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阳明墓为例谈古代墓葬建筑的变迁

2019-02-14 12:06汪永祥张炎兴
山西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鲜虾墓碑阳明

汪永祥 张炎兴 叶 良

(1.绍兴市柯桥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绍兴 312030; 2.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3.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0 引言

王阳明墓位于绍兴市柯桥区书法圣地兰亭以南5里许花街村的鲜虾山。墓地风水形势:后(北)有鲜虾山为靠,前(南)有大岗山环顾对景,山南有溪流环绕。此地有玄武之势,水聚明堂,取虾戏于水,蓬勃生机之意,呈现“抖水鲜虾”的风水布局。

本文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始建开始,根据相关史料,对王阳明墓的变迁史作一梳理。

1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始建

1529年1月9日辰时,王阳明先生于江西南安(今江西大余县)病逝。第二年正月,先生的灵柩丧发南昌,二月至越。同年十一月,葬于洪溪。当时,由于遭到吏部桂萼等势力的弹劾,阳明学说被看做是伪学,于是,明世宗下诏停止世代沿袭的传统,恤典俱不行,阳明的葬礼最终只有门人故友解囊相助。故阳明初葬时,坟墓造型简朴,由李珙等建筑“月余”就完工了。

阳明去世后,好友湛若水作有《院左都御史阳明先生王公墓志铭》。

2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修

隆庆元年扩建后,阳明墓保护得并不算好。至清初,阳明墓已为豪右所侵占。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幸有绍兴知府俞卿毅力廓清,阳明墓地得以保全重修。王嗣皋编纂的《绍兴府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卷二十二祠祀四“王文成守仁墓”有记:“(墓)在府城南二十里花街洪溪,为后裔,豪右乘机占之,文成与双亲三墓均侵占殆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知府俞卿毅力廓清,至各墓亲勘,追会所占之人,尽还之与王氏,俾世代皆守之,惩恐不肖子孙与豪族觊觎。五十七年三月立。谳语存案,为先贤丘垄之计,心有苦矣。”康熙《绍兴府志》附有《知府俞卿谳语》。

3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立“名世真才”碑

平恕、徐嵩编纂的《绍兴府志》(乾隆五十七年(1792))卷三十六祠祀一“阳明先生祠”记:“今上翠华南巡,遣胡宝瑔致祭。……今上南巡谕祭,赐额曰:‘名世真才’。”并在府志的“府城图”中标出了下大路“阳明祠”的具体位置。因此,乾隆御书“名世真才”在越城光相桥东、下大路上的阳明祠,并非兰亭花街的阳明墓。

《绍兴图书馆馆藏地方碑拓选》收录“名世真才”拓片,称之为《王文成公碑》。拓片长约1.70 m,宽约0.65 m。碑文中有乾隆亲笔提写“名世真才”四字;上款在“名”字正上方,钤有乾隆印玺;下款则为“七世孙山西汾州府介休县知县臣王谋文恭摹勒石”。王谋文任介休县知县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历时四年。因此,乾隆御笔从阳明祠额变为阳明墓碑石当在这一时段。

据绍兴图书馆整理《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第四十五册,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汤萼棠《重修王文成公祠记》:“……树公墓,改砻文石,恭摹御书,翼重栏以奉焉。始于已丑九月,终壬辰十月,工告讫。”可见,乾隆御笔“名世真才”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从阳明祠额变成为阳明墓碑石的。

另据章玉安的《绍兴文化杂识》之“青山故土阳明墓”记载:“墓前原有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一座,明间中坊镌有乾隆帝所书‘名世真才’四字,惜毁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文章所述属实,则不知从何时开始,阳明墓上的乾隆御书“名世真才”,从碑石形制变为牌坊中额了。

4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补立墓碑

乾隆五十二年(1787),阳明墓“名世真才”碑石岁久无存,阳明后代昆泰、昆潮等请补文以揭之,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绍兴知府李亨特立石,提督浙江学政朱珪补撰阳明先生墓碑。《绍兴图书馆馆藏地方碑拓选》收录该拓片,长约1.40 m,宽约0.70 m,称之为《王文成公墓碣》。墓碑书者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清代书法家,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与刘墉、王文治、翁方纲等并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

5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立碑以励抗日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驻兵浙江绍兴的国民党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陶广动兵整修墓道,并署名立碑,以励后世。

王阳明族裔王诗彦记得前段碑文:“丁丑(公元1937年)冬,倭寇陷杭州,余率部防堵钱塘江。沟垒即成,乘间,访越中诸胜。至于洪溪,谒王文成公墓,蔓草荒烟,碑碣斑驳,余为之抚。然先生有言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尝服膺斯语,为立己治身之圭臬。今寇氛日亟,追怀昔贤……”;最后,以“亦以励来者之观感云尔”结尾;署名为“湖南醴陵陶广”。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因被日机投中炸弹,绍兴一中迁至兰亭。

6 1949年后的阳明墓

据《绍兴文物志》之“王守仁墓”记载:“至1987年,除墓冢外,基本再无保存。第二年9月,对王守仁墓全面进行了整修,次年3月竣工。”文革十年,阳明墓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从1980年代起,阳明墓的修复得到重视。1987年,绍兴县成立王阳明墓文物保护委员会。同年7月24日,“王阳明墓”被绍兴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绍兴县开始全面动工修葺王阳明墓,由日本人冈田武彦发起,281名日本友人共资助300万日元(合人民币约8.7万元),其余20万人民币由绍兴县政府拨款。1989年3月,阳明墓修复完成,墓道前列《重修王阳明先生墓碑记》以记之。

1989年4月4日~7日,“国际王阳明学研讨会”在绍兴、余姚两地胜利举行,期间共有3个国家的地区外方54人、中方65人出席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浙江省社科院主办。1989年4月5日,圆满召开了重修王阳明墓揭碑仪式,在绍兴鲜虾山王阳明墓地举行。

1989年12月12日,“王守仁墓”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王守仁故居和墓”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6月—2007年1月,绍兴县文物部门投资30余万元,对王阳明墓道平台、台阶、座栏、墓冢进行了整修,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整理,使王阳明墓面貌焕然一新。自此,先生墓在地方政府的有效保护下,不断焕发着无穷的魅力,也越来越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去瞻仰和祭拜。

猜你喜欢
鲜虾墓碑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书
鲜虾烧卖
简便快捷式早餐
跟踪导练(二)5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清明
三只馋猫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