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资兴市发展家庭农场的调查与思考

2019-02-14 05:55袁寒梅
青年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资兴市家庭农场乡村振兴

袁寒梅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如期实现,需要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重在农业振兴,农民是主体。以户为经营单位的家庭农场,是新时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最适合农村”的农业经营主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必将成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

关键词:乡村振兴;资兴市;家庭农场

一、资兴市发展家庭农场的紧迫性分析

(一)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形势概况

1.国外家庭農场发展形势

在国外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已成为经营现代农业的主力。比如,德国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建设生态规模化农业园区,在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等方面构建全套生产体系,形成了高效生态特色农业,迈上了种、养、加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道路;美国农业现代化以家庭农场的现代化为基础,突出科技主导、家庭式经营,政府加大投入及支持,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日本将休闲体验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农业政策来发展,鼓励全民参与农业体验活动,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有机结合;荷兰实行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武装,发展一流的设施农业,农产品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把加速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列为重中之重,将农民作为建立全国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

2.国内家庭农场发展形势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4年,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在我国,近几年家庭农场发展迅速,2014年-2018年五年间,家庭农场户数平均增长率为25.8%,达48.5万户。如上海松江区,从2013年开始,松江区采取以农户委托村流转方式,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农户申请,村里组织公开、民主投票决定方式确定家庭农场进行经营,还建立健全了家庭农场退出、续包等机制。该区家庭农场达966户,全区16万亩,水稻有14.5万亩由家庭农场经营,户平均经营面积143亩。

(二)资兴市发展家庭农场的紧迫性

1.发展家庭农场是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得到长足发展。但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老化、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日益严峻,已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严重阻碍农业农村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已越来越大。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克服企业、工商资本大量圈地带来的诸多弊端,有利于农业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有利于引进良品良技良法,发展现代农业。

2.发展家庭农场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发展壮大家庭农场,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力举措,既能坚持农村家庭经营机制的长期性,又能有效克服小农户粗放经营、难以对接市场的缺陷,实现土地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的集成融合,还能有效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和土地产出率,有力保障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致富要求,确保农村社会长久稳定、发展。

3.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家庭农场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生产体系的重要主体,是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对象,更是小农户链接现代农业大产业、大市场的重要平台。随着农产品日益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趋势,如何提高农户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如何确保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要从长计议、前瞻部署的重大课题。推动家庭农场逐步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资兴市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

(一)资兴市家庭农场发展主要特征

截止2019年4月底止,资兴市共发展家庭农场285个,其中:种植类138个,占48.4%,主要以种粮为主,养殖类47个,占16.5%,主要以养猪为主,种养结合类100个,占35%,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家”为单位

家庭农场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忙时聘请少量劳动力,在要素投入、生产作业、产品销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等环节,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有成本低、效率高、经营活、内耗少和高度的责任心等体现家庭经营的诸多优势。

2.以“量”为基础

适度规模是家庭农场的重要特性,据不完全统计,资兴市流转面积20.71万亩,其中家庭农场参与流转面积6.23万亩,占30%。资兴市对家庭农场的认定也作了一些数量上的要求。比如从事种植的,地势条件好的北部乡镇,种植粮食面积须在100亩至200亩,东部和南部乡镇地势差的须在60亩以上;从事设施农业如种水果、大棚蔬菜等,须在20亩以上;从事养殖业的,年出栏生猪(牛、羊)100头以上,家禽1000只以上,水产养殖的在100亩以上等。农户租赁、流转土地期限不少于7年。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场,且超过当地农民平均水平,一般纯收入在6万元—50万元不等,基本能满足家庭发展需求。

3.以“农”为主业

家庭农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部分家庭农场在种、养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休闲、农产品初加工等。家庭成员专心务农,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经营、农产品销售,是当前农村粮食、牲猪、鱼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基本实行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4.以“供”为目的

家庭农场以提供商品性农产品为目的开展专业化生产,是当前我市商品性农产品重要生产者和提供者。这是家庭农场与自给自足农户、兼职农户的最大区别。一般农户开展农业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自给自足,而家庭农场以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市场认可、获取最大化农业经营收入为最终目的,适度规模经营性较高,种养专业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商品率较高,机械化程度较高,家庭农场基本拥有或租用农业机械,生产产品95%以上用于销售,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均高于一般农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1.家庭农场人才匮乏

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必然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农业效益不高,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不愿务农,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尤其是年青人吸引力不夠,导致现有家庭农场主文化、科技素养偏低,经营理念不新、发展思路不宽。

2.稳定租期的土地缺少

随着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落地和农村老一辈农民的“退场”,土地集中经营、流转成必然趋势。但由于土地资源稀少,再加上土地租金的不确定性、个别农民的惜地心理,土地租期难以保证长期性和稳定性,影响了家庭农场主投入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工商资本“盲目”租地,从事非农或非粮产业,推高了土地租金,2014年的土地租金一般为100–200元/亩(耕地),2018年的土地租金已达200元–450元/亩不等,一般情况下很难租到地,家庭农场要稳定生产、扩大经营面临重重困难。

