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02-11 13:06房爽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融入途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房爽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换言之,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因此,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此可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文章旨在从课程思政概念阐述入手,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全方位、深层次探索课程思政体系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融入途径

一、“课程思政”概念阐述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旨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联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随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印发,“课程思政”不断深入人心,得到教育界的高度认可和重视,并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高校各类课程努力的重要方向。

二、课程思政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明显弊端,即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灌输,忽略其德育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学生存在功利性的学习动机

笔者对所在学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 338份,通过对 “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其中有128票选择A(应付期末英语考试),76票选择B(通过四/六级考试)、88票选择 C(为专升本做准备)、18票选择D(就业需要)、4 票选择 E(可以和外国人交流)、22 票选择 F(纯粹是兴趣 )、2票选择G(其他)。 由此可见,他们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给自己“镀金”,提高自身价值,增加就业筹码,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这将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与德育脱节,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

(二)教师对教学的关注点存在偏差

当学生学习动机带有功力性的时候,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会相应发生偏移,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存在偏差。这时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再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标,而更多的是把工作重心置于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等级考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输,进而忽略了英语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然而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教学方式可能让他们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广大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主动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这是新时代祖国和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的思政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习并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注重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不仅要具有世界文化观念也要有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正确思辨过程,更好地承担起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1)挖掘和转化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基础课程,具有课时长、跨度长、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特点,其教材选用的文章、语法例句、背景知识等多选自外媒,或深或浅涉及西方文化、价值观。教师可根据上课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等选取典型学习素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进行对比,在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其思辨意识,辨证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大一秋季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通常是 college life(大学生活),老师可以借助这一主题,多介绍一些国內近年来大学生成长和创业的艰苦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培养起民族自豪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语言点,教师也可以通过举例、拓展等方法,巧妙地将相关思政点融入其中。比如harmonious(和谐),我们在讲到这个单词时,可以拓展到:“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并顺势问学生其他价值价值观都是什么,然后公布中英文答案。这样的例子可以把语言点和时政热点紧密结合,学习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兴趣,进而达到课程思政效果。

(2)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凸显思政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可以考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比如,在听力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时政新闻的听力材料,并鼓励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说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此外,教学方法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依托。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强化思政教育意识, 更应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思政教育相契合。郝红梅提出的一些创新“寓”教的方法,如 “画龙点睛式”,对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画龙点睛式”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更灵活、更易操作,教师不需要特别将某个思政理论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讲完某个知识点后画龙点睛地再从思政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地解释和补充,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而且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引发思考,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

功利性的英语学习态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提高学生英语成绩,通过各种过级考试,增加就业筹码,但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尤其在课程思政体系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摒弃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态度,不仅要脚踏实地地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也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辨证看待中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四、课程思政体系下英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考虑到英语的实质特征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隐性思政”。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思政内容的引入以及文化性需求,确保知识内容传授与价值观念教育的高效统一,进而展现出这门科的育人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以包容的态度了解外语文化,在强化语言学习的同时,加深对本体文化的认同。

(二)注重课程的合理优化

在课程思政体系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创新。在知识传授方面,除了教材中涉及的语言知识点、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积极融入我国核心思政思想,丰富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这门课程的文化性。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来进行合理拓展的过程,还要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定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展开,课程思政已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如何巧妙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差异的认识,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郝红梅.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8(08):77.

[2]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3] 黄怡凡.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08.

基金项目:文章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GS18155。

猜你喜欢
融入途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问题中追求真知,在过程中培养能力
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教育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