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防控重大疾病

2019-02-03 09:42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慢性病艾滋病防控

本刊记者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_2030年)》(以下称《行动》),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新的“施工图”。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則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共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二是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防控重大疾病。本期就防控重大疾病的部分专项行动进行解读。

慢性病防控: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核心目标之一。当前,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88%,防控慢性病势在必行。那么,慢性病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第一,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在《行动》中,倡导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学健康知识,树健康理念,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第二,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治疗管理的效果越好。因此,《行动》重点突出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第三,规范健康管理是重点。慢性病病程长,一旦得病基本终身伴随。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可以平稳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让慢性病患者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四,基层能力提升是保障。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主要依靠基层,基层能力是慢性病管理的基本保障。

传染病防控:传染病防控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在行动中,针对个人和家庭提出倡议,使公众进一步提高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如:提高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科学防范意识,充分认识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通过积极倡导,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共建共享。

艾滋病防控:艾滋病防控行动不仅强调个人应当掌握防治知识和减少危险行为等,也动员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同时,在政府层面,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提出了落实血站血液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全覆盖和感染者救治救助政策,综合提高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以实现将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的目标。

结核病防控:在结核病防控方面,行动提出“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5/10万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的目标,强调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应做好隔离措施,针对政府和社会提出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筛查,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结核病患者,并提供全疗程健康管理服务的行动要求。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控: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方面,行动提出“到2020年消除疟疾并持续保持;到2022年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到2030年消除血吸虫病;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30年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等目标,要求政府和社会继续针对性实施地方病防治措施,加强地方病现症病人救治和帮扶;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强化传染源管控关键措施,降低农村寄生虫病流行区域人群感染率。

从国际卫生与健康发展趋势看,健康已经处于人类发展的突出位置,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聚焦一段時期内影响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问题,制订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中长期行动纲领,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不仅有构想,有蓝图,也有清晰的路线图,只要我们一张蓝图干到底,挽起袖子加油干,健康中国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重大疾病防控”之专家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组主任刘中夫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而目前在青年人群里面,15到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近年每年报告发现病例在3000例上下。《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控要通过个人,还有社会和政府多层面的工作,促进行为的改变,增强自我的防护意识,让青年学生远离艾滋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

基层医务人员对于各种常见和慢性病的规范治疗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应该有更大的进步和空间,这需要从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医院对基层要发挥好辐射作用,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糖尿病这几大慢病的专科医生应该更注重和基层的结合,这需要基层医务人员和专科医生一起共同努力。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郑哲

尽管心脑血管病是一种高发性、高死亡性疾病,但实际上是可预防、可治疗的。这里我们要强调几点。第一,我们要正确地接受和宣传健康的知识,接受正规的科普教育或者正规机构发布的一些消息。第二,要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地降低慢性病发生率。第三,要了解正常的标准值。如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即为高血压。第四,作为一个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要学会关注自己,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

(编辑陆思寒)

猜你喜欢
慢性病艾滋病防控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