3.政策性支持不足

由于家庭农场发展起步迟,各级政府及部门在人才培养、用地政策、项目扶持、社会保障上明显滞后,财政支持政策、金融保险政策几乎没有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十分不足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

三、促进资兴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家庭农场还是个新名词,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对家庭农场的概念、做法、好处等认识不够,农民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标准、扶持政策等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许多误区。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作刚刚起步。为此必须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出台全市性的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文件,让全市上下进一步重视家庭农场发展工作;二是多形式宣传家庭农场作用、地位,形成全社会发展共识。

(二)加强政策扶持

农业是弱势产业,家庭农场是新生事物,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土地政策。认真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鼓励以村、组为单位将土地相对集中,然后流转给家庭农场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的土地坚持“农地农用“。二是财政政策。市财政要建立家庭农场发展专项资金,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地农用的家庭农场进行考核奖补、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对青年返乡创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的,经予适当奖励或补贴。三是金融政策。财政、金融、农业部门大力开展“农信担保”,尽可能为家庭农场发展生产经营提供贷款担保,并予以适当的利息补贴。

(三)完善服务体系

坚持服务导向,切实为家庭农场提供用地、保险、技术、植保、农资、销售、加工、品牌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一是开展“合作社+服务”。根据家庭农场的需求和发展实际,按家庭农场类别或按区域组建合作社,发挥好合作社服务功能,如组建农机合作社,开展机械化作业(耕、插、烘等)服务;组建植保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建购销合作社,开展农资化肥、种子供应、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服务。二是开展多形式技术服务。政府及部门通过聘请专家、在线服务、现场指导、专业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技术服务;同时通过选派技术特派员、大中专院校对口支持开展技术服务;还可以选送一批农场主外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开展内部服务。三是部门跟踪服务。农业、农经、保险、国土、水利、畜牧水产等职能部门立足各自优势,立足“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积极为家庭农场开展点对点服务,切实提高家庭农场发展能力、经营能力及抗风险、天灾的能力,为他们创业创新、示范带动夯实基础、创造良好环境。

(四)健全管理体制

为促进、规范家庭农场发展,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认定制度。出台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及制度,按照标准要求及“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家庭农场四个特性,分门别类开展认定工作。真正让家庭农场姓农务农,成为粮食、蔬果及牲猪、牛羊、鸡鸭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水平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考核制度。建立家庭农场考核及退出机制,将家庭农场经营面积、流转土地期限及安全生产、用药用种、经营管理、场容场貌等纳入考核内容,对不同类别的家庭农场分别制定考核量分办法,公开评定量分,作为获得上级支持、奖励的重要依据。三是示范评定制度。制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标准、操作办法,每年评选一批本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向上级推荐示范家庭农场,通过农场申报、乡镇审核、市级评定、公开公示等程序,每年评选出20家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作为政策扶持及上报上级示范家庭农场的重点对象,发挥好家庭农场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

(五)探索发展模式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的流转土地为家庭农场发展留足了空间,但也不能一哄而上,以避免资源浪费。这要求政府及部门要做好全市中长期产业布局及规划,倡导宜粮则粮、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宜养则养,支持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种养与休闲养生结合,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联网(电商)融合发展、共赢发展。引导发展以下模式:一是“合作社+家庭农场”。依托产业优势及区位条件,组建、发展家庭农场,再引导同类家庭农场或本区域内家庭农场,以农场为单位组建合作社,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农机统耕、植保统防、农资统供、产品统销等配套服务,形成“家庭农场抓生产、合作社管服务”格局。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坚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与家庭农场订立供货合同或产品销售合同,合作社参与其中,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三方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家庭农场+联盟”。全市成立家庭农场服务中心或联盟,联盟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市场运作,切实为全市家庭农场提供农资配送、农机服务、法律咨询、农民培训、信息化服务等,为全市家庭农场排忧解难,政府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四是“投资公司+家庭农场”。成立市现代农业农村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按市场价格流转农民手中土地,然后再按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和规划布点家庭农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整合国土、农业、财政、水利、林业等涉农资金改善、建设农田配套基础设施,再将整理好的土地公开流转或委托家庭农场经营,破解基础设施差、规划实施难、产业特色少、土地浪费多和上级项目难争取、特色亮点难形成等诸多困难、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城镇、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园、养生农业区等打下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让公司充分发挥“资金池、项目库、产业园、融资平台”等作用。五是“公司+村+家庭农场”。学习、引用浙江安吉鲁村运作模式,先聘请专业团队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按区域功能划分成18个农场,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功能、产业,并串点成线,整体布局农业产业园。通过利益链接,使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猜你喜欢
资兴市家庭农场乡村振兴
资兴市:不忘来时路 走好前行路
资兴市东江库区李树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入湖河口湿地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初探——以资兴市兴宁河入湖河口湿地为例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也要靠实干”:记资兴市关工委主任袁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