排水管道建设不合理

由于我国城市市政建设对排水系统的忽视,导致多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应用规模,更加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排水压力。加之城市排水系统规模建设十分有限,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施工与设计方面都存在极大不足,部分城市排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不仅影响了排水系统的建设质量,同时也为排水系统的后期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若城市遭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导致管道排水系统的故障或瘫痪。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排水系统设计并未带有一定前瞻性,导致降水系统并未考虑到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只是立足于当前的城市排水需求,这种短期的建设对未来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起到极大消极影响作用。

2.2 水资源设施落后

我国作为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人均用水量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环保理念的盛行,多数国家开始大力倡导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而我国对水资源的节能认知认识较晚,导致市政工程建设中并未将水资源的循环理念应用与此,水资源的建设与使用都处于落后状态中。立足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而言,不难看出城市绿地与广场建设的忽视。长期以往,为海绵城市的建设造成了阻碍,无法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海绵城市建设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 城市道路中建设应用

立足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而言,若想保证海绵城市的施工有序,就要从人行横道的铺装入手,保证透水砖的应用合理,并同时使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或透水沥青进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铺装。城市道路的路面排水不仅可以将生态排水技术应用其中,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绿地以及地下空间等作用,实现排水工作的有效性。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施工方应将雨水处理引入到合适的绿化带中,并保证绿化带的防渗漏功能合理使用,避免降水量大造成的城市道路破坏等现象发生。海绵城市的建立应结合当地降水的分布情况与雨水质量进行绿化带植物的选择性种植,保证植物具有较强耐污染性的同时,兼备耐淹等综合性能力。

3.2 城市水体的应用

城市水体的规划大多在保护原有水体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沟渠的挖凿,旨在保障城市水体系统处于健康畅通的状态下,以此完成雨水的排放与存储。同时,滨水绿化带的建立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净化,以此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期间,设计者应对水岸附近的防洪问题引起重视,加大生态驳岸的利用率,切实提高雨水净化能力与质量。

3.3 居民区与建筑物的应用

由于我国多数居民社区都处于封闭状态中,社区内部会配备相应配套的绿化道路与广场区域。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而言,设计者可将上述部分规划为透水性铺装。在社区内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设计者可以使用下沉式的设计,保证行人路面始终高于绿地,以此实现雨水的存储与吸收。

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也可在小区内设置一种新型的水系景观。尝试在建筑物顶部进行绿化种植与铺设,不仅可以保证雨水的存储适量,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对城市进行美化与完善。设计者可以通过雨水花坛的设计对雨水进行少量存储,或使用透水路面的方式利用地下空间便于雨水的调取,使用下凹式绿地在保证城市美化的同时,实现科学的雨水分布。

3.4 景观设计

近年来,由于强降雨造成的城市洪涝现象屡见不鲜,为居民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这不仅成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同样也是市政规划的核心问题。设计人员可以尝试使用湿地的建设维持自然水系的生态平衡,实现河流川径的流量调节,并切实保证充足的地下蓄水,及时为地下水进行补给。湿地的出现还能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减低污水流速的同时,及时沉淀并排除杂物的沉积,实现城市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而言,若想保证对地下水的及时补充与调取,就要对城市水循环进行有效调节,保证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共处。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需要对城市雨水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开发,以此保证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存储。希望人民能携手政府一起,群策群力,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海绵市政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