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浅谈

2019-02-13 22:29张文娥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城固县农业发展

张文娥

(城固县林业局,陕西 城固 723200)

伴随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度假的生活功能[1]。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更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淳朴自然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并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2],不仅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因需求旺盛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台湾省和日本等率先提出“休闲农业”农业经营模式[3]。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休闲农业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广阔。

1 城固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城固县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2个行政村,40个社区,24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15万户,总人口53.98万人。2016年底,现有休闲农业园60多个,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经济收入8 000余万元。

1.1 发展历程

城固县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城南2 km的汉江河边桃园,由部分种植户建立了观光采摘果园,百亩杉树林纳凉、娱乐,荷花园观荷花、餐饮、娱乐等与农业相结合的项目[4]。2001年,随着城固被命名为“中国柑桔之乡”,县城及各乡镇休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开发和形成了一些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和景点,也取得 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城固县邦利庄园、永基农业、山花茶业等部分农业企业已形成农业观光、生产体验、休闲娱乐有机融合的发展态势。

1.2 发展类型

1.2.1 园林观光型 以柑桔、葡萄、猕猴桃、桃等果园和茶园向群众展示种植业的园艺、农产品特色和开花期、成熟期的果园特色,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采茶,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制、自乐的乡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如桔园、山花茶业、合丰桃园。

1.2.2 水源利用型 开发水库、河流等水体资源进行垂钓、驾船、划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域旅游活动,如南沙湖、小北河、金沙滩。

1.2.3 农家乐旅游型 借助农家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利用农户自己的庭院、自产的蔬菜、瓜果、家禽等吸引游客吃、玩、游等旅游活动。如榛旺产业园、南山生态园。

1.2.4 科技展示型 实施设施农业,进行珍稀植物引种培育、水肥一体化、组织培养等农业高新科技开发并向游客展示,如泛亚公司、聚之源合作社。

1.2.5 产业融合型 有一定规模种植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森林食品等加工、生产、销售并为游客提供设施完备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场所,如邦利庄园、永基农业、桃花源度假村。

2 城固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为城乡群众提供更舒适、满意的环境和产品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一、二、三产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形态[5]。城固县的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 缺乏统一规划,未突出特色

休闲农业的发展涉及面广,科学、统一的规划十分重要[5]。目前,城固县休闲农业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景点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配套不完善,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刻意仿效,模仿经营,跟风发展的为数不少,企业和农户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无序性和盲目性。

2.2 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条短

目前城固县大多数休闲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相对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休闲农业项目仅限于吃、游。休闲农业发展大多规模小、档次低,而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高,吸引力不强。

2.3 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理念

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工作,缺少设计和管理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基础差、培训少,对休闲农业缺乏创新思维和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来看素质仍然偏低,很难形成创新模式。

2.4 投资不足,难以形成规模

城固的休闲农业在资源开发整合上存在资源丰富与资金有限的矛盾。最突出表现是南沙湖开发项目,虽拥有得天独厚十分优越的山水自然资源,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导致发展受挫,职工生活受影响,项目搁置,难成规模。同样,城固县拥有158 436.8 hm2林地资源,秦岭、巴山风光秀丽,但也因缺乏资金投入,至今良好的森林资源未得到适度开发利用。

3 城固县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3.1 区位优势

城固四方通达,区位优越。县城距省会西安市212 km,距汉中市区31 km,距汉中柳林机场15 km,阳安铁路、西汉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G108国道、G316国道与即将投入运营的西成高铁、已建成并开通8条航线的汉中机场构成非常便捷的“6+1”立体交通网络,打通了城固北上关中、南下川渝、东进江汉、西连陇南,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城固纵横南北、联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明显。

3.2 资源优势

城固气候宜人,物种资源富集。城固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南北两端跨近一个纬度。秦岭的屏障使北方严寒无法逾越,巴山又挡住了南方的湿热,使城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充沛,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独叶草、红豆杉、银杏等珍稀名贵植物分布广泛,是国宝大熊猫的走廊和羚牛、朱鹮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最佳栖息地。城固盛产粮油、柑桔、生猪、中药材、茶叶、大鲵等,现有各种林特产品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县、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县,享有“柑桔之乡”“大鲵之乡”“天然药库”之美誉。

