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三生”空间布局优化对策研究

2019-02-14 08:42张红娟李玉曼陈彪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

张红娟 李玉曼 陈彪

[摘 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空间利用低效、生活空间无限扩张。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研究,有利于乡村空间规划以及制定乡村发展方向。本研究以隆尧县梅庄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其三生空间的现状特征,结合村庄发展模式,提出其三生空间的優化对策,使其生活、生态和生产空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生空间;乡村发展模式;优化对策;梅庄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发的到来,生产空间肆意蔓延,生态环境遭到重大破坏,生活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在城乡二元制体系下,城市快速发展,乡村却未能与城市同步建设,导致城乡差距拉大。近年来,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标志着国家对乡村建设愈加重视,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对现状案例分析,结合乡村分类,研究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路径和布局规划,探索一条适合乡村发展的道路。

2 乡村“三生”空间的普遍问题

2.1 乡村空心化现象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679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68万人,增长2.9%。村民的大量外迁,最终导致村庄学校关闭,医疗系统瘫痪,公共设施无法维护,耕地荒芜。有资料显示,2000年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但并没能留住农民进城的脚步,村中留守大量儿童和老人,村舍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突出。

2.2 三生空间发展失衡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到来,导致我国乡村发展环境恶化、土地流失、三生空间发展失衡。具体表现为化工厂违法违规排放、乡村旅游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劣。同时,乡村居民由于经济水平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交通条件不便,使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面临巨大挑战。

综上可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空心村的问题、乡村环境品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重构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减少老人和留守儿童,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3 乡村类型及“三生”空间发展的典型模式

3.1 乡村存在的分类

不同地区的乡村,因所处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经济职能不同,其乡村类型也不同,这种差异也体现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差异。根据产业类型主要分为:

3.1.1 农业主导型乡村

主要集中于农业为主导的区域,或落后的山区、偏远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区域。河北省处于华北平原中部,自然禀赋丰富,是农业资源大省,全省共有耕地9842.03万亩,大部分村庄属于该类型乡村模式。

这类型村庄由于长期集中于农业生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对单一,经济效益较低。

3.1.2 工业主导型乡村

指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该类型乡村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区、有特色产业的村庄。该类村庄经济得到相应发展,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环境保护措施不当以及自身产业带来环境污染,使得该类村庄生态空间环境遭到相应破坏。

3.1.3 商旅服务型乡村

商贸、旅游及服务等第三产业对其乡村发展影响较大,其乡村发展模式主要为商旅服务业为主导。该类型村庄实现了农业与旅游服务功能的复合,居民点与商贸接待功能的复合,三生空间复合化发展明显,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如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该村庄将农作物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引进粮画培训,大力发展粮画制作,通过粮画企业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3.2 “三生”空间布局优化的典型模式研究

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情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指示,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本研究提出乡村三生空间布局典型模式,通过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和重构,提高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改善乡村空心村问题,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乡村三生空间布局发展的特点:由单一的生活、生态、生产空间逐步转变为新型的复合化空间(见图1)。

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3.2.1 农业旅游型村庄

农业旅游型村庄内部从单一的生活空间向以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生活-生产复合空间的融合扩张。外部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空间向以农业休闲旅游活动为主导的生态-生产复合空间融合扩张。这种新型复合空间主要体现为“产居一体化”新型物质空间,并取代了原有传统农业家庭养殖和日常生活空间功能。

3.2.2 商旅服务型村庄

商旅服务型村庄拥有大量的商贸、娱乐、旅游、餐饮、生态用地,乡村发展模式多样系统,层次分明。该模式既实现了对外来游客的观赏需求,又实现了村庄三生空间的重构与优化,使得各个产业相融或聚集,促使旅游、商贸等经济连年持续增长,提高了村庄居民的生活水平。

4 梅庄“三生”空间优化

梅庄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牛家桥乡,西距牛家桥乡政府驻地3.1公里,距隆尧县城15.5公里,327省道在村庄南部东西方向穿过。梅庄村以苹果种植为主,拥有果园3000多亩,是华北最大的国红苹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

4.1 三生空间现状特点

4.1.1 生活空间现状特点和问题分析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备,道路、给水、电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排水设施、环卫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情况如下:

(1)人口规模现状:村庄现有人口1500人,户数428户,宅基地数量569处,空闲宅基地有16处。

(2)基础设施现状:

①供水:梅庄村已实现集中供水,水源引自牛家桥乡供水厂。

②供电:村庄供电接自牛桥35KV变电站,现有16台变压器。

③燃气:村民现多用液化气、电和煤。

④供暖:村庄各户分散取暖形式。

⑤环卫:村庄内部沿主路有垃圾箱,村内有5个垃圾点,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村内垃圾实行定点倾倒和定时清运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运至村庄东部垃圾填埋场。

