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庙宇建筑年代考

2019-02-14 09:32
山西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庙禅院庙宇

洪 舒 盈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澳门 999078)

1 明代的澳门庙宇建筑

澳门现存中式庙宇中,有5座庙宇的历史可上溯至明代:妈阁庙、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观音古庙(俗称观音仔)、莲峰庙、沙梨头土地庙。

一般认为,葡萄牙人登陆并居留于澳门的时间为1553年—1557年。

梁嘉彬之“广东十三行考”曰:

“嘉靖以后……三十二年(1553)葡舶托言舟触风涛,愿借濠镜地……三十六年(1557)始许葡人借地之请。”又,葡萄牙学者于其《澳门建筑史》中有云:

“1553年,一次该地区常见的颱风过后,一艘葡萄牙船在一个小渔港靠岸,想在陆地上晾晒被大雨淋湿的货物……葡萄牙人在本地区居留从此开始了”。

此处,“该地区”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澳门(当时还不叫澳门,叫濠镜澳(Maquao)或者亚妈港),“小渔船”靠岸的地方就是妈阁庙前的水域,其时这片水域尚未被填成陆地。科斯塔又指出,当时的澳门半岛上只有两条村庄,一为望厦村,另一为妈阁村。其中,“初期只有少量住民的望厦聚落在明隆庆末万曆初已开村,同时,“妈阁聚落也获得快速发展……华人居住区以寺庙等重要建筑为中心进行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代,这两条村子之内或附近均各建有庙宇,且都坐落在海边。其中,坐落在妈阁村内的便是澳门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妈阁庙——妈阁庙中又以始于1488年(明.天启元年)的弘仁殿之历史最为久远;位于望厦村东北侧的有澳门现存最具规模之庙宇——始建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的普济禅院(又称观音堂)以及历史更古的观音古庙(俗称观音仔)。普济禅院和妈阁庙经过后人的悉心经营,现已成为澳门三大古刹之二,另一座为始建于明季的莲峰庙。

澳门的三大古刹均源于明代当是较无争议的事实。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今日所见之观音古庙应当被划为清代庙宇。考观音古庙,乃是明代时由莲峰山上的一个供奉有观音的神龛扩充而来。初时庙堂仅数尺深,庙前树木蓊鬱。后受附近新起的同样奉有观音神像的观音堂影响,该庙香火渐微。为容纳更多信客以兴旺香火,庙宇主事人遂另选一址,将原位于莲峰山南麓的观音古庙迁至新址并扩建,并在保留原观音神龛的基础上供奉诸方神祇。迁址重修后的观音古庙与普济禅院之间的距离不盈400 m。据载,重修时间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故从建筑学的角度,该庙属清末建筑,若以与庙宇相关的信仰及民俗活动分,该庙可称“源自”明代。

另一座明代澳门庙宇沙梨头土地庙和普济禅院、妈阁庙、莲峰庙一样,初建时亦是选址于海边,与青洲岛隔水相望。只是后来这四庙周边的水域均被填成陆地。成书于清乾隆十六年的《澳门纪略》所附之《青洲山图》《澳门侧面图》等早期的澳门手绘地图均可见填海造地前这些庙宇建筑周边的地理环境。早在明代,沙梨头一带便有人聚居,沙梨头土地庙便是当地坊众供奉社公的地方。该庙亦是从一小小神龛发展至今日规模。有一种说法认为,该庙乃宋端宗南幸时的行宫或疑陵。但据考证,宋端宗并无来过澳门,持该说者所提出的所谓论据也多经不起推敲,应是穿凿附之言。据刻于庙内的碑志内容“曩自明季,以迄于玆……”以及明朝大学士何吾驺留在庙内的遗墨,该庙最晚不过始于崇祯年间。

2 清代的澳门庙宇建筑

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澳门庙宇,九成以上建于清代,清代庙宇中又以晚清庙宇数量最多。一是晚清距今不远,年代越近的庙宇越有可能被保留下来;二是至晚清,澳门城市获得进一步发展,包括路环、凼仔各岛在内的澳门地区的人口数量上升,人口密度增大,庙宇这类兼负社区职能的公共场所的数量随之增多;陈炜恒先生在其《澳门庙宇丛考》(上卷)中还提出了另一可能的原因,即晚清澳门时局动荡,越来越多的市民、村民寄希望于神明,以求心理慰藉,庙宇的数量上升便不足为奇了。

这一时期鲜有大庙出现,小庙者也并非全然从一开始便被规划为庙宇,它们经历了一个庙宇化的过程,如内设有行业祖师爷、财神爷等神像的各行业会馆。澳门旧时行业会馆众多,如今只留下四间:水泥行会馆、工羡行会馆、三街会馆、上架行会馆。四会馆中又以三街会馆庙宇化得比较彻底,现更多地被街坊称为“关帝古庙”。

三街指澳门的营地大街、关前街以及草堆街。这三条街道由明末的“畏、威、怀、德”四街发展而来。在现代的城市街道规划体系中,三街会馆位于公安新市南街上,往北约50 m即可到达营地大街的范围。它的建立在某种程度反映了这三个街区当时的商业发展情况。据庙内《重修三街会馆碑记》“前于莲峰之西,建一妈阁;于莲峰之东,建一新庙,虽商客聚会议事有所,然往往苦其远,而不与会者有之。以故前衆度街市官地傍,建一公馆……”。

从该记叙可知,在三街会馆建成以前,具有公所性质的妈阁庙、莲峰庙是商人议事的主要场所。随着营地街市、草堆街、关前街一带商业地位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华商将主要的活动范围逐渐锁定在此地。此时,位于南部的妈阁庙和北部的莲峰庙则显得稍远了。在交通不发达的明末清初,与会者往往以路途遥远之故缺席议会,是而人们在妈阁庙与莲峰庙两地之间、靠近三街商业中心的新市南街另起一会馆,形同商会。

