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批评雅俗倾向

2019-02-03 09:41张春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

摘  要: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的研究评价和解释,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带有许多西方文学批评的影子,是带有雅的倾向。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人越来越追崇快餐文化,所以对于俗的批评倾向也产生了。雅和俗的倾向对于当代文学批评来说都是必要的,“雅俗共赏”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批评;雅俗

作者简介:张春雷(1980.4-),女,汉,吉林省磐石市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中文相关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1

自古所有的文学都面临着雅和俗的争议,中国当代文学也是如此。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时间去品读经典,对于当代人更是如此。在现今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大量快餐化的一次性文学作品受到人们推崇。这样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迎合大众的喜好,阅读的难度低,有着俗的特性。但是经典的作品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承载者,是当代文学必不可少的,但是它需要的阅读时间多,有一定的门槛,需要知识的积累,有着雅的特性。在文学批评上也是如此,对于雅和俗的倾向也是争论不休。对于当代的文学作品来讲,通过倾向雅的批评可以筛选出优秀的作品,但是它的要求很高,很容易将许多作品一杆子打死。而过于偏向俗的批评方式虽然容易被大众接受,但会助长文学快餐化的风气,使得新的文学作品质量越来越低。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批评需要一个折中的方式。

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现状

文学批评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是指对于对作家具体作品的批评,广义是指对这个时代的文学的研究。文学批评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对作品的研究会受到许多局限性,作品的内容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受到时代的影响是很深的,时代的背景和时代的特殊性影响着文学批评的方向,对于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有所忽略。此外,文学批评需要结合时代,社会文化,审美的需求以及对于作者的了解,这样才能对文学作品有着“升华”的效果,这是文学批评所存在的重要价值,当代文学批评还这样的表现。

二、文学批评雅的倾向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广受西方文学批评的影响,颇具有西方化特色。这样的文学批评是在西方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中西結合的感觉。这样的模式具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有着西方理论的依据,非常注重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对比。第二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内涵比较注重,在其中揭示某种具体的哲学思想[1]。第三就是在文学批评评论时会用到专业术语。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模式在思维方式上有着西方特有的理性色彩。然而中国传统的文学屏模式比较注重感情色彩,对自己感情的抒发,依次这样的模式带给中国文学批评新的发展。但是也有它的弊端,适应了这种模式以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会逐渐地边缘化,这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知识的理解造成阻碍。而一些专业术语对于大众来讲难以接受。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往往只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去批评文学作品,使得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受到影响。

三、文学批评俗的倾向

由于大众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批评也有了新的评论方式。这样的评论方式特点在于它的视角比较单一,是通过评论者本身的视角出发的。这样的方式往往极具个性化,有着一种特立独行的立场。这样的批评方式可以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其短小精悍,内容通俗,以广为大众所接受。处于快节奏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时间碎片化,这样的评论有两个优点,第一是能够快速地概括整个作品的内容。第二就是篇幅短小,内容精炼,对于读者来讲,想要尽快地了解一个文学作品,阅读这样的评论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说,这样的文学批评方式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但是这类文学批评缺乏专业性和艺术性,是一种走马观花的评论形势[2]。它对于文学作品本身并没有升华的效果,而是一种依附效果,在作品的基础上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对于文学的创作的进步也没有帮助。

四、雅俗共赏的意义

文学批评的雅俗共赏是非常有意义的。存在及合理,雅和俗之间互补对于中国文学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从全局观来看,雅俗之间的互补使得文学评论的形式丰富起来,对于评论的形式内容都是相互的补充。也抹掉了雅俗之间的争议。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专业性很强,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学审美,文学知识积累,对于大众来讲接受起来很困难,而通俗的文学评论方式可以将其中专业化的术语转变成通俗的语言,使阅读的门槛降低。而对于通俗文学评论来讲,雅的文学评论方式为它注入了文化价值。文学作品如今受市场的导向开始转型[3],文学批评形式也应该转型。俗的倾向性有利于被大众所接受,获得市场。雅的倾向性利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只有两者结合互补,才能在这个时代共同发展下去。

结语:

雅和俗从古至今一直处于对立的方向,但其实对于人来说,雅和俗都是人的两面性。而文学作品是为人所书写,它也具有雅俗的共性。因此在文学批评中,雅和俗应该结合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选择,完成对文学批评形式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姚楠.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权威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6-12.

[2]赵晗.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现状[J].中外交流,2016,(28):85.

[3]蒋知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7,(35):40.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持论维度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的建构与批判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