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编剧理论视野下的《战狼2》叙事分析

2019-02-09 21:3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战狼2冷锋战狼

江 杰

(淮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当前票房最高的影片,《战狼2》的商业成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好莱坞编剧理论的准确把握,严格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原则来组织材料、安排剧情是其热映的重要原因。好莱坞著名编剧家布莱克·斯奈德曾说过,任何电影的成功取决于以下两个更为重要的因素:①有一个超越对同类题材影片的预期的故事;②最关键的因素是结构[1]4。在这两方面,《战狼2》的表现可圈可点。为此,本文将运用好莱坞的相关编剧理论,在分解和剖析《战狼2》剧情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影片的人物塑造、创作主题及故事内核,以期明确该片在国产商业电影中脱颖而出、引发观影热潮的编剧因素。

一、典型的三幕剧结构

三幕剧是好莱坞编剧界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叙述故事的结构方法。它把整个剧本拆分为三个版块,各版块之间功能各异但联系紧密,通过线性方式将一系列事件或情节勾连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具有戏剧性结构的整体。这种三幕的设计从来不是一个严谨的结构,它是一个一般化的框架,折中而灵活[2]53。所以,好莱坞的著名编剧家如悉德·菲尔德、罗伯特·麦基等人都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编剧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以布莱克·斯奈德的观点为例,通过分解作品来解读三幕剧结构在《战狼2》中的具体体现。

布莱克·斯奈德在其《救猫咪》系列编剧教材中,为各种类型片的剧本创作开发出了可供共同参考使用的节拍表。根据此节拍表,一个110分钟的剧本被分解为15个关键点,它们是开场画面、主题呈现、铺垫、推动(催化剂)、争论(辩论)、第二幕衔接点、B故事、游戏、中点、坏人逼近、一无所有、灵魂黑夜、第三幕衔接点、结局、终场画面[3]57。这些关键点对应到影片《战狼2》中,则呈现为以下场景。

1.第一幕

(1) 开场画面(01∶27—06∶38)。茫茫大海上,海盗袭击商船,情况紧急,主人公冷锋及时出现,跃入水中与海盗展开搏杀。影片以2分钟长镜头的方式表现了冷锋制服对方,动作娴熟,干净利索,一气呵成;随即冷峰又跃上小艇,用狙击步枪将远处一名海盗击毙。作为整个影片的引发事件,开场场景壮观、节奏明快,表现了冷锋高超的特战技能,也预示了该片为一部紧张、震撼的军事动作题材的影片。

(2) 主题呈现(10∶28—11∶00)。闪回冷锋的前史。冷锋因打死黑恶拆迁工头被除役,在脱下军装入狱的那一刻,老首长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军人之所以被尊重,不是因为“军人”这两个字,而是因为军人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即使脱了军装,职责仍在,同样会被尊重。这几句话意味深长,冷锋当时还不能深刻领会其中含义,但却隐含了他即将面临的救援使命,也是他未来行动的精神动力,凸显了影片的爱国主义主题。

(3) 铺垫(01∶27—17∶16)。好莱坞编剧家特别强调影片的前10分钟对整个故事框架的建置,需要建构主人公的生活世界。性格、人生目标、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人格特点包括缺点及缺憾,此缺点或缺憾实际上是伏笔,必将在第三幕结束前得到完美解决。就《战狼2》而言,前10分钟除了叙述冷锋保护商船制服海盗外,还提到他被开除军籍入狱的原因,表现了他的重情重义,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增强观影兴致。之后,他在非洲打工的现实生活与思念恋人龙小云的镜头闪回交织出现。冷峰在痛苦中麻醉自己,一方面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铁血柔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来非洲的原因就是为了找到子弹线索、追查恋人失踪的真相,这是主人公的戏剧性需求。

(4) 推动(催化剂)(17∶16—19∶16)。影片中,冷锋所在国发生叛乱恐怖活动及病毒疫情蔓延,这些突发事件打破了主人公原本平静的生活状态,使其无法置身事外,主人公的人生走向由此改变,并推动剧情的发展。对于这一重要节点,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里称之为“关键事件”,也有编剧家称之为“激励事件”或“干扰事件”。这一节点向观众暗示了影片是关于冷锋在非洲暴乱期间英勇壮举的故事,是故事线的中心。

(5) 争论(辩论)(19∶16—27∶44)。反政府组织的武装暴力直接威胁到冷锋的生命安全,他通过反抗成功进入安全区。可见,冷锋此时与反政府组织的激烈对抗完全是被迫的,此时的他并不想卷入其中,只希望早日脱离战乱区。