⑥厕所:农户厕主要以双瓮式为主,剩余30%为旱厕。

(3)现状道路分析:村庄道路分为村庄主路、次路和巷道,梅庄主要道路格局为“四横六纵”,主路已完成硬化,七条巷道未硬化。具体现状见表1。

4.1.2 生产空间现状特点和问题分析

现状以苹果种植产业为主,但由于梅庄村对苹果产业挖掘程度不够深,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未能给村庄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应当做大做强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康健养生、养老产业;借力发力,充分利用现状苹果产业的壮大、引进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4.1.3 生态空间现状特点和问题分析

村庄整体风貌基本形成,但村内绿化较少,环境较差,距离精品美丽乡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现状村庄内主要有三大景观节点,分别是村西庙节点、水上乐园节点、欢乐园地节点。具体情况见表2。

4.2 指导理念与发展方向

4.2.1 指导理念

梅庄村三生空间发展的指导理念应以“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为宗旨进行农村现代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和集约利用的原则,创建新型城镇下的美丽乡村。

4.2.2 梅庄村空间发展方向

梅庄村空间规划体系的研究方向,将以商旅服务型农村为理想发展模式。该乡村发展模式的驱动机制主要包括:乡村三生空间的转型、乡村三生空间的规划。

(1)梅庄村三生空间的转型。梅庄村三生空间的理想模式为生活-生产-生态复合空间的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空间规划布局。

首先,生态旅游作为整体发展的根本诱因,由于生态旅游具有良好景观与游憩功能,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梅庄村,带动村庄经经济发展链条。

然后,将原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经济高效的商贸服务生产模式,增强村庄核心竞争力。并以这种产业模式作为村庄经济转型的发展驱动力,保障乡村村民的经济财富来源。

其次,优化三生空间复合结构,不断调整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的适度比例,使三者空间模式效益达到最优化。在空间用地调整方面主要体现在生活空间不断稀释化,以生活空间为整体融合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开放居住生活空间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人口的需求,使人口居落逐步覆盖全村;生态空间聚点化,以生活空间为基础,将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散落在全村各个位置,以便捷交通轨道相连接,综合开发全村整体资源环境,打造一个全方位旅游商贸综合乡村;资源用地可持续化,保障村落发展用地,保护乡村自然与文化用地,使乡村不盲目发展,为以后可持续发展留有预备用地。

最后,梅庄村环境治理与综合管理作为乡村的保障机制,在梅庄村不断发展的同时,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梅庄村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人居生活、商贸生产、旅游生态”的复合空间模式。其演变形式如图2。

(2)梅庄村三生空间的规划。在新型梅庄村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必须符合人类生活发展需求,生产空间符合人类经济发展需求。新型商旅服务型农村改变了被原来传统乡村所割裂的空间模式,将原来的部分农业生产空间转化为生态旅游空间与商贸生产空间,形成新的空间现状集聚,使梅庄村三生空间整体化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生活-生产复合空间、生活-生态复合空间、生产-生态复合空间以及生活-生产-生态复合空间的整体模式。在梅庄村打造方面,以本村的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历史传承等为中心,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增强本村发展驱动力,打造一条适合自身文化元素的商旅服务型乡村道路。

(3)梅庄空间规划思路。形成“一心、两轴、三点、四片区”的布局结构。一心:村庄内村委会和游客接待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村庄内部振兴街与和谐路两条主要景观轴线;三点为:村庄内部苹果花开园、水上乐园和欢乐园地三处绿化节点;四片区:由村庄主要道路分割的四个居住片区(见图3)。

4.3 梅庄村三生空间优化策略

4.3.1 生活空间的优化策略

(1)村内生活空间整治。修整梅庄村街道,对乡村内部环境加强管理,改善村庄居住空间。在重建及扩建梅庄村空间的过程中,不断修整村容村貌,打造一种村民宜居,游客宜乐的乡土空间。并且在乡村重建与扩建的过程中,应以传统村落为聚居,推进梅庄村特色空间,增强吸引力。面对乡村公共空间萎缩及消失的现象,应加强对公共空間的重塑,如村庄戏台、广场、寺庙、街区公园、集贸市场等,组织村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村庄文化凝聚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2)乡村文化建设。新建文化活动广场,布置休闲建设器材,作为村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场地,也可作为村内老年人活动健身空间;改造升级村庄卫生室,使其符合标准化卫生室的要求,内部合理安排诊断、治疗、药房等功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结合墙体改造,绘制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文化墙,增添道路名称标识、主要景观节点标识、主要服务设施标识等,增强村庄文化氛围。

