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视阈下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培育研究

2019-02-11 13:06闫颖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大学生

摘 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四个自信的有效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文章首先分析四个自信具体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究教学策略,希望高等院校在开展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四个自信。

关键词: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具体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的自信,在我国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四个自信使我国民族建设的伟大复兴具有更为明确的道路和方向,在高校开展近代史纲要教学活动时,相关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活动,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建设者,使其更高程度的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一、四个自信

(一)道路自信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我国经历了170多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探寻民族复兴之路是我国近现代史中始终存在的一项因素。为了进一步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需要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科学探索革命新道。实践经验表明,新民主主义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一定程度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我国进一步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创造良好的条件[1]。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逐步实现了工业体系的科学构建,同时还在很大程度内改造了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实现社会主义的科学构建。在具体进行纲要课程教学活动时,需要确保始终围绕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解放的教学主题,对我国特色之路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艰辛路程进行更为深入的展示,同时,基于道路自行开展纲要课程教学。

(二)理论自信

在纲要课程教学活动时,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观点,基本问题和基本事实,使大学生群体能够进一步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理论自信。在马克思主义中提出,无产主义如果要确保完全推翻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科学构建,保障共产主义的科学实现。必须进行革命政党的合理构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五四运动使我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此过程中,无产主义承担起国家民族富强和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人类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基于此,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制度自信

纲要课程主要讲述我国从封建专制制度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此过程中,相对于欧洲模式,美国模式以及其他模式而言,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称为中国模式。近代史纲要课程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深入分析,明確世界的多样性,进而明确在国际舞台上各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基本国情都聚很大程度的差异,避免迷信西方,始终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拥护我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四)文化自信

从17世纪中期一直到18世纪,法国,美国和英国通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实现资产阶级政权的科学构建,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更高程度的政治保障。到19世纪中期,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产生较大的差距。经济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文化同时也是经济的具体反应,如果失去物质支撑,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木,无本之术。而在近代我国国力逐渐衰弱,文化建设也逐渐趋于弱势,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我国物质力量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由弱势逐步转为强势。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始终绵延发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道路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开展纲要课程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学生文化自信进行有效培养。

二、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在进行纲要课程教学活动时,总体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明确四个选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不可避免需要选择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具体奋斗目标,从而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四个选择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确保在我国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强化学生四个自信。其次,在实施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个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更高程度的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使其能够科学应用更为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观进行历史问题的合理分析和评判,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改进教学内容

在中国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中合理融入四个自信,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能够对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进行准确把握,同时,进一步熟悉教材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切入四个自信。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还需要进一步保障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学生课堂具体学习情况和知识储备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工作。例如,在进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相关内容教学活动时,教育人员通过问题导向能够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观念,使其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实施文化自信教育[2]。与此同时,在进行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相关内容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其能够进一步明确当时腐朽社会制度与战争失败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更高程度的认识到社会制度对国家建设重要价值实施制度自信教育。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科学把控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专题教学的有效探索,合理应用相关史实进行四个自信的深入讲解,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科学融入四个自信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目前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相对较为零碎和分享,系统幸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如果能够有机整合纲要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相关史实和史料开展四个自信专题教学,时期实现更高程度的系统化,能够确保学生对四个自信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但是,在具体开展专题教学需要科学改进课程教学方式,为任课教师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四个自信,科学创新教学方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传统单一教学方式而言,多元教学方式能够确保更高程度的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开展纲要课程教学时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效结合自主学习,网络课程,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四个自信教学的进合理内化。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对纲要课程教学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化,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改进,实现学生主动性有效增强,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进一步理解四个自信的重要内涵。例如,在具体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舞台剧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道路探索得展现,确保能够更为具体的展现复杂的理论问题,保证学生乐于接受,实现举重若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能够确保在高等院校开展近代史纲要教学活动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四个自信,使其更高程度的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中华历史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龙成.”四个自信”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8):58-61.

[2] 韦健玲,突显“比较”,讲好“选择”,坚定“四个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改革体会[J].教育观察,2018,173(13):124-127.

作者简介:闫颖(1979.11-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学。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