三街会馆并非从一开始便是作为一座纯粹的庙宇建筑而存在的,它经历了一个庙宇化的过程。初时,如上述所言,它是作为澳门华商的总商会以及澳门华人总机关而存在的,其职能体现出它作为一个公所的重要社会组织作用。又因在广东地区,关公爷又多被视为财神爷,是而三街会馆在设立之初即奉祀有关帝爷、财帛星君等。此后,随着三街会馆作为澳门商界的领导及代表的影响力的下降,加上其作为公共场所,允许普通村民、市民入内祷拜,其公所性质不断削弱而庙宇性质日益凸显,最终人们亦称之为关帝庙了。

清代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还有本岛地区的先锋庙、城隍庙、康真君庙(望厦)、龙田村福德祠、竹林禅院、渔翁街天后庙、莲溪新庙、南山庙、吕祖先院、医灵庙、黄曹二仙庙、石敢当行台、包公庙、康真君庙(草堆街)、石墙街土地庙、下环福德祠、女娲庙、大三巴哪吒庙、柿山哪吒庙、雀仔园福德祠、鲁班师傅庙、福荣社以及建于凼仔地区的菩提禅院、北帝古庙、医灵庙、天后宫、三婆庙、观音岩庙、关帝天后庙、观音堂,还有可以在路环地区找到的天后古庙、谭公庙、观音庙、三圣宫、大王庙、三圣庙、观音庙(九澳)等。

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庙宇具有以下特点:

1)依然主要集中在半岛地区,凼仔、路环地区数量较少;

2)以小庙为主,但即便是小庙,殿内也同时供奉儒、释、道三家神祇;

3)属于被用作祭祀、纪念活动场所的村庙、郊庙较多,宗教建筑较少;

4)庙内所供奉的主像除了历来备受本地居民尊崇的天后、大圣(洪圣)、谭公等海神以及被视为财神的关帝并在澳门拥有最多信众的土地神之外,还出现了在其他地区也鲜见的三婆、女娲、鲁班等;

5)在中西方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近代,这些庙宇极少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西方装饰元素的影响,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面貌。

澳门第一次成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始于1830年左右,受其影响,个别庙宇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搬迁到了新的土地上,也有一些村庙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随著古村落日益边缘化并最终湮没或迁入别的大庙。如半岛龙田村的武帝庙和福德祠,在迫迁后隐藏于望厦观音堂内。又因龙田村居民先后搬去别的地区居住,该庙少有人问津,此后渐成废墟,近两年才被修复,至今仍处于荒置状态。路凼地区也有这种情况:郑炜明先生编著的《凼仔、路环口述史(村落卷)》采访了一些出生于20世纪初的路凼古村村民,其中有两位受访者明确提到曾经存在过但现已无存了的庙宇。其中一个就是位于卓家村内的道院“云院”,具百多年历史,后被迁走,下落不明,其内的神像也没有被请到别的庙宇。

3 近代与新千禧年代澳门庙宇建筑

竹林禅院勉强也可算作这一时期的庙宇,其前身为道院,1911年才被改成佛教寺院,又名紫竹林。因此就建筑本体来说,该庙算晚清建筑,若以建筑的新身份“竹林禅院”论,则该禅院源于1911年。

进入千禧年后,澳门新建的庙宇有完工于2004年的路环叠石塘的天后宫,该庙系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策划兴建的妈祖文化村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7 000 m2。此外,位于沙梨头土地庙石级上的大圣园依山石而建,布局极其灵巧自由,乃在天然山石的基础上向外挑出屋檐,屋檐下设神龛,无庙门,以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像。据当地居民介绍,该庙乃由私人出资,落成时间在2008年左右。

新时代的澳门庙宇有别于之前的古庙,少了一些“古旧”之色,建筑的部分做法也采用了现代建筑科学的成果。比如大圣园的屋檐,在保留传统屋顶样式的外观基础上用水泥浇筑内部;路环的新天后宫及文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之运营方式也体现出较成熟的现代管理气息。

4 关于澳门庙宇建筑保育历史的一些联想

纵观历代澳门庙宇建筑的保育历史,具公所、官庙性质的几座大的庙宇建筑因与澳门华人族群在各个层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因而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育,并逐渐扩大规模。而观音古庙等个别小型庙宇建筑虽历史悠久程度并不逊色于另几座庙宇建筑(群),然作为较为单纯的祭祀场所,其社区性较强,参与保育的多为社区范围内的乡民,在经济较为富庶的年代,它们的修缮、扩建工作便得到较好的保障,而在社会较为动乱的年代,其保育规格便得稍作降级调整。

澳葡政府时期,为稳定社会,传统的华人信仰活动并没有遭到遏制,甚至出现澳葡政府帮助修缮庙宇的记载。澳门回归之后,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本地区传统华人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这些庙宇也获得了更好的保育条件,成为展示澳门宗教自由历史的文物建筑样本。对这些庙宇建筑的保育工作应不仅停留在建筑结构层面上,同时应当关注与之相关的人文内涵,通过加大对澳门庙宇系列节庆活动的扶持力度、整合规划庙宇文化事务等方式,活化庙宇的历史文化意义,从不同层面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元素,使澳门庙宇及其文化获得永续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古庙禅院庙宇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脚搓木棍读书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山间“古庙”,笛声悠悠
神秘古庙的门前
遍能法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峨眉山大佛禅院纪念馆雨中揭幕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完美
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