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污染源监测中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探析

2019-02-12 12:35王振
环境与发展 2019年11期

摘要:针对于废气污染源监测来说,其采样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监测工作有效与否,同时,采样工作也是整个废气污染监测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基于此,便需要对于样品采集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于废气污染源监测的有效监控,并且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改善与处理。本文将针对废气污染源样品采集的方法进行分析阐述,随后针对废气污染源监测中样品采集工作质量控制做出深入探析。

关键词:废气污染源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1-0-02

Abstract:For the monitoring of exhaust gas pollution sources, the quality of the sampling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hole monitoring work to a certain ex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ampling work is also the core part of the whole exhaust gas pollu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for sample collection. The quality of work is controlled to achieve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monitoring of exhaust gas pollution sources, and timely scientific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and treatment.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method of sample collection of exhaust gas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n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ample collection in the monitoring of exhaust gas pollution sources.

Key words:Exhaust gas pollution source monitoring;Sample collection;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废气污染监测主要是对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种类等方面进行监测,随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对于废气进行处理,并且对于其中所含的污染成分进行测定,从而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治理,进而保证空气的质量。

1 废气污染源样品采集方法分析

1.1 直接采集法

在废气污染源样品采集的过程当中,直接采集法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的采集方式便是通过气体采集器对于所需要的废气样品进行采集,在采集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所采集样本气体的浓度与稳定性,随后将气体采集器所收集到的样本气体送到实验室当中进行分析和检测。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这种气体采集的方法主要应用在待测气体具有足够高浓度的情况下,并且在采集的过程当中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但是这种采集方法对于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要求,即检测仪器的灵敏度需要足够高。除此之外,对于蒸汽检测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直接采集法对于气体进行采集。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即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仅能够表明样品的瞬间检测浓度,并不能够有效说明该样品在长时间的浓度情况。所以,在进行废气污染源监测工作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

1.2 浓缩采集法

这种气体采集法主要是通过空气收集器,将空气当中的待测气体进行吸收、吸附或者阻留等,进而获得大量的待测物质。同时,这种方法也是废气检测当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工厂、车间或者是企业的厂房当中,其能够有效对于其中的空气质量进行检验,同时这种方法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流程也较为简单,所以其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检测人员在进行气体检测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检测规定,并且对于气体检测的时候还需要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到待测气体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或者在工程当中若是检测设备灵敏度较低也需要采取该种方法进行气体采集。通过这种采集方法所分析出来的数据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其能够代表待测气体在空气当中的平均浓度。

2 针对废气污染源检测中样品采集工作质量控制的探析

2.1 点位布设

在废气污染源检测的过程当中,点位的布设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在我国《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当中对于污染源廢气排放点位的设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进行采样点选择的时候要选择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且安全可靠的点,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检测点位置的气流流速>5m/s,这样才能够保证采样工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在进行点位布设的时候,还需要对于其中多方面的因素做出考量[1],例如:气流的情况、管道的大小及形状等,随后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点位布置,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态污染物呈现出气体状态且分布较为均匀,所以在进行点位布置的过程当中可以在气体中心设计点位,随后便可以进行气体的采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到的便是该采样的位置要将其设置为永久采样点,所以要保证该点位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并且保证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不会留下安全隐患。

除了以上情况之外,还需要对于无组织排放源进行点位设置,在设置阶段需要注意到以下内容:针对于采样点的设置来说,其要符合相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即要在估计污染物浓度最大的位置分别布设采样点,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采样过程当中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必要时要在上风向布置参照点;同时还需要对于采样点的周边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采样点周围环境的开阔且没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是建筑物等方面的障碍;与此同时,在采样点设置的过程當中,还需要尽可能的保证采样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对于采样点的高度来说,需要根据检测项目本身来进行适当的选择;若是在车间或者是工厂环境下,上风向还需要设置对照点位,以确定污染物排放的真实情况;在下风向的位置还需要根据扇形面进行采样点的合理布置。

2.2 测定排气参数

针对排气参数的测定来说,需要对于采样系统的实际密封程度进行测试,并且要使其他的系统技术参数都保持一致,随后才能够进行排气参数的测定。同时在进行排气参数设定的阶段还需要参考相应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而保证其与说明书上面的标准一致,这样才能够使排气参数的测定值具有可靠性与准确性。

2.2.1 温度测量

在进行温度测量的过程当中,对于检测点的位置来说,要保证其能够处在烟道的中心位置,同时对于温度计的量程也需要进行选择,保证其最小的刻度值为1℃[2];针对于实际测量的温度值来说,应该保证其处在仪器的量程之内,以免在测试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应的仪器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测量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

2.2.2 排气压力值测量

在对于排气压力值进行测定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调零操作,随后对于仪器的气密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在确定仪器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够开始对于排气的压力值进行测量。首先需要保证皮托管的全压孔正对着气流的方向,且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要始终保持其角度在±10°以内,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2.3 工况检测

在进行污染源工况检测的时候,应当保持其稳定性,避免在检测的过程当中产生较大的波动,若是在实际的检测工作当中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便需要作废该数据,随后进行重新测量[3],进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期间,需要用到较多的仪器,例如:压力计、温度计、湿度计等,在使用这些仪器之前,首先需要对于仪器进行检测,确保其没有质量问题之后才能够开始相关方面的测量,避免由于检测仪器方面的问题而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2.3 样品采集工作分析

在废气样品的采集期间,采集工作也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来进行,针对于采样管来说,首先需要将其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对于吸收瓶当中的空气进行置换,随后才能够开始采样工作[4]。在进行在采集之前,还需要针对污染物的不同类型以及其相关的性质来进行仪器的选择,例如:采样管、吸收瓶和滤筒滤膜等。之后便可以依照不同污染物的特性、浓度等方面的条件对于采样管路进行接通,并且进行采样流量的设置,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保持气体流量的稳定。若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适当加大采样的数量,这样才能够使分析的结果更具准确性,同时,对于分析当中的随机误差也要进行充分考量,避免其影响到最终的分析结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废气污染源检测时,要对于采样工作的质量做出充分的控制,只有保证采样质量的准确性,才能够使后续的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进而保证整个废气污染源监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学.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流程及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 2017(12):181.

[2]朝鲁门.污染源监测中废气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8, 16(1):99.

[3]周培,梁少洁.废气污染源监测中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 2017(3):56-56.

[4]陈瑞根.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流程及质量控制[J].环境与发展, 2017(9):137-138.

收稿日期:2019-06-15

作者简介:王振(1980-),男,汉族,本科,环保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