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IABP联合CRRT治疗心脏术后低心排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

2019-02-09 12:2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瓣膜抗凝心率

薄 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解决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根本手段,低心排量综合征(LCOS)是心脏术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发生低心排量综合征后,立即予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心功能,同时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减轻心脏前负荷,为抢救病人和提高患者预后提供了便利。我科于2018年9月份成功救治了一例行二尖瓣置换(双叶机械瓣)加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于2018年10月底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心功能III级”收治入我院心胸外科,患者入院时查体:口唇不绀,无颈静脉怒张,胸廓两侧对称,两肺呼吸音粗。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性搏动,心率8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3/6级DM。心脏超声检查:EF:51%。完善术前准备,于9-2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双叶机械瓣)加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术毕入我室监护治疗。入室后,患者的基本情况: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 85-95次/分,ABP: 100-110/65-70mmHg,CVP :6-7mmHg,多巴胺3-5ug/min/kg 泵入。经口气管插管予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术后纵隔、心包引流管各1根接胸引瓶,引流量不多。患者入室后3小时后,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医生于拔除气管插管,氧疗方式改为双鼻塞吸氧,氧流量5L/min,SPO2:100%。在当日晚上20:00,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四肢湿冷,意识淡漠,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增快至110次/分,ABP降至78/42mmHg,CVP 升至14mmHg,心脏超声检查,瓣膜功能正常,EF≦30%,床边置入Swan-Ganz7.5F-6腔导管接心排仪,尿量持续减少,医生紧急行气管插管,予右股静脉植入行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右股动脉穿刺植入气囊导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辅助心功能第12天后,心排仪提示CO:2.9L/min,CI:1.8L/min*m2,末梢温暖,于10-10日拔除右股动脉置管,暂停IABP使用。患者于10-25日康复出院。

2 护 理

2.1 心功能的维护

2.1.1 加强心功能的监测和观察

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后,应对患者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便全面评价患者心脏泵功能及血流量状态,注意记录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等指标[2]。当日晚上20:00,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 98-110次/分,ABP降至78-85/42-46mmHg,CVP 10-14mmHg,心脏超声检查:EF:28%,心排仪显示CO:1.3L/min,CI:0.8L/min*m2,PAP:52/34mmHg。护士实时关注CO、CI、SVRI、PVRI、PAWP的动态变化及趋势,记录每小时尿量、CRRT每小时脱水量和24小时出入量;密切跟踪患者CK-MB、TNI、BNP等反映心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动态观察血气分析。

2.1.2 合理使用强心药物

所使用的强心药物均由微量泵持续、精确给药。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后,由于多巴胺升压效果不佳改用了多巴酚丁胺(5ug/kg*min),其强心的同时改善左心功能;小剂量硝酸甘油(0.5ug/kg*min)使其经S-G导管PA端泵入,降低肺动脉压;应用米力农(0.4ug/kg*min)及肾上腺素(0.04ug/kg*min),增强心脏收缩力的同时扩张血管,降低全身外周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术后第9日使用了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及新活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全程均从S-G导管外鞘管进行泵入,保护患者血管,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ST段、ABP,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2.1.3 心律失常的护理

由于低心排血量导致的低血压,组织的低灌注,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心肌收缩,加之低钾低镁都会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动态关注血气分析,及时予碱性溶液中和,并使血钾浓度维持在4.0mmol/L以上,血镁浓度维持在0.7mmol/L以上;体温维持在36-37摄氏度;患者后期出现心包积液导致心脏骤停,床边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并行心包开窗引流术,解除诱因。

2.1.4 IABP的维护,保证反搏效果

2.1.4.1 一般护理

选择的是ARROW的CAT2型号的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导管和机器。选择的导管容量是40ml。采用ECG触发,反搏比为1:1,反搏波形良好。相关护理:⑴平卧位或者床头抬高小于30°,穿刺肢体制动,防止弯曲导致管道打折、受压。每班交接管道刻度,每日床边胸片判断导管是否在位,及时调整导管位置。⑵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反博压及其波形的变化。⑶固定好心电图的电极片导联,防止翻身或者其他操作时电极片脱落导致反搏终止。⑷在反搏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过缓,室性心律失常及时了汇报医生处理。⑸密切观察置管处有无渗血,穿刺肢体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波动等情况。⑹每日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患者心功能有无改善。

