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以载道 课以载情 课以载业

2019-02-03 06:41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高职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的课程应坚持“四为方针”,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学院在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形式、内容和要求,坚持课以载道,课以载情,课以载业,在各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立德树人,成效明显。

[关    键   词]  课以载道;课以载情;课以载业;职业院校;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7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的课程必须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

一、推行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高职教育随着中国改革的浪潮,工业化的进程,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大批可复制的人才而兴起。高职课程以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为主。新时代,新特点,今天的高职课程应将立德树人置于首位,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将思想引领、价值选择、生命关照、职业自信融入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强大的磁场,培养人才。

(一)推行課程思政是回归教育初心的需要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教育“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校的课程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发轫于中国现代大学的兴起,一批有志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知识分子在知识传播中用先进思想武装青年,教授救国、救民真谛;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红又专的教师、学者在课程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淡化,出现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21世纪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系列文件,课程思政的概念源于上海课程改革的系列探索应运而生[3],十九大召开前后在高职高专教学中逐渐形成热潮。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课程思政就是回归教育初心。从高等学校毕业的有作为的优秀人才都是“三观”引领,才情兼备的。习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实践,仅有专业知识、技能技术远远不够,无法立足于世,正确思想的引领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虎添翼,成人成才。从这个意义讲,思想政治内容的习得于高职院校学生是最大、最有用的学习。

课程思政,回归初心,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武装学生;用新时代、新特点、新思想教育学生;用人生经历、关注成长、关注发展帮助学生;用成功案例、中国成就、中国自信丰富学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按照规律,培养人才,筑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承重墙。

(二)推行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需要

从“三全育人”的理论到实践,开启了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格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程仅占教育教学的一部分,90%以上的专业课程教学若没有和思想教育有机融合,无法将思想教育落地、落实、落细,如果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将在学生中造成专业课程重要,思想政治类课程次要的认识。

课程由拉丁语“跑道”一词派生,由此产生课程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课程一词的本源形象地表明了课程思政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沿着轨道培养人。课程思政既是把老师锻炼成既教书,又育人的行家里手的全员育人;又是在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全方位育人;更是在教学活动、备课、授课、课堂互动、作业、实践、课后交流、课程评价、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全过程育人。

(三)推行课程思政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一大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造就一大批有四个自信,了解中国国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思政的推行将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打好基础,扣好扣子,振奋精神,坚定信念,投身建设事业做好积极的准备,为实现中国梦积蓄能量,并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推行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系统全面地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而是结合专业契入思想方法、人生哲理、职业操守、情感牵引、中国故事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教育学生,启发学生。

(一)将立德树人与课程融合、课以载道

课以载道。道可以解释为规律、至善等,课程的规律也即是人才培养的规律;课程的善就是课程的社会标准和政治标准。课以载道就是课程要表现出思想情感和倾向。政治课程如此,专业课程也如此。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份优秀的教案、一堂生动的讲授、一个鲜活的事例、一句经典名言,无不激起学生美好的回忆。每当我们回忆起当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学情景时,我们发现无一例外,都是课程标准、社会标准和政治标准相统一而产生的

结果。

课以载道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懂得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更要求教师从生命关照的角度去培养自身在文史哲、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专业前沿、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等多方面的修养,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启发学生。

(二)将学生成长与课程融合、课以载情

课以载情。情可以理解为感情、情怀、情操、情谊、性情、情景等。课以载情即是将关注学生成长与课程融合,倾注感情,形成课程教学的强大磁场。职业院校的学生因各种原因高考分数较低,分数低不代表情商低、智商低,只要教师倾情呵护,一样可以成就栋梁之材。职教学生成长为院士不是梦。我院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呵护指导下,创新创业成果获得四川省大学生创业7名典型人物之一,“互联网+”参加全国大赛,建模获得省赛一等奖,充分证明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师高弟子强,是学院的追求,教师用情则弟子优;教师用心则弟子强;尽心倾情就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以载情,是将家国情怀、大爱吸引、专业情节、创新创业、肯为敢当融为一体的对学生生命关照的成长呵护,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厚度和长度的教育。只有教师用心用情,就会把枯燥的专业课演绎成激情澎湃的追梦课程。用心需要耗费教师巨大的精力,用情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教书育人的真谛就蕴含于其中。

(三)将关注发展与课程融合、课以载业

课以载业。业可以理解为行业、职业、学业、事业、产业等。陈宝生部长说:“把学校建在产业基地,建在开发区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5]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在校外,在企业,在产业。新时代、新材料、新能源、新方法层出不穷,产业的需要就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如果对产业、企业、行业知之甚少,培養出的学生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关注社会,深入企业,了解行业,不断研究新时代、新特点;新材料、新成分;新能源、新工艺;新方法、新思维;对学生进行讲授。

课以载业,就是要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定位,针对服务定位的区域,研究区域产业的现状、人才需求、人才规格、发展趋势、产业规划等,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实、完善、提高,使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模式进行教学,运用信息化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课程教学讲授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和标准,企业优秀文化,企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在教学中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企业、了解职业。

课以载业,就是要结合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了解岗位规范,思考职业规划,养成职业操守。结合专业讲解科技发展前沿、典型案例、人才成长范例、中国故事、中国自信。

三、推行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

课程思政,专业是主体,思政是魂。形魂一致,神爽体健,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才有效。推行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是以下方面。

(一)课程思政教学以专业课程知识为载体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应以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为载体,专业是水,思政是盐,适当适量,画龙点睛。如果在专业课程中洋洋洒洒地讲思想教育,课程思政就变成了思政课程,人才培养又红又专的目标“专”则无法体现,就改变了专业课程的本质属性。在我院课程推进的探索中,理清课程思政的形魂关系和盐水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专业课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思政教学以切合学生思想实际为出发点

课程思政必须切合区域、产业、院情、学情有的放矢,以切合学院学生思想实际为出发点。过于深刻,学生难于理解;过于全面,学生难以领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是毛泽东同志对我们的教导,实事求是地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用点睛之笔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是教育者的追求。

(三)课程思政教学以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底线

课程思政教学必须以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底线,教育工作者应自觉遵守宣传工作有纪律,课堂讲授有原则,公开言论有规矩,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未经领会的思想观点不讲,未经求证的网络新闻不说,道听途说的事例不举。保证课堂的思想性、严肃性、纯洁性,弘扬正气,坚持正能量。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我院逐渐形成了思政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实施评价,大力推行课程思政。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都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职院校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6-10-19.

[2]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OL].2018-06-23.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18/6/23/10453663.shtml.

[3]上海市加快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N].教育部简报〔2017〕第66期.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高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