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干部政德建设的历史经验

2019-02-11 13:06周灿锋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途径规范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实践中,十分重视干部政德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经验:一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政德核心;二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政德标准;三是以“清”、“俭”、“勤”、“勇”为政德规范;四是以“知制合一”为政德建设途径。

关键词:政德建设;历史经验;核心;标准;规范;途径

在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干部政德建设体系,为新时代的干部政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诸多可资继承和发扬的优良经验。

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政德核心

理想信念是方向,是旗帜,是政党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鄧小平同志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这里的“革命化”,其实就是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而且“革命化”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居于“首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干部的政德出现滑坡,理想信念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邓小平对此多次指出:“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说:“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胡锦涛同志也强调:“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如果没有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天这样的环境里,就难以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就可能在政治风浪中辨不清方向、站不稳立场,被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所打倒。现实生活已经提供前车之鉴。因此,我们加强党性锻炼,要在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问题上多下功夫”。

“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这就是以坚定理性信念为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干部政德建设一条最重要经验。

二、以为人民服务为政德标准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身的使命之一,因此,党的干部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特权,只能是一心一意做人民的公仆,“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党员干部“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正是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个“上帝”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挖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政德的根本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政德建设的宝贵经验。

三、以“清”、“俭”、“勤”、“勇”为政德规范

政德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是一种思想上的皈依,“外化于行”则是实际中的践行。干部政德建设中,政德核心和政德标准就是“内化于心”,而政德规范则是“外化于行”,所以说,政德规范是干部政德建设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评判干部是否达到政德要求的最直观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干部政德建设中,也逐步形成了“清”、“俭”、“勤”、“勇”为主要特色的,兼具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政德规范体系。

“清”即清廉。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应当清正廉洁,任何腐败现象同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不相容。因此,肃清贪污腐败现象,建设廉洁政党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干部政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清正廉洁的政德建设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 他告诫全党:“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反腐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胡锦涛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俭”即节俭。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俭”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重要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一大特色。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继续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建国。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急剧变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历代领导人,依然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忍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

“勤”即勤政,就是要求踏实肯干、敢于担当。踏实肯干就是要务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不好大喜功,不干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邓小平要求:“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各个部门和地方,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注意这个问题”,在党的某些干部弄虚作假,搞“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恶劣行为时,他批评道:“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胡锦涛同志强调:“务实,就是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勇”就是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就是要敢想、敢拼、敢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任何可供复制的道路。从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道路的开辟,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再到改革开放的伟业,都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结合中国实际,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而结出的硕果。邓小平同志嘱托党的干部,“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所以,“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清”、“俭”、“勤”、“勇”是中国共产党在干部政德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政德规范,四者构成了一个严密整体,由“俭”而“清”,“清”而身正,进而才能有“勤”的作风、“勇”的气魄。四者兼备,便可做到一身正气,真真正正地成为共产党的优秀干部。

四、以“知制合一”为政德建设途径

政德建设,就是为官当政者在政德品质、政德情感、政德意志、政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这既是一个内在的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外在的监督、约束和帮助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干部政德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制合一”的政德建设途径。

“知”的实质是通过干部教育和学习,实现其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是“灵魂革命”、“人心改造”。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多次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党员干部只有用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武装自己,自觉抵制和克服思想中的腐朽落后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才能坚定自身的无产阶级立场,才能纯洁自己的思想意识,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政德规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建教训时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所以,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制”是指干部政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通過系统的制度体系以约束、规范干部的政德,以帮助干部提升政德修养。党员干部之所以失德,理论缺失、自身修养不足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也往往与制度上的缺陷和弊端紧密相连,如果制度得不到完善、规范,党员干部失德的行为就难以杜绝。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干部政德建设中的制度体系的约束作用。一方面,强调各级干部要接受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民主监督形式,并从各方面完善监督实效;另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对党员干部的选拔、任命、工作开展、考核评价、违纪惩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全党形成尊崇党章、遵纪守规的氛围。

“知制合一”既重视了政德“内化于心”的特征,突出了政德教化的功能,也强调了党纪法规等制度体系的外在约束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结合了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干部政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1,367,402,403,100,333.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9.

[4] 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9-180.

[5]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02).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1004,1094

[7]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461.

[8] 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8,107.

[9]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5.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1,372,290.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5.

[12]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9.

[13]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1.

作者简介:周灿锋(1983.12- ),女,江苏靖江人,本科学士,主管,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途径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