城固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自秦设县制距今2300多年,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文化遗址达437处,有馆藏文物4 000余件(组),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76件(组),可开发旅游景点达60多处,“中国柑桔生态观光第一园”桔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南沙湖、西汉水利工程“五门堰”“中国文化三大坝”之一的天主教总舵古路坝、地母发祥地五郎关等蜚声海内外。2015年,张骞墓申遗一举成功,更使城固拥有了一张世界级名片。

4 城固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休闲农业的发展综合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创意与民俗创意等,可通过凝练乡村生活的主题理念,发展乡村创意产业[6],实现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改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对乡村的创意改进与创新建设,最终达到农业产值增加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1 科学编制规划,协调全面发展

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规划,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7],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布局,合理开发,绿色运营”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注重地方特色,挖掘农业内涵,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合理规划水、电、路等基础条件并配套完善,使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要求,管理服务设施齐全。充分考虑休闲农业的发展规模与生产条件、环境承载能力[6],力求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相匹配,实施科学规划,理性发展,不可造成盲目跟风,布局失衡。

城固县目前可优先利用的资源有桔园15 066.7 hm2、猕猴桃园1 600 hm2、茶园6 133.3 hm2、有林地146 085 hm2,把它们优化升级为以休闲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基地,带动县内资源有效利用,注重参与体验,形成观光(桔园、青龙寺)、农业展示(原公猕猴桃)、采摘体验(山花茶业)、农耕体验(桃园)、森林康养(深呼吸)、湿地风光(汉江湿地、湑水河湿地)、教育展示(西北联大旧址)、山水观赏(南沙湖)、水源利用(小北河漂流)、休闲垂钓(五门堰、南沙湖)、产品加工销售(泛亚绿色食品)、文化娱乐(邦利庄园、永基农业)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全方位体验,培育和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8]。组建休闲农业协会,规范行业标准,农业、林业、旅游、人社、卫生、市场监管、物价等加强培训、服务、监督,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1]。

4.2 完善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延伸

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9]。休闲农业发展要加强与农耕文化传承、创意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精准扶贫、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水利风景区和古水利工程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10]。

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价值增值,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符合地方经济资源和社会环境条件等原则,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11]。依托当地柑桔、桃、猕猴桃等种植业,乌鸡、贵妃鸡、大鲵等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设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如绿茶、桔花蜂蜜、桔子酒、桔子果汁、罐头、猕猴桃果汁、果脯、林下土鸡、鸡蛋、香菇、木耳、灵芝、天麻等森林食品,促进农村电商平台、仓储物流等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培育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充分利用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手段,强化当地休闲农业及产品的宣传、推介,加快农业与加工业、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12]。

苗木花卉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资源,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花卉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身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通过培育赏林苗圃,将苗木花卉产业、休闲游憩、游乐运动整合为一体[7]。开展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干花深加工,延伸至花海婚纱摄影、婚礼现场、婚礼餐厅,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城固县目前有800 hm2苗木花卉资源,已建成市级花卉苗木现代产业园区2个,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有望逐步走出“大资源、小产业”的困境。

4.3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休闲农业精品

通过创新当地休闲农业主题理念,发展农业创意产业,实现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改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创意改进与创新建设,最终达到农业增值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6]。充分发挥神奇桔乡、汉江、湑水河湿地、秦岭巴山天然氧吧等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教育拓展、文化节庆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注重挖掘乡土文化,强化人文创意,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品牌知名度。努力打造在陕南乃至全省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之地。

建议文化旅游部门合作建开发、命名、推介休闲农业特色村、星级户、休闲游精品线路等,培育具陕南特色的地方品牌,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鼓励泛亚公司、山花茶业、邦利庄园、永基农业等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培育一批社会认知度高、群众认可的农业品牌。

4.4 拓宽投融资渠道,开辟休闲农业发展新局面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持续投入,政府应帮助休闲农业经营者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众筹、互联网+等模式和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通过组织动员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促进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休闲农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13],提升金融服务休闲农业实体经济的效率,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通过协调利用国家贴息贷款、强化农业科技培训等,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休闲农业项目开发。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14],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5 前景与展望

城固县休闲农业抢抓机遇,未来将着力打造“丝路文化旅游区域性目的地”“神奇桔乡”和“古路坝研学小镇”等品牌,不断推动县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上新台阶。同时,方便城乡居民体验农耕乐趣、品味农业情调、享受田园生活、感知民俗风情,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引领休闲消费新方式,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休闲度假的需求将会爆发式增长。正确的理念、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开发和完善的机制,必将为城固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新路。

猜你喜欢
城固县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城固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
城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城固县北部秦岭山区中药资源调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