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住宅区设计中的应用

2019-02-14 06:10
山西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衬托院落屋顶

冯 兆 清

(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我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传统特色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建筑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也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无论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其特点都是相通的。迄今为止,我国建筑还保持着自身的布局原则和独特的结构,甚至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拥有着民居和园林建筑等诸多类型。而在现在建筑住宅设计中,正在逐步运用传统的特色建筑中的各种风格元素,以更好的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

1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风格及艺术特征

建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通过对工艺美术、雕刻与绘画等传统造型艺术的借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在很早以前,我国古代的匠师就发现了利用屋顶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木结构特点的充分运用,他们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使屋顶各个部分曲线优美,犹如鸟翼伸展。同时,将适当的雕饰加在屋脊的脊端,并装饰性的处理檐口的瓦,使屋顶设计彰显了独特的魅力。后期,又有其他屋顶样式陆续出现,并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为后来的屋顶形式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 运用衬托性建筑

在我国古代一些高级建筑物中,如寺观、坛庙、宫殿等,经常会用到衬托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对主体建筑进行衬托。从春秋时代,就开始将这种富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用在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在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中,也开始使用这种衬托性的建筑。以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为例,作为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具有非常精美的雕刻和形制。后期,有各种形式的阙出现在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故宫的午门。例如,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

1.3 色彩的运用

在建筑装饰中,色彩是中国古代的匠师最常使用的,这个特点是源于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由于木料会年久腐化,不能长时间使用,所以常常会采用涂漆和桐油的办法,结合美观和适用,对木质进行保护,后来又用丹红等绘制彩画、装饰柱子。中国建筑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在色彩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房屋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能照到阳光的部分通常用朱红色等暖色,而将蓝绿相配的冷色运用在房下的阴影部分。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色彩风格,主要是源于北方的自然环境。北方冬季景色往往具有单调的色彩,在建筑物中运用鲜明的色彩,会增强其生趣与活力。而在四季常青的南方,则往往使用淡雅的色彩,以更好的调和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在炎热的夏天,这种色调会带给人一种清凉感。

2 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 建筑组群布局中的运用

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建筑,通过组合建筑物,而构成了住宅群体组合。在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群体布局中,人们生活的序列空间主要是以街—巷—院—户的形式形成,并以天井、堂屋为基本单元组合成住宅。

一般都是由小型的一家一户的三间两廊形式,组成常见的有“梳式”布局系统。它们整齐划一,具有相似的外观,用巷相隔每列建筑。另一种形式主要是由三进院落建筑组成,被称为密集式的村落。例如天井作为中国特色建筑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一个联系导向的枢纽空间,虽然具有封闭性,却能对通风和采光等基本需求给予满足。传统民居通过相互融合建筑布局和设计,打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空间,形成极具个性特色的建筑风格,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

2.2 实现传统院落空间的平面化转变

立体化的传统院落主要是以平房居住为主,其展现形式,主要是横向发展,这样有悖于城市土地节约化开发建设的思路。为此,应以垂直的系统向三维角度上发展,改善这样的空间状态。通过相互结合上升和下降因素,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三维空间,并体现更加优越和显著的层次感。目前,有很多这样的设计例子。比如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北京胡同改造,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了垂直交通系统,形成了立体化的院落空间。从外观看,以公共的院落空间为单位,既独门独户,但街坊之间又联系紧密。这样的住宅设计,是值得推荐的空间布局范例,既使得街坊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同时也保持着各自的私密性,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2.3 对传统院落设计中的过渡空间充分运用

在现代住宅设计过程中引入传统院落的过渡空间,能使室内外的空间性质得到极大程度上改变,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处理,自然融合内外的自身界限。通过这种设计方法的运用,加强了内外之间的空间连续性,以最佳的方式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同时,还贴近的结合了自然和建筑,达到了一种双重效果。

2.4 室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通过使用屏风、门罩、隔扇,能实现良好的通风采光,同时还实现了空间上的分割。通过采取一定的工艺手段处理材料,还能发挥防腐等功效,达到一种美观的效果。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通过运用隔断和古典屏风,不单单能隔离空间、装饰墙壁,同时还能对极佳的怀旧艺术视觉与效果进行展现,同时还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特征。此外,通过创造性的运用传统元素或材料,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发挥,充分表现传统艺术美感,并从深层次挖掘其实用性,会创造一种后现代感艺术效果。随着人们日渐深入的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也开始不断扩大人们的审美视野,增加了现代住宅设计对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借鉴的范围。近些年来,室内界面装饰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瓦当、龙螭造型的砖雕或仿砖雕造型。采用结构主义的手法,重新组合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建筑,能达到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也逐步提升了人们对生活居住空间的审美要求。而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和传承载体,就是传统特色,彰显了传统建筑独树一帜的风格,有着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技艺。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更好的运用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而促进现代住宅设计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衬托院落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早春
八一作品
屋顶屋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屋顶的雪(外四首)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院落里的黄昏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