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2019-02-04 16:07周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动力机制

摘 要:本文针对研究生教学中“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弊端,从师生协同发展的视角出發开展研究生教学探讨。首先分析了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研三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给出了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实施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 师生协同发展 动力机制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是提升研究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教学要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教学要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向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的研究生教学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规避“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弊端,对于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师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对更好地开展“双主体”研究生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绝对服从,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1]这两种教学模式针对研究生教学均无益。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研究生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研究生教学中的师生协同发展,首先通过将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选择地融入课堂,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引领学生接触专业前沿,培养兴趣和探索的愿望;其次学生基于对专业前沿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激发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如科研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再次,学生的创新行为与活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又能够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撑,从而达到教研相长的目的。

二、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师生协同发展要围绕教、学、研三个核心内容,注重教、学、研的相互配合和协作,实现教、学、研的整体性和互补性,通过以教带研和以研促教,实现教、学、研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目标达到高度统一,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相长。[2]

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的研究生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将教师的研究需求融入课程内容,实现教、研内容的融合与统一,形成师生协同发展的牵引力;其次,要根据教、内容设置教师“研究性教”的内容与学生“研究性学”的任务,其中“研究性学”任务的设置使得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的驱动力;再次,基于成果导向的考核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抓手,能够有效加深研究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研究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能够启迪、支撑教师的科学研究,成为教师进一步开展教、研融合的推动力。由此形成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回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知识传递)、“管”(过程管理)以及师生的师生之间的“研”(研究碰撞)保障师生协同发展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

三、研究生教学中师生协同发展的实施建议

1.做好教研内容融合

教研融合要处理好课程内容和研究需求之间的关系,过分关注课程内容起不到启迪学生研究性思考与研究性实践的目的;反之,一味地注重教师的研究需求则会忽视教学的本质,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教研融合要将教师的研究需求分解并细化,巧妙地融入日常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建立强关联性。

2.合理设置研学任务

首先,研学任务的设置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其次,研学任务的设置要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学热情,有助于理解创新过程,有助于研究实践以及研究能力的提升;再次,研学任务的设置要便于考核,基于成果导向的考核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研究能动性;最后,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开展多元化的研学任务设置,例如研学任务可以是创新观点、研究思考、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学术竞赛等多种形式。

3.做好教学过程管理

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学、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和信息在两类主体之间双向流动,[3]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生主体的多元研学任务的启迪与碰撞,增加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加上成果导向的考核机制增添了教研工作的难度。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与管理是保证师生协同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韩祥伟.基于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的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4(4):172-173.

[2]周林.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师生协同发展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183.

[3]陈娜.构建师生协同发展“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91-93.

作者简介

周林(1987—),男,河南信阳人,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系统优化。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学动力机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思考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浅谈研究生教学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智能材料与结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