(3)整体景观风貌建设。建筑风格从一个侧面维系着特定地域的文化脉络,是实物化的文化遗产,对传统民居中的建筑元素、色彩以及整体风格进行的提炼,并运用于村庄建筑改造,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及燕赵民居的文化传承。

建筑风格:在村庄建筑改造时,应当充分考虑村庄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要求,重点改造道路两侧屋顶、墙面、门窗、围墙等环境,挖掘提炼传统的筒瓦厚墙、高围墙、深院、女儿墙等历史文化元素,并运用到建筑改造中,使其再现地域民族特色风格。

建筑色彩:在继承传统民居丰富的象牙白、枣红色色调的基础上,改造设计以红、白、灰等颜色为主,以塑造浓郁的农林风光,力求体现出当地的地域乡土的建筑风格。在总结和分析本村民居特征,传承特色民居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整体风貌为:天蓝、地绿、红瓦、白墙的整体格局。

(4)村内综合治理体系管理。通过构建梅庄村管理体系,来加强梅庄村综合治理体系。按照商旅服务型农村发展要求,提供相应的制度管理,建立起综合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用地调整等综合管理制度体系。

4.3.2 生产空间的优化策略

(1)商贸服务生产空间提升。在开发土地景观的同时,应加强村庄的文化脉络挖掘,使村庄具有与众不同的乡村气质,增强乡村文化气息。创建梅庄村文化的建筑或节日,例如乡村艺术中心、乡村文化节、历史街区、乡村博物馆等,使村庄旅游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保护村内一些具有文化特点古树、老房子、古井、古桥等村内历史感建筑物,还原建筑物带来的时代文化信息,让梅庄村充满古韵古香,追寻遗迹之路。

提升梅庄村商贸生产空间,优化其产业结构,适应外来人口的流入。由于该产业空间是整体空间结构的核心动力,因此,提升商贸生产空间,将增加村庄社会经济,为整体发展提供驱动力。梅庄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建设乡村度假酒店、乡村艺术中心、特色购物街区、主题文化博物馆等,增添村庄的游憩消费场所,带动村庄经济发展。这些模块应主要围绕生态旅游空间建立,次围绕梅庄村生活空间建立,形成生态旅游-商业服务链条模式,扩大外来资金的流入,推动乡村整体发展。

(2)电商平台建设。以电子商务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村网购渠道,提高农村产品销售量。加强村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使村民更快加入新型农村建设当中。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加强与外界发达企业公司的合作,优化农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委托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或商业中心营业员管理运营电商网店,实现商旅服务型农村的目标。

(3)扩大特色富民产业。在继续壮大苹果种植基础上,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与之相关的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如苹果果脯制作——将苹果进行清洗、烘烤、切片等深加工为休闲食品。苹果贴纸——制作苹果花型贴纸,让游客亲自制作贴纸,果品成熟后回游采摘等自身参与的项目。在引进食品加工企业的同时需增加与食品安全检验部门和监督等部门的联系,确保村庄食品生产的安全、卫生和标准化。

结合村庄村委会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商品展示中心,为游客提供休息、娱乐、购物综合的服务中心,完善梅庄村的旅游接待功能。在商品展示中心进行特色商品交易,增加村民收入渠道。同时,对传统食品加工销售、传统工艺制作销售,增加游客娱乐兴趣,丰富村庄村民活力。

4.3.3 生态空间的优化策略

结合梅庄村重要区域,打造村庄景观节点,如村庄入口节点、苹果花开园、游客服务中心、村委会、戏台、健身广场、庙宇、水上乐园、三官庙、特色茶饮店、现代农园等。结合梅庄村重要道路,打造村庄绿化景观带,重点对振兴街与和谐路两侧民居进行改造和绿化。最终形成连点成线,组线成网的生态空间。

5 结语

通过对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乡村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生活品质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急需优化乡村三生空间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生活品质环境、促进乡村生活-生产-生态均衡有序发展。本文针对中国乡村现状发展问题和现有乡村发展模式,并以隆尧县梅庄村为例进行分析,在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和集约利用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龙花楼,邹健,李婷婷.乡村转型发展特征评价及地域类型划分——以“苏南—陕北”样带为例[J].地理研究,2012(03).

[2] 俞孔坚,许立言,游鸿.北京市浅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区划分:基于二步聚类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2).

[3] 張玉霞.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观[J].理论探讨,2006(01).

[4] 范绍磊.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布局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5] 刘佩林,于海波.旅游开发中的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底下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2(11).

[6] 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06).

[7] 刘春腊,刘沛林.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J].经济地理,2011(11).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
我国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关于发电厂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探究
浅析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嘉兴市“五水共治”的金融支持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