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诊断和防治

2019-02-13 05:55王宪涛
饲料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腺胃尿囊变型

王宪涛

(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宁安 1574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接触性呼吸道病毒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多,不同毒株对组织器官嗜性及侵害不同,所引起的病变也不一致,有支气管炎型、肾病变型、腺胃病变型等病理型。本病仅发生于鸡,各日龄各品种鸡均可感染发病。本病易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相混淆,需鉴别诊断。本病重在预防,预防本病有活苗、灭活苗和多联苗。

1 病原主要特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球形或略成球形,有囊膜RNA病毒大小80~120 nm。病毒易发生变异,用中和试验,至少有14个血清型,按其致病程度可寸为若干病理病变型。应用RT-PCR技术作S1基因比较,腺胃病变型与支气管炎型和肾病变型核酸同源性分别为70%~78%和73%~78%。病毒存在于呼吸道渗出物、肾脏及腺胃组织中。能在易感鸡的胚胎中复制,死亡胚胎充血、出血,胚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后期发育受阻,胚体呈侏儒胚,羊膜增厚。鸡胚尿囊液病毒无血凝性,但经过磷酸酯酶C或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2 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仅发生于鸡,各日龄各品种鸡均可感染发病。支气管型传支以雏鸡最严重,肾型传支以雏鸡和仔鸡多发生,腺胃型传支以仔鸡和青年鸡多发生。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产蛋量下遥,品质降低。

3 临诊症状

支气管炎型:患鸡精神委顿(闭眼或呈多种姿势),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在地上打滚,有的患鸡鼻孔可吹出泡泡,气管有啰音。患鸡眼肿胀,眼睛流泪,流鼻涕。有的患鸡甩头,或在地上打滚。雏鸡死亡率可达25%。康复鸡生长不良。成年鸡减蛋,产粗壳蛋、畸形蛋、软壳蛋等品质下降。

肾病变型:患鸡除出现呼吸道症状外,腹泻,排白色或灰白色稀粪,迅速消瘦。雏鸡死亡率可高达30%,而仔鸡死亡率较低。

腺胃病变型:患病鸡食欲逐日减少,逐渐消瘦,体质下降,仅为正常鸡的1/3~1/2体重。多发生于20~100日龄的鸡,病程长者可达20~40 d。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约为30%。育成率降低。

输卵管囊肿:有报道此病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患病鸡终止产蛋,腹围增大,手触有波动,站立如企鹅。

4 病变特征

支气管炎型:患病鸡气管腔内有条状或块状灰白色或乳白色黏稠物堵塞。有的患鸡在支气管充满灰白色絮状凝固物。有的患鸡肺部支气管内有淡黄色半凝固胜分泌物。有的患鸡气管黏膜严重充血。

肾病变型:患鸡肾脏肿大,色泽苍白,呈花斑肾,输尿管扩张。肾脏肾小管水肿,上皮与基底膜之间形成扩张的空隙,部分肾小管上皮结构破坏,细胞变形,融集成团,肾小囊扩张数百倍。有的尿酸盐溢出于肾脏外表。除肾脏病变外,支气管腔和腹腔有淡黄色分泌物。有的病例腺胃肿胀,壁增厚。

腺胃病变型:患病鸡尸体极度消瘦,皮下脂肪消失。腺胃外观明显增大,壁增厚,黏膜肿胀,乳头水肿突起、出血。有的黏膜出血,有的黏膜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周边出血。

输卵管囊肿:患病鸡输卵管极度膨大,呈大囊状,膜薄如透明纸。囊腔内充满清朗液,量多达800 mL。

5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变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应根据不同病变型的患鸡取不同病料。分别取典型病变的气管及分泌物、肾脏、腺胃等病料接种SPF鸡胚。

病毒鉴定:将分离的鸡胚尿囊液毒经胰酶或磷酸醋酶C处理作鸡红细胞凝集,HA效价较高。或将鸡胚尿囊液毒与已知标准抗血清作中和实验。

鉴别诊断:本病易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相混淆,需鉴别诊断。与新城疫的鉴别:气管和支气管有分泌物、肾脏或腺胃肿大可作为特征性病变;本病毒接种鸡胚呈侏儒胚胎病变;新城疫鸡胚尿囊液具有血凝性,而本病毒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与传染性喉气管的炎鉴别:传染性喉气炎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几种特征性病变,但咯血及喉头黏膜出血;病毒接种鸡胚无侏儒胚胎,但绒尿膜有痘斑样病变;病毒鸡胚尿囊液经胰酶等处理无血凝性。

6 防治要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可降低环境应激的正确饲养管理较为合理。对感染鸡只的严格隔离和相同日龄鸡的重新单独饲养,可降低病毒的扩散。可通过管理条例和免疫接种实现对本病的控制。预防本病有活苗、灭活苗和多联苗。由于本病毒的血清型多,抗原性差异大,病变也不相同。因此,要达到较好预防效果,应考虑使用多价灭活苗,可以同时预防支气管炎、肾病变型和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猜你喜欢
腺胃尿囊变型
变型数独7月挑战赛
浅析家禽发生腺胃炎和肌胃糜烂的原因
鸡传染性腺胃肌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简约≠简单
膀胱尿囊囊肿破裂合并脐膨出1例
基于邻接矩阵变型的K分网络社团算法
1例肉鸡腺胃肌胃炎的诊治
改良鸡胚尿囊膜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及其生物学行为观察
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