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外流下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

2019-02-15 10:00李丹连海峰徐仁华王庆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流空巢劳动力

李丹 连海峰 徐仁华 王庆华

(滨州医学院 1护理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2附属医院)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即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而以男性和青年人居多的外出工作或打工,留守农村的多是老年人、儿童与妇女。这种迁移所引起的农村家庭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使学者们开始关注留守人群的生产、生活及劳动负担等问题〔1〕。相关研究指出,这种劳动力迁移进一步影响了老年人家庭的代际支持、代际交流及家庭劳动分工,并已经开始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经济福利状况〔2〕。生活满意度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也是目前测量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状况主观感受及心理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3〕。本研究预探析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生活满意度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山东省15个行政村的300名调查对象进行调研,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案。纳入标准:①60~75周岁的老年人;②自愿接受问卷调查;③自主意识清晰,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92.67%。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居住状况、子女外出务工情况等。②劳动参与问卷:自行设计,包括农业劳动、打工或工作劳动、家务劳动、儿童照护劳动的参与强度及时间、总劳动供给劳累度问题,其中劳动强度的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不强1分、一般2分、强3分、非常强4分);劳动时间为每年劳动月数、每月劳动天数与每天劳动小时数的乘积,按千小时计算;总劳动供给劳累度采用4级评分(轻松1分,一般2分,比较累3分,非常辛苦及很累4分)。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21,选择研究相关10名专家测定其内容效度(CVI)为0.782。③生活满意度调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生活满意度指数A 量表(LSIA)调查〔4〕。受试者针对题目所描述的感受,选择答案,其信度为0.73,效度为0.64,共20个项目,其中12项反映正性情感,8项反映负性情感。评分方法:同意得2分,不能确定得1分,不同意得0分,负性情感项目反向计分,最高分为40分。评分越高反映生活满意程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劳动参与、生活满意度情况对比 空巢老人劳动参与方面在农业劳动强度、农业劳动时间、打工或工作劳动强度、总劳动供给劳累度方面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而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0.05)。见表1。

2.2老年人劳动参与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 生活满意度与农业劳动强度、农业劳动时间、打工或工作的劳动强度、总劳动供给劳累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见表2。

2.3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不同经济、与子女关系、子女个数、社会人际关系、养老保险、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均P<0.05)。见表3。

表1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劳动参与、生活满意度对比(分,

表2 老年人劳动参与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n=278)

表3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

2.4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应变量,以婚姻、居住状况、子女外出务工情况等一般资料、劳动参与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参与方面:农业劳动强度、总劳动供给劳累度、打工或工作劳动强度、儿童照护时间、农业劳动时间;物质条件与保障方面:经济、居住状况、养老保障、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关系方面:婚姻、与子女关系、是否有子女、外出子女数、社会人际关系,各项目进入回归方程(均P<0.05)。见表4。

表4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F=37.427,P=0.000,R2=0.666

3 讨 论

面临着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农村不仅是老年人最多的地区,在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下,农村老龄化速度远远高于城镇〔5〕。并且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外流,留守老人逐渐呈现空巢化。姜向群等〔6〕提出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农村老年人在自身经济来源无保障及家庭收益最大化的现实面前过度参与劳动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老年人,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机体功能衰退,甚至面临人生的终点,而又与子女分离,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养老应尤其得到关注。农业劳动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打工或工作的劳动强度越大、总劳动供给劳累度越大,生活满意度越低。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相关数据也显示,农村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农业劳动时间都有增加的趋势,而老年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负担要更重些〔7〕。因参与农业劳动、打工或工作这类劳动可能劳累度更大些,另一方面劳动参与的增加会相应减少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可能因此降低了生活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剩余农村劳动力存量不断被吸收,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加重,更进一步,伴随着这些留守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届时不再能胜任农业劳动,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可持续发展问题,应是社会、政府等部门尽早关注的民生重大问题。再者,劳动力外流下劳动分配的变化是否对老年人健康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哪些方面也尚需进一步研究和细致。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颇多,综合起来主要有劳动参与、物质条件与保障、社会关系(代际、婚姻、人际)等方面。国内外研究普遍提出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水平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8,9〕,老有所养,积极地为农村老年人创造福利和养老保障,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养老综合体系的支持;社会关系方面,在我国,家庭关系是生活永恒的主题,而劳动力外流带来的代际关系的削弱可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引导老人在心态及对待生活方面做好心理调适。还有,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水平,从而能够达到代际关系的部分替代作用,如更多地参与休闲生活〔10〕、积极的社会活动,提高内在动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子女等多方共同努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多途径防治及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最终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外流空巢劳动力
基于Fluent的赛车翼板外流场设计与仿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人口外流成因及对策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不外流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