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要素研究

2019-02-12 11:53杨华
成才之路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就业创新创业

杨华

摘 要: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最有力手段,而对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剖析,能够促使实践教育体系趋于完善。文章从微观视域对教师、学生和载体这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力图从宏观上调整实践教育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要素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2-0001-01

就业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教育是就业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实践教育是一个复杂、多层次、多样化的过程,教育者需要剖析其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唯有如此,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地得以构建和落实,才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组成

(1)学生要素。大学生朝气蓬勃,他们对未来有独特的规划和追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创业情商,所以应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群体,即普通大学生、有创新创业规划的大学生、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学生。其一,普通大学生是指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针对该群体的实践教育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创业的意愿、规划,并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其二,有创新创业规划的大学生。针对该群体的实践教育主要是对他们进行价值导向指引。其三,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学生是指金融专业、商学院的大学生。针对该群体的实践教育主要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2)教师要素。教师可分为专职教师与临时导师。专职教师即全日制高校的正式教师,有理论讲师、实践创业指导教师等。专职教师担负着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的使命,其职责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创设机会让更多大学生参与模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发挥特长选择就业创业路径。临时导师是高校针对某一专题邀请的优秀企业家或相关专家,其需要以讲座指导的方式全面讲授就业创业的知识,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临时导师还要给大学生提供咨询空间,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情况。

(3)载体要素。其一,组织载体,即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平台,由机关部门、高校、大学生共同创建。其二,实践载体,即以“大學生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各类比赛、文艺活动,如科研创作比赛、创业演讲赛等。这些实践活动能为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不断充实和提升自我。其三,环境载体,即以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为主题,教育者、学生共同搭建的包括硬性和软性设施在内的教育平台。环境载体不局限于学校,还涵盖学生实践的企业、组织等。环境载体能够让大学生获取充足的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工作经验,能培养出具备合作素养的高情商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要素的相互作用

(1)教师、学生的相互作用。就业创业实践教育需要紧扣学生和教师,以教师和学生为双向主体。一方面,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让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创新发展。大学生需要完成学习任务,不负时代使命,勇往直前。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价值理念。教师需因材施教,让大学生得到最有效的指引,释放最大的潜能。教师需要凸显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的能力有发挥的余地,思维有发散的空间。

(2)家庭、高校、社会的相互关联。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能让大学生无所畏惧地投身于就业创业实践。因此,父母需要多了解大学生创业信息,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给予他们最有力的支持。作为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基地,高校需要给予大学生最专业的教育,创造更多实践机会。高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升华,家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此外,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实践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调控作用。政府应该抓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宣传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大学生的根本性利益。社会教育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延伸,能促使大学生投身于就业创业实践。

(3)组织载体、实践载体、环境载体的相互推进。一方面,组织载体集合了高校资源、社会资源等,能够保证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能激发大学生探索和奋斗的精神。组织载体是实践活动的保障,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此外,环境载体能促使大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组织载体、实践载体和环境载体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载体,而载体要素包括组织、实践、环境三方面。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不是单向的,需要教育者和政府互相协调、宏观调控。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要素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把握其中的关联才能做好实践教育工作,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1).

[2]常青,李力.高校“多维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就业创新创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