2.1.4.2 提高辅助效果的相关护理措施

尽管IABP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但是对于提高辅助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①镇痛镇静:患者侵入性管道过多引起患者疼痛。疼痛是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之一,患者躁动时依从性下降导致置管肢体弯曲,引起机器报警,增加机器停止工作频次及管道移位的风险,降低了其工作效率。所以镇痛镇静是非常必要的。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给予轻度镇静: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中长链注射液,镇痛剂使用的是瑞捷(瑞芬太尼)。护士应密切观察镇痛镇静的效果,RASS评分在-1-0分,做好相关保护性约束。②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平衡 既要补足血容量,预防低血压及心率过快,又要针对术后组织间隙水潴留,防止过多的体液导致循环血量过多,加重心脏的前负荷。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维持ABP:100-110/40-58mmHg,MAP:65-70mmHg,CVP:5-8mmHg,配合CRRT调整脱水量,动态观察乳酸值。③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 心率过快(>120次/分)和心律不齐都会影响辅助效果。在主动脉球囊反搏之后期间,患者理想的心率在80-100次/分,若心率大于120次/分或小于60次/分,需要尽快查找原因,做治疗处理[3]。在IABP留置期间,患者发生多次的快速性心房颤动及室颤心律失常,在发作过程中,医生将反搏比调制1:2,使IABP能正常工作,并予去乙酰毛花苷、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进行应用并在短时间内可被纠正。

2.1.5 应用CRRT,精细化的容量管理

对于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一旦有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呈现负值的情况,无论肾功能情况如何,均应该尽早地进行血液滤过[4]。此患者在出现低心排血量时,每小时尿量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尿量0.5ml/kg/h的要求,急查肌酐由64umol/L升高至193umol/L,血气分析提示乳酸:4.9mmol/L,血钾:5.48mmol/L,医生迅速置入右股静脉双腔导管,行床边CRRT治疗,血滤机是德国金宝公司生产,选择模式是CVVHDF(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和透析)。由于患者心功能差,护士将每小时的所有入量汇报给医生并进行记录,动态地调整脱水量,使24小时出入量处于负平衡的状态,减轻患者心脏的前负荷,有效的容量调节,有利于配合IABP对患者心功能的维护。护理上考虑患者心功能不能耐受容量负荷,采取的护理措施:血滤停机回血时将滤器中的血液回收至血袋,并不直接回输至患者体内,将回输至血袋内的血液,从外周静脉血管缓慢输注;上下机期间采取双血滤机中继方式,减少中断;根据跨膜压的合理选择下机时机,减少滤器压力对血液成分的破坏。

2.2 抗凝

2.2.1 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

此患者是二尖瓣置换(机械瓣膜)术后的患者,为了保证瓣膜的正常工作,需要满足INR的抗凝要求。术后第1天或第2天胸引量减少时,开始服用华法林钠片,每日晨抽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INR,当天下午根据化验结果服药,使凝血酶原时间是正常值的1.5倍,INR保持在2-2.5之间。此病人CRRT和IABP选择的抗凝剂分别是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作用),与华法林三者之间的抗凝效果需要达到平衡的状态。由于出血倾向明显,此患者的实际中的INR目标控制在1.6-1.8之间,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0s左右,抗凝效果满意。超声心动图提示患者的瓣膜开合功能良好,未出现卡瓣的现象。

2.2.2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针对这个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征象,如牙龈出血、血尿、黑便、血便、皮肤瘀紫、瘀斑、导管穿刺点有无渗血等;结合凝血指标PT、APTT及INR,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抗凝方式和剂量,并予维生素K1进行拮抗;在抗凝过程中,由于CRRT及IABP的治疗,造成血小板的消耗和破坏,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血浆及相关凝血因子;结合临床调整抗凝剂量,后期选用无低分子右旋糖酐的IABP抗凝,成倍稀释的低分子肝素钠的CRRT抗凝。

3 小 结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合并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此患者的心功能崩塌式恶化,并累及脏器出现急性损伤较为罕见,增加了患者的护理难度。作为护士,应运用自身的专科知识、敏锐地洞察力,及时发现患者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的先兆,配合医生积极处理症状,沉着冷静地配合医生IABP的置入,熟练掌握血滤机等精密仪器的操作流程及护理,加强IABP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发现病人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这例病人的护理,提高护士的个人临床紧急救治和仪器操作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科室应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注重这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其次,抗凝的护理也是这个病人的护理难点。抗凝贯穿了整个治疗过程始终,对于这类出血倾向高风险的患者,除了一般的护理观察,还需要护士密切关注凝血实验室阳性指标,提醒医生是否降低抗凝标准,实施个体化用药,同时避免粗暴地护理操作对患者刺激诱发的出血,如气道出血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其他脏器的恶性出血情况,为以后遇到类似患者的抗凝选择和护理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用最优的护理工作给医疗提供治疗依据和方向。

猜你喜欢
瓣膜抗凝心率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心率多少才健康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烂”在心里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