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2019-02-12 19:12
兽医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肺脏圈舍猪只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并且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全世界养猪国家广泛流行,感染率非常高,达到80%以上,发病率在50%左右,尤其在养殖环境复杂,饲养管理不到位的地区,感染率及发病率极其的高,并且该病对其他疾病,例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都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防控措施来归纳出合理的防控方案。

一、病原学

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结构简单,其缺乏细胞壁,进而出现了不同形态的支原体,主要有杆状、球状和点状。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一般的消毒剂较敏感。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黏膜病原体,主要是靠荚膜中相关的粘附因子介导,粘附于气管及支气管表面的纤毛上,主要随着发病猪的咳嗽、气喘而排到空气及其他物体表面,造成了极大的传播隐患。

二、流行病学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年都可发病,但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秋末、冬季以及早春时节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生猪体系中,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并呈现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流行特点,因此该病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养殖户的重视。本病的种属性比较强,目前,只有猪发病,其他动物均不体现发病。所有年龄及品种的猪都可发病,据研究发现,猪的品种越纯,发生猪支原体肺炎的风险越高,例如我国地方品种的土猪,对支原体的敏感性比较高。该病主要是通过病猪与健康猪鼻对鼻的接触进行传播,同时空气传播也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据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经气溶胶传播的距离长达9.2km,高度达到5.7m。另外,单独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猪不足以引起猪只死亡,往往由于支原体继发其他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等)造成猪群病死率急剧升高,所以猪支原体肺炎又被称为“钥匙病”。

三、临床症状

受支原体感染的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干咳、气喘,同时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步表现出腹式呼吸。猪只在每天早晚以及在进食后咳喘的程度要更加严重。单独感染支原体,除了表现呼吸道症状之外,通常还会引起患病猪生长缓慢,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增加,无形之中降低了猪场的经济效益。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存在个体差异,有的猪除了咳喘还表现出精神沉郁,头下垂;还有个别猪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猪只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导致料肉比显著上升。对于单独感染支原体的病猪而言,体温不升高,但如果继发其他细菌病或病毒病,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临床症状,例如体温升高、皮肤黏膜发绀、眼结膜潮红等症状。

四、病理解剖

对发病猪只进行解剖,可以观察到支原体肺炎特征性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在肺的尖叶、心叶出现对称的虾肉样肉变,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个别病例可见两肺脏高度肿胀,被膜紧张,边缘变钝,肺脏充满整个胸腔。将气管剖开可见大量白色泡沫,有时可见肺脏与肋骨发生粘连,并且胸腔中充满积液。病程较长的猪只心脏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右侧心室极度扩张,心肌变性,易碎。

五、综合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为猪群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圈舍中氨气的浓度,同时保证每一栏中猪群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呼吸不畅;做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平衡关系,保证猪只的全进全出,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对于发生过支原体肺炎的猪场,圈舍最少要空栏1个月以上,并且加大消毒的频率,必要时采用火焰消毒。做好引种的检疫工作,避免引进发病猪只。

2.预防。在严格的饲养管理基础上,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大大降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仔猪在7日龄和21日龄各免疫一次支原体灭活疫苗,对于支原体的防控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在支原体肺炎高发的季节,可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保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支原体的增殖。

3.治疗。在饲养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进行单独的药物治疗。对于患病猪只,可使用泰乐菌素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5d,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对于其他猪只,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及阿莫西林,连续饲喂5~7d,可有效的减少发病。

猜你喜欢
肺脏圈舍猪只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屠宰牛肝脏和肺脏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