(6) 第二幕衔接点(27∶44—33∶32)。冷锋随大使馆车队顺利抵达撤侨军舰处,旁听到有华资工厂员工和援非医疗队陈博士需要救援的重要消息,但撤侨军舰却无法采取行动。军人的责任感使他立刻请缨,主动要求承担营救侨民的艰巨任务。这一主动请缨行为在情节上是对之前老首长叮嘱的最好呼应,从编剧角度分析则属于剧情的“情节点 Ⅰ”。这一偶发事件中断了主人公原先的行为趋向,将其转向另一方向。对冷锋而言,他放弃了之前随军舰撤离的消极态度,转而积极申请执行任务。“情节点 Ⅰ”结束了影片的第一幕,并由此拉开了冷锋孤胆营救侨民的序幕。

2.第二幕

(1) B故事(33∶32—46∶16)。B故事意味着之前A故事告一段落,由此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事件陈述,主人公的孤胆救援行动正式开始。冷锋与国际雇佣兵恐怖组织正面交锋,通过激战营救出女医生瑞秋和含有病毒抗体的小女孩帕莎。第二幕出场的女主角瑞秋与第一幕闪回出现的龙小云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B故事与之前的A故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2) 游戏(46∶16—55∶59)。主要涉及两处场景:一是冷锋驱车在大草原时与瑞秋发生语言及思想碰撞,其间夹杂着雄狮追越野车的画面;二是通过各种考验、盘查进入华资工厂。这两处场景的叙述都给人以耳目一新、轻松愉快之感,其目的是为了缓解观众之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紧张兴奋的心理,同时也为下一次危机的来临再次调动观众的情绪积蓄力量。

(3) 中点(55∶59—62∶35)。 好莱坞的编剧家强调在中点位置“主角表面上达到了最高的‘顶峰’(但可能是伪胜利)”[3]67。在《战狼2》的前半部分,冷锋已经营救了瑞秋与帕莎,进入了华资工厂,随后他又联系到了救援直升机,成功解决了劳资纠纷。在此顺境下,工人们深夜里围着篝火尽情跳舞,一切似乎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危机已经悄然来临,中点意味着娱乐游戏部分的结束,必须重新回到先前的B故事上。

(4) 坏人逼近(62∶35—72∶04)。恐怖组织在其首领率领下,动用各种先进枪械甚至无人机对工人发动突然袭击,华资工厂内一片混乱,冷锋仓促应战。虽然恐怖组织后来主动撤退,但工厂损失惨重,冷锋自己也中弹负伤。

(5) 一无所有(72∶04—76∶06)。“一无所有”意味着主人公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甚至带有死亡气息,但实际上它只是主人公的“伪失败”。冷锋负伤后,在疫情区感染的病毒开始恶化,工厂部分上层员工表现出嫌厌,冷锋在瑞秋的搀扶下被迫离开。夜幕下的非洲大草原雷电交加,冷锋驾车艰难行驶,终于体力不支而昏厥。

(6) 灵魂黑夜(76∶06—78∶19)。“灵魂黑夜”意味着主人公正在经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他必须要用自己的意念、情感、毅力与死亡相抗争。此刻是本剧冷锋命运的拐点,被悉德·菲尔德称为“情节点Ⅱ”。瑞秋冒着风险为冷锋注入陈博士研发的抗体新药,生死未卜,而冷锋则躺在瑞秋怀里昏迷不醒,不停念叨“你没回来”,这里隐含着苦盼恋人回来相聚是他与死神相抗争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影片闪回他和龙小云相亲相爱的故事片断,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他对恋人的牵挂与痴情。

3.第三幕

(1) 第三幕衔接点(78∶19—82∶48)。黑暗没有持续很久。在故事B中,由于萌生了新主意、新灵感,或是出于爱人最后一刻的行为、建议,主人公选择战斗[1]8,这一点在《战狼2》中具体表现为冷锋在注入了抗体新药昏迷之后,神奇地治愈了。重新获得新生的冷锋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备战行动中。此时的他不再像先前那样被动应战,而是准备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

(2) 结局(82∶48—112∶04)。“结局”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主人公通过艰辛的努力打败敌人,世界因此而改变;二是A故事和B故事交融合体,主人公在故事开头的缺憾一并解决。这一点在《战狼2》中体现为冷锋与恐怖组织殊死搏斗,经过坦克漂移大战、引导发射巡航导弹等多轮较量,终于全歼敌人。而B故事与A故事的交汇处是在冷锋发现恐怖组织首领用的正是自己苦苦找寻的花纹子弹,确定对方和龙小云的失踪有关,从而在狂怒之下杀死对方,恐怖组织对该国家的威胁也自然消除。

