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02-09 09:35丁晓庆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量表我院血液

丁晓庆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新疆 塔城 832100)

血液透析室是医疗机构中的一个特殊场所,它是通过对血液透析方式的利用,对因相关病症导致的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具有人员流动大、病情复杂等特点,不仅如此,还有较高的护理安全风险,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1]。针对此情况,护理管理工作的及早开展尤为重要。对此,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血液透析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理时段取自2017年9月-2018年4月,选取我院接收的行血液透析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6±2.50)岁。

1.2 方法

给予所有被选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内容如下:对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进行组建,其成员包括科室安全员、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等,明确护理管理内容和小组成员职责;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将血液透析室护理特点充分结合,对安全管理制定合理制定,并将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完善,并将其落实到位。定期组织培训成员的安全管理技能与知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对沟通技巧熟练掌握,这样能使护理纠纷的发生有效降低。在环境方面,依照不同类型患者,对不同透析区域进行设置,对患者家属的进入严格控制;工作前,手套、帽子和口罩严格佩戴,对手卫生彻底清洁;保持透析室清洁、干净,室内温湿度适中,定期消毒。若对象为危重、老年患者,需加床栏,防止发生坠床情况。在仪器方面,仪器操作需遵照说明书严格执行,定期维持、检查,保证其能良好运行。当透析机应用后要及时消毒,防止有细菌残留。另外,首次透析前对患者的肝功能和丙肝、乙肝和艾滋病等症状进行检测,定期复查;若患者伴血源性病症阳性,给予专人护理,及专机透析,避免有交叉感染情况发生;将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对血路管和穿刺针固定妥善,防止发生脱落情况。

1.3 评价标准[2]

此次研究所选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为我院自制,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指量表评分>85分,基本满意指量表评分60-85分,不满意指量表评分<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报道中,(±s)用于对计量数据表示,组间相比行t检验;百分比用于对计数资料表示,组间相比行卡方检验,软件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P<0.05为有比较有差异。

2 结 果

在本研究被选患者79例患者中,行护理干预前,有43例(54.43%)非常满意,21例(26.58%)基本满意,15例(18.995)不满意;其护理满意度为81.01%(64/79)。经护理干预后,有52例(65.82%)非常满意,23例(29.11%)基本满意,4例(5.06%)不满意;其护理满意度为94.94%(75/79)。经比较,护理干预前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后(x2=7.239)(P<0.05)。干预前,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1.5±3.7)分,显著低于护理后的(93.4±2.9)分(t=22.499)(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室属于护理高风险部门,具有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且紧急情况多,人口流动性大,护理人员缺乏,因此很容易加大护理工作量和难度,稍有不慎,就有引发感染情况发生,进而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同时还会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产生影响[3]。基于此,为避免护理风险情况的发生,使护理质量得到改善,对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工作实施加强非常重要。在临床上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相对广泛,其强调的重点是,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控制与预防措施,这样既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改善,而且还能使患者护理安全大幅度提高。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血液透析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能使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减少。因为此管理模式的开展,临床可通过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可有助于其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的提高,且通过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能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更具顺利性;同时还能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和安全的透析环境,使并发症、感染等情况的发生降低。

总之,将护理安全管理用于血液透析室护理中,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而且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量表我院血液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多彩血液大揭秘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