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机与新方法

2019-02-11 13:06靳丹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大数据

靳丹红

摘 要:每个个体生命都具有独特特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发掘学生潜能、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提供可能。大数据思维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海量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多元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反馈。大数据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利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每一代的青年人都是在不断的探寻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人要在无限可能的世界中寻求最本真的自我。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身,寻求本真自我的机会。思想政治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塑造品德、把握未来的有利工具。

一、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孵化器

每个时代的来临都会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石器时代,人通过使用劳动工具展现出了与动物不同的能动性;蒸汽时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加剧了资产阶级进一步抢占世界市场;信息时代,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提升,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大数据时代与我们不期而遇。天文学界和基因学界最先遇到因信息总量的巨大增长而引起的信息质的变化,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但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挖掘潜藏于数据背后的价值。习近平曾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2],通过对大数据海量信息的分析利用,有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相关性,更好的做出预判和决策。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依托于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支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个性化教育蓝图。要实现“因材施教”就需要从教育对象的社会环境、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收集教育对象信息,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潜能、兴趣爱好、价值倾向、发展目标等详情,依据不同学生的资质、特长施加教育。在个人信息数据化的今天,教师很容易就能捕捉到学生线上学习、线下生活中所产生的信息,通过整合、分析云端所存储的学生数据,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大数据时代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契机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对疯狂累积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依据。大数据思维使我们转变传统观念,更加全面的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发挥自我优势。

(一)大数据技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而为人,数十载光阴,要拥有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实属困难,但每个人生命中源源不断的求知欲却帮助我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结合,保证了终身学习、全天候学习的有效进行。

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它运用智能感知、识别技术按照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设备与高校各个领域应用广泛链接为思想政治教育即时获取个体数据信息提供了便利。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校园一卡通便是实例,它不仅具有身份认证、考勤管理、图书借阅、餐饮消费等多种智能功能,还使在校期间大学生的数据能被随时随地有效记录,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数据分析的源泉。

云计算技术代替了传统计算机的简单运算,它可以运用分布式架构同时处理大量“非结构”数据,实现数据的储存和分析。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一个是问题,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云计算无时无刻的存储功能为海量数据提供场所,高速的处理技术使复杂多变的数据源得到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存储海量学生信息,实现学生动态可视化。

(二)大數据思维:传统教育思维转换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线性关系转向非线性关系两个方面。多年来,受数据总量小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多依靠于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等传统定性研究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动向,研究聚焦在某一点上,而不是面上。在传统采样过程中,细节容易被忽视,采样的精确性依靠于采样样本的随机性。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信息被随时记录,信息数据不存在主观偏见,庞杂丰富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定量研究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通过采样分析的方法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了寻求学生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产生偏差的原因,通常会通过线性关系来追根溯源,并对问题进行推测和判断。而在大数据时代,大量不同格式的数据信息混杂在一起,抵消了小部分错误数据带来的影响,伴随寻求庞杂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而来的是对待错误具有包容性,整体比局部更受到关注。大数据思维促使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从单项的线性思维转向全面看待问题的非线性思维。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它更需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我们不能通过“一锤子定音式”的成绩结果来判断学生好坏,而是要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全面的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品德情况,从不同角度出发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非线性分析让综合全面反映学生特征成为可能,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分析资料。

三、大数据时代为个性化思想教育提供新方法

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完善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数据搜集分析为不同学生“画像”,展现个体差异。数据反馈,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突出学生最强点。大数据从人的本身出发,推动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数据发声:学生信息可视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利害关系,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一方面,步入大学校园的青年人经济情况、家庭背景、文化习俗等各有不同,准确把握学生现实状况和心理特征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学生信息以碎片化、分散化的形式散布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据技术帮助我们将繁琐信息进行归类。目前已有多所学校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开学之际通过公众号、“易班”等平台向外展示新生大数据,在这里新生的男女比例、新生少数民族比例、新生生源地省份分布、新生年龄统计等信息一目了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概况,针对不同行政班级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青年学生情感丰富多彩、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情感也较为脆弱、敏感,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中国矿业大学就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技术为贫困生“画像”。过去助学金的发放需要学生出示贫困证明,学校进行摸底排查,但一系列的程序之后,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人尽皆知,学生情感容易受到伤害。中国矿业大学充分分析了学生的饭卡消费数据,对低于标准之下,省吃俭用的同学,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了精准帮扶,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不是知识的传播者,我是知识的助产师。”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的机会,我们需要在谨守道德底线,遵守数据法律法规,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需求,助力学生成长成材。

(二)数据反馈:评价标准多元化

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全面的,整体的看待问题。过去局限于数据量小,收集渠道单一等问题,我们对待问题习惯通过线性方法简单的进行分解、抽样和还原。这个过程,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忽视了大学生思想特征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和重要方面。大班教学的传统方式存在学生个体问题的一些细节被覆盖、被湮没,学生思想特征“被典型”、“被代表”时有发生。同时,传统的评价方式使“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尺,“中考”、“高考”等仅有一次机会的重大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还转变着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 美国教育评价机制当中已经运用到的大数据思维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高考不仅关注SAT考试成绩,还会参考学生上大学前所有普通考试成绩构成的GPA成绩以及志愿者记录活动和学生是否拥有特长、领袖气质等优势特征。多元的评价机制在不同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同功能, 即学习前通过“表现预测”驱动有效性教学和学习;学习中通过“迭代监测”催生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学习后通过“质量预警”增进教学公平和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机制不仅扩宽了评价的范围,还拉长了考察的时间,降低了学生通过短时间的“突擊式学习”进入好大学的可能性,对于大学而言,也降低了因重要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的流失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之路上不仅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激励他们学以致用,发挥自己所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通过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纠正,学生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客观事物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体验到了“量身定制”般的学习感受,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精心引导栽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N].解放日报,2019-03-19.

[2] 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EB/OL].2017-12-09.

[3] 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吴虑.大数据支持下学习评价的价值逻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大数据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