(3) 终场画面(112∶04—116∶35)。好莱坞编剧特别重视终场画面与开场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战狼2》而言,两者之间呈现的是鲜明的对比关系:开场画面是冷锋一人单打独斗,终场画面是一群人围簇在冷锋周围共同迎接挑战。在开场中,冷锋虽然干脆利落的以武力制服了几个海盗,但这并不能结束该地区动荡不安的严酷现实,仅凭借个人力量是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动乱的。而终场是冷锋把一面国旗擎在手臂上,面对交战区双方的炮火无所畏惧,隐喻着强大的国家是公民个人安全的坚实后盾。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战狼2》是严格遵循好莱坞三幕剧的编剧要求来组织剧情、安排结构的。因为好莱坞的编剧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它的叙事完全围绕着观众对电影叙事的观影需求与欣赏规律展开,市场上的成功必然鼓励重复,制片厂的盈利动机保证它们要努力去满足公众的兴趣和趣味[2]15,而《战狼2》准确地把握了好莱坞这种叙事结构的精髓,充分利用观众对故事进展的期待心理和移情作用,做到剧情紧凑连贯、跌宕起伏,使人看后血脉偾张,激动不已。

二、“麻烦家伙”的热血传奇

国内有不少影评将《战狼2》称为中国版的超级英雄故事,把冷锋当成是中国版的超人、蝙蝠侠、美国队长[4],而按照好莱坞编剧理论,将冷锋归入到“麻烦家伙”的范畴更为适合。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中罗列了商业类型片的10种类型:“鬼怪屋型”“金羊毛型”“如愿以偿型”“麻烦家伙型”“伙伴之情型”“推理侦探型”“愚者成功型”“被制度化型”“超级英雄型”[3]24,“公路片型”。超级英雄型人物的共同特征是都有异能本领,往往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而《战狼2》中的冷锋虽然也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但并不属于特异功能,也无法用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局势,他之所以能战胜敌人,用影片里的话来诠释就是“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在布莱克·斯奈德看来,“麻烦家伙型”的主人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可能在某领域非常优秀,但并不受世人关注,而普通人之间是可以随意互称对方为“家伙”的。判断一部影片是否为“麻烦家伙型”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无辜的主人公”被莫名卷入麻烦中,二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祸从天降,主人公受尽伤害,三是主人公必须经历生死搏斗,然后个体、家庭、群体或社会得以继续存在[1]86。根据这个标准,很多好莱坞动作片都可以划入其中,如《真实的谎言》《空中监狱》《虎胆龙威》等。而《战狼2》中的冷锋也完全符合“麻烦家伙”的特征,他虽然是个特种兵,但却表现低调,后因过失杀人而入狱,出狱后只身去非洲闯荡,可以说他完全是以一个普通人形象出现的。他并不想惹是生非或出人头地,但灾祸却总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降临到他头上,先是恋人执行任务遇险失踪,后是突然发现自己所在国发生军事叛乱,让他身不由己地卷入这场动荡中,而他必须力挽狂澜,解除这场危机。

由此可见,“麻烦家伙型”影片表现的是普通人发现自己置身于特殊环境中如何摆脱麻烦成功解决危机的故事,主人公虽然平凡,但绝不平庸。为了让冷锋形象深入人心,《战狼2》借鉴了4种好莱坞塑造人物的惯用手法:①让主人公一出场就处于人生的低潮或困境之中,厄运接连出现。冷锋先是过失杀人除役入狱,接下来失去恋人,再后来寻觅消息始终未果,只能借酒麻醉自己。这一手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从而对他的遭遇产生怜悯同情,另一方面用这种先抑后扬的方式为后面主人公的重新崛起埋下伏笔。②主人公必须处于持续的压力之下。人物性格的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作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本性[5]。为此,影片让冷锋始终处于连续不断的困境之中,如何摆脱所在国叛乱武装的侵犯,如何孤身一人去执行营救同胞的任务,如何应对装备精良的雇佣兵恐怖分子的围剿……也正是在顶着一系列压力的浴血搏杀中,冷锋内在的狼性逐渐得以释放,英勇无畏、百折不挠、刚毅果敢的性格由此凸显出来。③主人公遇到的对手必须非常强大。只有对手强大,才能体现出主人公最终胜利的价值。就冷锋而言,他遇到的对手不仅仅是所在国叛乱分子,更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雇佣兵恐怖组织。此外,主人公还不得不面对所在国瘟疫爆发的威胁,疫病随时有可能让冷锋陷入死亡的深渊。④主人公必须自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主要人物必须是积极的,他应当导致一些事件的发生,而不是让事件发生在他身上[6]。这一点在好莱坞影片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2012》中的人物穷尽各种方法求生。《战狼2》中的冷锋也是如此,他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障碍,尤其是影片高潮处他被铁板压在下面却处变不惊,用手机视频引导战舰发射导弹消灭恐怖分子,凭借惊人的毅力化解危机。

