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卒中风险的血压现象

2019-02-05 06:13张文玉
家庭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急症危象心脑血管

张文玉

夜昼血压比值

夜间血压除以日间血压所得到的数值即为夜昼血压比值。有研究表明,夜间血压不下降者(夜昼血压比值>0.9)患脑卒中的危险显著高于夜间血压下降者(比值介于0.8~0.9)。

夜昼血压比值高,说明患者夜间血压水平相对较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也高,应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由医生评估血压变化规律。在家中进行监测的患者可加测不同时段的血压数值,做到监测血压“白+黑”以及多点监测(如间隔6小时测量),从而了解个人血压波动的特点,防范夜间高血压。

晚上测量血压需注意尽可能排除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测量晚饭后、洗浴后、服药后的“就寝前血压”,取坐位并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

根据血压波动情况选择不同的降压方案,或联合用药,或调整用药时间。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最好在高血压来临前2小时左右。所以对于夜间血压高的患者,建以采用长效降压药物在睡前服用。

清晨高血压

人体24小时内血压均有波动。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会持续上升,是血压变异程度最大的时间段,甚至达到一天内最高的水平。倘若此時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属生理现象;但若血压升高幅度过大,则属于病理状态。

如清晨时段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和(或)诊室血压≥140/90毫米汞柱,即为清晨高血压。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研究表明血,血压晨峰增大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清晨血压升高每增加10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增加22%,特别是清晨收缩压峰值大于170毫米汞柱的患者,极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在家庭血压测量操作中需特别注意监测清晨6:00~10:00的血压。测量时注意尽量排除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的因素,测量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血压,或者动态血压记录起床后2小时或清晨6:00~10:00血压平均值。为防范清晨高血压,建议选择长效降压药物(半衰期≥24小时)。对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可调整服药时间,并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证据充分、长期安全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指血压升高明显,数值超过180/120毫米汞柱,伴即将发生或进行性靶器官损害,比如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水肿、子痫、脑卒中、头部外伤、致命性动脉出血或主动脉夹层等。此类病人必须紧急住院和进行立即胃肠外降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进行性靶器官损害。患者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立即进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数小时内予以降压,同时进行综合性评估,排查高血压导致的心/。肾损害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相关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药物导致或药物相关、慢性。肾脏疾病、肾血管疾病、长期激素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等。一些长期不能有效控制的慢性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生高血压危象。

一旦发生高血压危象,应迅速展开治疗。早期恰当的治疗策略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危象带来的并发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决定治疗策略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两大类的分层,血压降低的幅度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来决定。大多数高血压急症患者应进行立即降压治疗,但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急症者除外,如高血压脑病、脑缺血、脑出血等。这种情况下迅速降压会减少脑部血流供应,弊大于利,因此需避免血压骤降加重脑组织缺血。

猜你喜欢
急症危象心脑血管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经方治疗急症3例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研究进展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探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