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提升研究

2019-02-11 13:06杨银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三下乡志愿服务高职学生

摘 要: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围绕民众和谐与社会进步作为基本目标,以服务他人,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利他活动为基本实现途径,推动高职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志愿服务是高职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接近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

关键词:高职学生;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

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与本科学校学生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差距。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基本特点,但是服务有效性较低,持续性不足。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一、志愿服务的含义

学术界尚未对志愿服务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其中美国著名的社会学者肯.艾伦提出志愿服务就是“在自愿的原则下个体实施的利他的、不期望立即获得经济回报的一切行为和活动的总和。”联合国志愿组织、国内学者江汛清、丁元竹也对志愿服务的概念做了相应界定。结合专家学者观点,文章认为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志愿者主观意愿基础之上,围绕民众和谐和社会进步这一目的,并且以服务社会、奉献他人为行动方向,同时满足志愿者发展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二、高职志愿服务现状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志愿服务的志愿性、无偿性、组织性、公益性这四个一般特征。但是由于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可能存在一定差距性:一是由于没有考上本科院校,心理存在落差,求知欲和责任心不强;二是进入学校之后时间相对宽松和自由,因此过度放纵自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习惯较差;三是行为规范性较差,缺乏对自身的约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高职学生的志愿服务也具备一些特殊性,为了推进毕节市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教育提升,文章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便更好的掌握毕节市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情况,从而促进毕节市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提升。

首先,高职志愿服务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志愿服务是高职学生群体了解社会和认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道德关系,形成较为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辨别是非曲直、黑白善恶的能力。根据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围绕社会服务需求实施志愿服务活动,让高职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受到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的熏陶,完善高职学生的社会道德。因此同学们对志愿者形象存在较为科学的认知,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于提升道德认知水平的重要性。

其次,高职志愿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也能够使高职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广泛的接觸社会,明确社会需求,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如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暑期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就让同学们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真正转换为生产力,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志愿活动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再次,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陶冶情操,实现人身价值,提升精神境界,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针对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问题上,志愿服务活动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明显。高职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实际是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奉献给社会,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为社会注入活力,引导正能量,实现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如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三下乡”活动中,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一种劳动创造,以义务劳动、义务咨询、义务教学、宣传国家相应政策法规、环境保护和社区服务等活动,有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不力

通过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组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组织不力这一现象,具体表现在招募机制不完善,虽然高职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志愿服务机会,但是由于招募渠道狭窄,招募途径不够透明等问题,使得一些有志愿服务意愿的学生无法参与志愿服务,严重挫伤了其积极性。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够深入,高职学生没有形成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限制了志愿服务参与率,难以提升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志愿服务参与范围受限。

(二)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平时志愿者活动内容主要是打扫教学楼办公区域,帮助教师处理一些教学事务,协助大型校内活动的组织开展等大众化的志愿服务,没有切实的与高职学生专业特色相结合,因此志愿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志愿服务内容没有很好贴近学生发展要求。虽然志愿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中,体力劳动还是占多数,专业技能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

(三)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不强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存在志愿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高职学校对志愿服务不够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较少,使得高职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实践的机会不足,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加上高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缺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又尚未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缺乏足够的协调沟通能力,处理问题效率不高,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遇到困难挫折的情况。

四、提升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要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高职学校要加强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健全志愿服务的引导、拓展、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严谨的志愿服务管理体制。针对组织主体不明确,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完善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引导机制,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丰富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求,只有将新观念和新元素纳入到志愿服务中,与时俱进的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才能够发挥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高职学生突出的专业优势。高职学校应该积极引导高职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高职学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在文化、科技和法律等领域开展传播类技术服务、援助类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效益,利用志愿服务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发挥高职学生技术专业特长的优势,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三)增强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能力

高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志愿服务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为此,作为学校来说,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志愿服务效果。一方面,引导高职学生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从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学生来说,应该不断的學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以满足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需求。作为志愿者的高职学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提升社会交往、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维佳.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

[2] 陈菲,陈杰.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12(8).

[3] 刘盾.志愿服务成中职德育重要载体[J].中国教育报,2015(14).

[4] 苏义新.志愿服务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5] 杨南.志愿服务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职业素质的提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02).

基金项目:文章系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教研教改立项课题《毕节市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教育提升研究——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证 》结项论文,项目编号:毕职院科[2017]06号。

作者简介:杨银(1988.10- ),女,彝族,贵州黔西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三下乡志愿服务高职学生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