此外,为了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战狼2》在情节设置上采用了以下4种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①主人公与对手的较量经过多轮,难度系数逐渐加大; ②在激烈的对抗间隙,存在短暂的平静期,张弛有度; ③高潮处,冷锋被压在铁板下的场景运用了“最后一分钟”交叉剪辑手法和“敖德萨阶梯”的蒙太奇手段,强化观众的紧张关注程度; ④影片结束前采用假结尾的方式, 让观众本已放松的情绪再次神经紧绷, 虽然冷锋手擎红旗巍然屹立车队顺利通过交战区后影片结束, 但观众的激动情绪却已被调动到极致。

那么,作为目前国内票房最高的影片,《战狼2》又是如何做到“超越我们对同类题材影片的预期”的呢?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读。

1.与美国好莱坞英雄片相比

好莱坞英雄片的主人公属于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有着强健的体魄、超凡的战斗力、过人的智慧、必胜的信念、超极限的忍耐力、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灾难来临时总是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些品质《战狼2》的冷锋都具备,但冷锋也有明显不同于好莱坞英雄的地方。首先,他摒弃了这些英雄身上追求绝对独立与自由的特点。他并不像《第一滴血》中的兰博或《生死狙击》中的鲍勃那样完全独来独往,对政府采取既合作又不完全信任的态度,而是有着高度的军人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其次,当代好莱坞英雄脱离现实虚构的色彩非常明显,尤其是当前漫威英雄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他们出手拯救的动机往往是以维护自由、民主、宪法等宏大抽象普世价值的名义,美式银幕英雄是为维护民主、自由的美国和美国价值观而战[7]。而冷锋的行为则是以2015年红海撤侨行动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所展现的援非医疗队、华资工厂等都有其现实基础。冷锋行为所代表的也绝非他个人,而是有着铁的纪律、强烈集体主义观念,以及保家爱民传统的整个中国军人群体。在他背后是国家意志和实力的体现,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再次,好莱坞的英雄往往需要美女加以点缀,而冷锋虽然也有美女陪伴,但用情专一,即使在生命垂危时刻还念念不忘曾经的誓言,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的需求。正因为在冷锋身上聚合了英雄主义、中国传统价值观及中国当代军人风采的多重优点,他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赞誉和移情对象,并成为票房高企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他的这些品质显然是好莱坞英雄不完全具备的。

2.与中国传统主旋律影片相比

长期以来,我国的主旋律影片是以充分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反映当下主流价值观的现实主义影片为主。但是由于这些影片具有强烈的仪式化,主人公形象高大全、概念化,缺乏生活质感,远离观众所喜爱的大众文化,其结果自然难以与观众产生精神共鸣。近年来,一些影片开始尝试将主旋律意识融入商业类型片的运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体现了大众对正向价值的认同和社会情绪的满足,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影片虽然摆脱了过去那种刻板的说教套路及宏大的叙事模式,但片中的主人公都以集体形式出现,英雄个体的形象及魅力仍然显得十分单薄。而《战狼2》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主旋律电影认识上的拘囿,将好莱坞剧本创作模式与主流意识形态无缝对接,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与现代化武器的娴熟运用有机结合,将英雄个体的孤胆救援与国家强大的实力支持相互辉映,并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后期制作,在带给观众场面宏大、特效逼真的视听盛宴的同时,更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军人的魅力、强大祖国的影响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诚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战狼2》的存在价值不在于它是否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而在于它彻底凿穿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那堵“墙”,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找到观众内心的“点”。在传播正能量与尊重市场规律并行不悖的同时,《战狼2》在探索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过程中开辟出了军事动作片的新天地。

三、结 语

在肯定《战狼2》的成绩和存在价值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与好莱坞顶级商业大片的差距。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语言、人物塑造等多方面。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视听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好莱坞电影叙事已不满足于新好莱坞时期那种“高概念+ 特技景象奇观 + 简明扼要影像”叙事的手法,而是向着跨类型的越界叙事、时空交叉的复调叙事、高密度叙事节奏、更加注重人性的深度挖掘等方向发展。这些新的特征很显然是《战狼2》简单明快的单线叙事结构、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形象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战狼2》是一部对好莱坞经典编剧理论循规蹈矩的优秀习作。

猜你喜欢
战狼2冷锋战狼
你,山川,我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战狼2》复映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2》全球票房登顶
《战狼2》发布会 主创历数吴京槽点
《战狼2》暑期档上映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年9月4日—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现实版“战狼”吴鑫磊:欧洲GCP 特种部队中国第一人
2016年春节期间罕见降雨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