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留胜迹古城说人文(下)

2019-02-05 06:14徐志福
文史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罗贯中蜀汉蜀道

徐志福

三、蜀道多传奇,昭化听回音

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昭化是蜀漢政权的发祥地。其“三国文化重镇”“三国文化存储库”“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小镇”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

据中共广元昭化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强先生介绍,当地2010年建成的昭化汉城博物馆有关汉代、三国时期的文物就有2700多件。只要走近昭化古城,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我看见一座普通的民居院落的水缸上都刻有张飞战马超的画面。)个中原委,是刘备蜀汉政权与昭化这片热土的关系实在太密太紧太厚太深。公元208年,刘备按诸葛亮“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建立基业”的战略部署,占了荆州四郡,于公元211年来到昭化,建立了极富战略意义的根据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此“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操练兵马,积极备战。自此以后直至公元263年蜀汉被魏所灭,这里都是保卫益州,抵御曹魏的北部屏障和前沿阵地。在此52年间,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这里大小战争一直不断。诸葛亮生前采取联吴抗魏、以攻为守战略,亲自率兵六出祁山,尔后的姜维九伐中原,这里都是军需物资的转运站和前线指挥部。城内的剑刀坝、现在的君臣园展出地就是蜀汉当年的重要兵工厂,除了制造刀剑弓弩外,大名鼎鼎的木牛流马和抛石机等也都在此地大批生产。

即使以守土保疆、休养生息为策略,避免与强大的魏国正面交兵的蒋琬、费祎这两任丞相也以昭化为边城战略要地,借以纾缓民力,徐图进取。公元251年,费祎奉命屯兵昭化,次年受命在此设丞相府,与伐魏的前线指挥部合二为一。这里又成了蜀汉的一个政治中心。昭化“蜀汉第二都”的殊荣由此而来。公元253年,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一作脩)刺死于大将军府。费祎死后葬于昭化西门外,其墓历代都有修葺。明代墓地扩大,建有亭、祠、草堂,有题匾、石碑,足见当地人民对“大将军敬侯”的崇敬之隋。

蜀汉最后一任丞相是姜维。他延续诸葛亮以攻代守战略,伺机谋求中原,恢复汉室。其间他曾九次北伐。公元263年,魏国从三路进攻蜀汉,姜维在退守剑门关之前,死守昭化城西5公里处的牛头山天雄关。山上现存的姜维井、点将台、拦马槽、太极拜水台等景点和民间传说故事都与姜维有关。

与《三国志》记录的文字相映成趣的,是《三国演义》演绎的昭化故事,如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关羽义子关索之妻鲍三娘战死桔柏渡……发生在昭化大地上的三国故事与正史所载的史实一样,厚重浑朴,有血有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令人荡气回肠,留恋难忘。

《三国演义》是文艺作品,但作者罗贯中却对蜀道历史十分了解,特别谙熟葭萌关隘(昭化),谙熟那里发生的三国重大事件。他把《三国志》里的史实与昭化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自己的想象熔铸成惊心动魄的情节,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这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典型塑造的成功范例。)民间传说故事是历史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化交融体。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认为:“神话传说是时间雕凿出来的景观。”神话传说的孕育产生乃至传播开来,都有一定土壤和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人们以神话传说来观照现实的过程,也是以现实来修正和确认神话传说的过程。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通过这样的过程而变得丰富而生动。像那位智勇双全战死昭化城外桔柏渡的鲍三娘及其夫君关索就是《三国演义》附会出来的人物,但却被清嘉庆年间编的《四川通志》卷四十五收录,说二人“同为汉室讨贼”。罗贯中把鲍三娘塑造成巾帼英雄。百姓崇敬这样的英雄,在昭化城北15里处曲回坝南为她修墓立碑。(墓见载于《四川通志》卷四十五。)

又如张飞战马超只是民间故事而已,其时张飞正在长江上游征战,而马超在《三国志·马超传》中是个心头伤痕累累的悲剧性人物。罗贯中充分吸收民间传说故事的营养,对马超的命运悲剧作了大幅度的改造,塑造出一个所向无敌的俊美英雄,把他与张飞对杀的场地设在蜀汉战略要地昭化,使昭化人文更富传奇色彩。这是罗贯中对昭化的偏爱。当然,这种偏爱也是缘于昭化悲壮而厚重的历史底蕴,从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雷激荡,白云苍狗,变幻万象,而文化的血液与精魂却衍生下来,流传下去,不会阻断与灭绝。……我怀着参谒圣地的肃敬与景慕之情,漫步在昭化苴侯街的小巷里,仿佛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听到蜀汉将士雄壮的兵器撞击声一那是这座城市历史的回音。

我看见一座破旧木屋的门楣上写着“昭化评书馆”五个遒劲大字;下面布帘横写“蜀道三国重镇,天下第一太极”;两边门上又有楹联:“品三国文化,说蜀道传奇”;门口一块红色纸牌上写着斗大的“评书”二字,还标明此处可听评书、喝茶,时间是午后2点,晚上8点。同行的刘强先生介绍说:说书人叫苟银春,是著名的四川评书艺术家、国家二级演员,40年间专讲三国文化、蜀道传奇,被誉为“蜀道名嘴”,在省内外颇有名声,中央、上海、四川电视台及有关报纸都专题介绍过。外地想聘他去坐台说书,他都一一谢绝了。因为他的根就在昭化,他离不开昭化,昭化也离不开他。矢志宣传昭化文化,既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担当。

与昭化评书馆相得益彰的是太守街的“昭化乐楼”,那是一座仿古戏台,常年演出有关三国与蜀道故事的剧目,由专业及民间剧团轮流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古戏活化石的“提阳戏”是这里的招牌式节目,亦很得观众青睐。我们在乐楼戏台下小憩时,看见台上民间剧团演员正在热情排练,是在为晚间的演出作准备。我似乎已看到台下人头攒动、欢声雷动的场面。人们正在享受丰盈的文化盛宴,聆听从历史深处传来的蜀汉风铃的动人之音……

猜你喜欢
罗贯中蜀汉蜀道
三国演义(六)捉放曹
蜀道行
三国演义(二)乱世出英雄
蜀道向天开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蜀汉“大赦”初探
蜀道雄魂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聪明的罗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