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教育与红色基地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探索

2019-02-11 13:06赵鸿赵志成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模式探索党性教育学生党员

赵鸿 赵志成

摘 要:大学生在当代党性教育中成为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是进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当前,高校内进行的党性教育都较为形式化、单调化等问题,大学生的政治责任、理论素养也都较为欠缺。除此之外,传统的党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所以当前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方法需要不斷探索和尝试。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革命实践中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因此,文章对高校利用理论知识教育与红色教育基地文化资源两者相结合同步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的探索进行如下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理论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学生党员;模式探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实践中,留下了很多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不仅仅包括共产党先锋者留下的红色纪念馆以及红色遗址等物质文化,更多的是给我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文化,这其中又包括革命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以及政治决策和法规制度等形式的红色文化。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党员的主要阵地,继承无产阶级的党性观,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培育坚强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利于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与考验,有利于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勇于担当的学生党员队伍。

一、高校学生党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成因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来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责任,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国家的后备军主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和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性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随着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要求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作为党和国家的后备军,高校学生党员不仅要品学兼优,更要乐于奉献,积极向上,要有开阔的眼界,以及更强的政治思想素质。但是,在目前为止的高校中,普遍呈现的现象都是学生党员们不能很好的起带头作用,并且和自身的行为规范与党章也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仅仅只是口头上高喊党章准则,但是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这样的现状普遍存在在各个高校当中,并且这部分放松的学生党员往往都表现出纪律性不强、缺乏组织性的特点,不能较好的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更有甚者,挂着干部的名头搞“官僚主义”。上述所出现的问题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缺乏理论知识教育、政治责任感薄弱、组织纪律性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党员自身来讲是其意志力薄弱以及执行能力较差,从高校整体教育方面来说,在对学生们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都是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过于追求党课考试的通过率,并且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们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通过党课考试,这样的行为不仅仅不符合党员的挑选及培养,更加影响了学校整体的党性修养。

二、利用红色基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探索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第一修养,党性教育是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性的永恒主题。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参加和领导的各种为解救民族危难,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所进行所有活动的遗留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红色资源最大的价值体现,是其资政育人的教育功能。

陕西咸阳有革命遗址150多个,这些红色革命遗址都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的老革命家都在这里共同生活和战斗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党员们进行集中的学习,通过专家的讲述、有关影片、重温党誓词等多种方式来逐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红色教育基地中的一幅幅老旧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器物、还有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从另外一个角度向学生党员们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忠贞以及为革命献身的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的内涵便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校要将革命的精神内涵作为党性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断的去总结和研究历史资料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内涵,客观的还原历史,准确的总结精神品质,让学生党员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

红色基地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资源/全国各地散布着众多红色基地,红色基地见证了国家发展史、党的成长史,残留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身影,蕴藏着中华民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红色基地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供了最真实的教育资源,让高校学生党员切身体会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红色基地拓宽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载体。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过多依赖于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教育,而红色基地作为红色精神的传承地,可以作为更为丰富多彩的高校学生党性教育的载体。通过更多的参观、学习红色基地,使高校学生党员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而更多地感受真实发生的历史,更好地从红色基地中找到理论知识学习的印证,两者的相互结合更加提高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教育效果、使更多的高校学生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奋斗历史,不负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红色基地增强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红色基地鲜活的历史印记使高校学生党性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众多的珍贵文物、革命遗址、战斗事迹等一系列鲜活的历史教材使党性教育更加具有直观性。红色基地鲜活的革命故事无形中便会激发高校党员的情感共鸣,通过故事中所传承的情感精神引领高校学生党员更好地领悟革命精神,理解党性教育的深刻意义。红色基地所树立的红色人物形象,如方志敏、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一系列红色人物,在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习红色人物,亲身感受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的精神,让高校学生党员从这些红色人物中领悟到党性教育的内容,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三、未来红色基地在开展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发展的方向

加强红色基地与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融合創新,建设党性教育网络阵地。网络作为当今必不可缺的阵地,但网络中多元文化对党性教育的冲击尤为严重,要彻底改善高校学生党性教育,必须营造和优化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高校网络阵地建设能力,拓展党性教育新阵地,用红色基地文化精神覆盖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网络新领域,为党性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

推进红色基地与高校共建红色教育基地模式发展。红色基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承担着传承、培育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校往往对红色基地教育重视不够,从而使得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是停留在形式上,很难或根本没有真正实施和落实。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红色基地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也没有真正研究过红色基地教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应该怎样具体运作,甚至有些高校为了减少教学成本而随意的减少去参观红色基地的组织和次数。红色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高校具有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红色基地鲜活的历史教育资源和高校教师理论研究成果的丰富性相结合,更好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党性教育时刻伴随高校学生党员学习之路,切实使高校学生党员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承担党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四、结语

党性教育是高校对于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党校在高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当今时代,仅靠党课上单一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再满足当下的社会发展,所以高校就要合理的将党课的理论知识和红色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开拓新角度新形式来丰富高校的党性教育。理论知识和红色基地教育这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空洞的进行实践教学,也不能仅凭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党性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高校党校必须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党员要予以表彰,对不称职的学生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逐步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陈佳.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意义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29-32.

[2] 甘忠诚.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学理论,2013(34):152-154.

作者简介:赵鸿(1997.07-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生辅导员,本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模式探索党性教育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