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9-02-12 11:43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渠县黄花示范区

雷 飞

(四川省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办公室,四川 渠县 635200)

1 渠县地理环境

渠县隶属四川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相连,幅员面积2013km2,总人口148万。渠县处于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红层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2 农业发展状况

渠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境内无大型工业污染,生态优势明显,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场所。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粮、黄花、茶叶、柑桔等多种植物和畜禽。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号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竹产业基地县。渠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现有园区共6个,分别是柑桔核心示范区、黄花示范区、富硒茶核心示范区、蚕桑核心示范区,花椒核心示范区、华蓥山系工业原料材核心示范区。

3 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概况

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有黄花种植和生猪养殖。特殊的土壤、水质、气候等极为适宜黄花生长。渠县黄花色泽鲜美、香气浓馥、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属全国黄花之上品。渠县是“四川重点花卉生产基地”,渠县黄花生产区是全国第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3.1 园区规模

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总面积3826.13hm2。核心区位于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渠县中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内的望江乡和渠南镇,面积43.47hm2。示范区在核心区周边的清溪场面积达449.33hm2。辐射区为示范区周边的28个乡镇的216个村,面积达3333hm2。

3.2 核心园区布局

核心园区主要包括:黄花新品种选育研究区、工厂集约育苗区、黄花种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柑橘种植新技术试验区、科技服务中心、观光休闲区、种猪繁育区、商品猪养殖区、畜牧专家科研和技术培训区8个功能区。

3.2.1 黄花新品种选育研究区面积0.13hm2,主要设施有大棚温室1座,单跨简易大棚温室3座。(2)工厂化育苗、种苗质量得到提升。工厂集约化种苗区占地面积3.33hm2。钢架大棚温室30栋,配套建设灌溉系统,年育苗能力1亿苗左右。(3)黄花种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面积30hm2。进行种植配套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区内进行土地平整,地块调形,改良培肥土质,采用竹架结构小拱棚,配套建设田间灌排水系。(4)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信息培训服务站、农产品监测站和园区管理办工作站“四站合一”的科技服务中心用房,用于农产品的研究、生产、开发全力推进产品产业化经营和开发。(5)观光休闲区规划面积3.33hm2,包括:村落民居区、农家乐、休闲广场等功能小区。开展新型村落居民区的规划设计与试点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美化试点示范。(6)有2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有种猪繁育区、商品猪养殖试验区、畜牧专家科研和技术培训区三大功能区。

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紧密结合,实现动物有机肥料的循环再利用,实现示范区的有机种植、生态化发展、无公害产出,为渠县有机农业的起步发展发挥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园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示范区以及周边镇发展黄花产业辐射区面积3333hm2,承接示范区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扩大黄花优质品种的覆盖率和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在生猪产业辐射区内全面推广应用生猪健康养殖集成技术和规模化饲养管理集成技术,辐射带动园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3 主要技术开发成果及效益情况

园区不断提升黄花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1项,制定了渠县黄花生产技术规程,取得科技成果5项,其中《黄花生物保鲜加工技术研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市级2项:《早熟高产优质黄花新品种“武坪早1号”选育应用》《渠县黄花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县级2项:《黄花地无公害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应用》《优质黄花切片繁殖试验研究》。渠县黄花深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作为加强校企合作的典范,研发了鲜黄花保鲜加工技术,延长了黄花保鲜期,从加工上实现了“一季黄花,四季鲜活”。开发出了黄花新品种2个:“武坪早”“三月花”。“武坪早”作为早熟优质品种,性状稳定、产量稳定,已在渠县推广近133.33hm2,累计创造产值上亿元。“三月花”比目前最早熟的品种“四月花”“清早花”要早熟一个月。随着市场上鲜花销量的增加,早熟一个月意味着能为农民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园区近年来加大畜牧科技成果3项:《渠县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优质肉猪规模养殖集成技术推广》《PIC猪生产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3.4 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强化科技示范,确保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畅通的技术传播,充分发挥核心区的集成技术和核心作用,以核心区为基地带动示范区,以示范区拉动辐射区,形成了互通互动的技术传播体系。做好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功能区的技术转移和衔接。以示范推广带动传统农业的变革与改造,建立科技支撑型、经济效益型,市场竞争型农业发展体系,整体推进渠县“川东特色农业大县”的建设。到2019年,以黄花产业带辐射带动周边28个乡镇的216个村,扩大黄花种植面积达到3333hm2,干黄花平均产量提高到200kg/667m2,总产量达1万t,实现农业产值2亿元;生猪产业辐射带动全县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肉猪出栏130万头。通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现代化和产业化之路。

4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的问题

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全市甚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4.1 农业生产能力较弱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能力较差。全县旱、涝灾害频发,虽然近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在水利设施、机电灌溉、中低产田土改造等方面还不足,不能抵御大的自然灾害。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成果难推广。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足,农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的减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慢。三是农民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减弱,新技术推广较慢。

4.2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加工层次浅,市场占有率低。据统计,园区农产品初级加工率不到30%,精深加工率不到10%,农产品大多以鲜销为主,难以占领大市场。

4.3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中,名牌数量不多,名牌产品大都未形成规模。黄花、生猪、柑桔在全国、全省享有一定的声誉,但未形成拳头产品,没有产生名牌效应。

5 发展对策,全力推进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迈上新台阶

园区农业物种资源丰富,渠县境内无大型工业污染,生态优势明显,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场所。因此,建议因地制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渠县特色生态产业品牌。

5.1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培育适度规模的绿色特色种植大户,争取创建具有我县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

以园区为基地,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负责品牌创建、产品精深加工、包装设计、商品促销等面对大市场工作;专业合作社抓好系列技术培训、推广、生产合同签订、生态环境整治、初级产品收购等社会化服务工作;种植大户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开展生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健身,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增收联动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5.2 创新农业科技理念,培育绿色农业产业链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谋求用高科技提升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有案可查的“产品档案”,形成从种苗培育、生态种植、研发、加工、检测、净菜包装到销售、冷链物流及智慧型农业科普观光的全产业链经营管理格局。通过大批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变农民为农业工人、股东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科技与民生、农业科技与发展、农业科技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

5.3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要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既要重视培育品牌,又要重视保护品牌,更要重视宣传品牌。当前应围绕特色优势农业,选择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行重点宣传和推介,并尽快培育一批知名的农业品牌。力争3~5年,新认证10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培育5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要重点建设观光果园,结合乡村振兴,把园区建设成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5.4 创新生态种养模式,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要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进一步规范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逐步减少畜禽散养户。鼓励农民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开发沼气能源。

5.5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在抓好特色农业园区的同时,必须寻找农民收入的新支撑,通过盘活园区资产资源,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康养4项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渠县黄花示范区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你在渠县等我
渠县:督办卡让信访处置“零积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