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灯窗更明

2019-02-11 10:41刘世河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诗仙袁枚茶香

刘世河

前几日还一直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忽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冬日的城市晚上,便愈发宁静安谧。写字乏了,我移步阳台,一抬头,看到窗外弯弯的月牙儿,恰似一片淡黄色的菊花瓣正绽放在幽蓝的夜空中,而月光就像一匹银色的柔纱,影影绰绰地从窗口缓缓垂落下来。此情此景,让我不知不觉就吟诵起了清代袁枚的那首《十二月十五夜》来:“沉沉更鼓声,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时下虽再无沉闷的更鼓声响起,但忙碌的人们却已相继进入梦乡,市井的喧嚣也慢慢平息下来。我一时兴起,遂效仿古人回身故意将台灯关掉,顿时天上的月与地上的积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整个阳台都明显比往日明亮了许多,而更加明亮的还有心里的这扇窗。好一个“吹灯窗更明”!不禁感叹这位时称“南袁北纪”的随园先生绝非浪得虚名。

袁枚还有几首诗也是写月的。“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是借月寄乡愁的;“半天凉月色,一滴酒人心。”是寫知己友情的;读来让人最心旷神怡的当属《江中看月》:“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万里鱼龙争照影,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好美!

写江月写的饶有情趣的还有唐代的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古人的这等悠然,令人艳羡。

史上痴迷月亮的还有一位,就是诗仙李白。余光中在他的《寻李白》中曾这样描述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自己也说过:“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爱月之心,可见一斑。而冬月在诗仙笔下也是多有着墨。不但有家喻户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有“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月凉如水,寒似于冰”等佳句广为传诵。

冬天的月亮,虽不及夏秋时那般皎洁,但因为有雪的映衬,却更加清澈。说来这冬月和雪实乃绝配,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虽给人以高旷森寒之感,但无疑却又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因为两种光相互激射又彼此融合,天地间一片银白,放眼望去,雪中有月,月中有雪,你很难辨得清到底是月光还是雪光。

这样有雪有月的夜晚也是最适合读书写字的。如果说晋朝的孙康冬夜借雪光而读是一种无奈,那现代人挑灯夜读则无疑就是一种雅趣了。而且,事实上夜晚是与心灵相关的,它与心灵离得最近。读书的最高境界应是心会,唯静读方可,这样的静,非夜晚莫属。雪夜读书,窗外有雪有月,所以尽可将灯光调的暗些,冬的宁静,雪的洁雅,加上月的柔曼,都极易将那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这时,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片雪花,悠悠地读过去,便都是雪落的节奏,这一句落到那个寂寥的驿外断桥边,那一句又落在那道秀丽的终南阴岭上;落到白居易的竹子上也好,落到刘长卿的白屋柴门上也罢,抑或就是妙玉纤手瓮藏过的那一坛雪。最好再泡上一杯清茶置于手边,茶香氤氲中就这样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月已偏西,人也开始倦了。这时你合书闭目,那雪花,那茶香,便一片一片,一缕一缕,飘进了你的梦里。

猜你喜欢
诗仙袁枚茶香
和李杜合影
入川行吟(通韵)
自题
一百顶高帽子
诗仙李白的归宿
悠远的茶香
茶香苗韵
茶香的五种层次
来一杯午后茶香
袁枚也曾被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