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11 13:06陈文君王欣悦郑贺丹孙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文君 王欣悦 郑贺丹 孙阳

摘 要:通过随机抽取吉林农业大学大一年级学生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S,段建华修订)的研究,对目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现状做一个浅要总结,并对影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做一个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水平,恋爱关系、家庭教育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

关键词: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家庭教育方式;现状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幸福感和生活水平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心理不健康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愈演愈烈,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更重要的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研究中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界定借鉴于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她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接受+控制)、专断型(拒绝+控制)、放纵型(接受+容许)和忽视型(拒绝+容许)。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吉林农业大学新入学大一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 一共发放问卷690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 共回收有效问卷635份, 回收率为92%。

(二)研究工具

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

(三)数据处理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

(四)结果

(1)样本基本特征

本次研究在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进行,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大一年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635份, 其中男生238人, 占比37.5%;女生397人, 占比62.5%。生源所在地为城镇的被试有358人,占比56.4%;农村的为277人,占比43.6%。处在恋爱关系中的被试有152人,占比24%;无恋爱关系的有483人,占比76%。理工类专业被试有421人,占比66.3%;文科类专业有136人,占比21.4%;体艺类专业有78人,占比12.3%。家庭教育方式为权威型的被试有326人,占比51.3%;为专断型的有45人,占比7.1%;为放纵型的有163人,占比25.7%;为忽视型的有101人,占比15.9%。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被试有90人,占比14.2%;生活费在1000-1500元的有397人,占比62.5%;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有148人,占比23.3%。

(2)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样本中男性、女性幸福感得分均为78.17分,均极为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性75分,女性71分)得分(p<0.01)。根据总体数据的平均数对比来看,每月生活费在3000以上的同学总体幸福感是略高于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同学,但是这种“略高于”的差距在统计学上是没有意义的,总体差异不显著;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经济状况无关,这一结果也与前人[4]的研究结果部分相似。数据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几本持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大致相同,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在生源地为城镇或农村的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平均得分差异比较中,p=0.685大于0.05,所以总体幸福感在这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处在恋爱关系中的被试幸福感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单身被试;在权威型、放纵型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以下简称“权威型”“放纵型”)被试的总体幸福感要显著高于在专断型、忽视型教育方式成长起来的(以下简称“专断型”“忽视型”)被试,其中权威型被试与专断型被试在ANOVA中的对比更是在0.001水平上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而权威型与放纵型被试、专断型与忽视型被试的幸福感虽在平均数上各有高低,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根据总体数据分析,恋爱情况对幸福感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正在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幸福感要比单身的幸福感高。恋人之间需要彼此的理解和關怀,能在彼此的身上感受到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显著相关,权威型教养方式的这类家庭氛围平等和谐,父母在子女的心中拥有一定的权威,而且能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子女,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必要的尊重。长此以往,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在为人处世中能够做到随和不失原则,独立而不自大,可以理智对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成长下的大学生幸福感就比较高。而采取专断型教育方式的家庭父母在教育中表现为过分支配,孩子的一切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等性格特征,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会、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担心自己会做错事,如果能顺利做下来还好,一旦出了差错就会恐惧即将到来的惩罚,成长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家庭中的大学生幸福感最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恋爱情况、家庭教育方式表现出了显著差异。赛里格曼所指的构成幸福感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积极的成就,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对这五大元素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直接提升了在其中生活了多年的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澜,王洪飞.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J].理论观察,2006(04):152-153.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戴安娜·鲍姆林德.[EB/OL].2015-02-28.https://baike.so.com/doc/2387747-2524782.html.2019-08-28.

[4] 张爱莲,黄希庭.从国内有关研究看经济状况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7):1068-1072.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特点及干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文君(1998- ),女,山东菏泽人,本科,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在读;孙阳 (1979- ) ,女,博士,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SPSS软件;王欣悦,郑贺丹,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