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DEEAA模型的医药制造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研究

2019-02-15 08:25宋良荣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制药医药规模

余 旺,宋良荣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关键字:DEA模型;效率;经营绩效

1 引言

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绩效情况从而进行合适的投资;有助于对经营者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与制约;有利于企业通过纵向及横向的对比分析发现企业运营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帮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识、优化闲置资金配置等从而有助于规范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反映不同行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为我国政府的宏观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促进政府监督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因此本文聚焦于经营绩效评价,以“特殊”的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医药制造业不能仅为盈利为经营目标,支持国家的医疗服务、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也是其一大重任。目前国内研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文献不多,已有相关文献也多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等,或主成分分析法来对公司经营绩效进行度量与分析,本文采用DEA这一种多投入多产出的非参数测绩效模型对16家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2016年的经营绩效进行测量。通过分析、评价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合理建议,为政府制定医药行业改革政策提供有用信息。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医药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模型的投入产出不能为负,本文最终选择16家盈利为正的上市公司2016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摘自于各家公司年度财务报表。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运营管理及医药制造行业的特点,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原则,本文选取三个财务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营业总成本。选取营业总收入/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为产出指标。

2.3 模型的选择与解释

1978年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ooper创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DEA方法基于数学规划的思想,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是一种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组织最优绩效评估的分析技术。DEA效率测度模型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使得得出的效率值相对单一的财务指标更具有综合性,DEA方法不需要预先设定函数形式,相较主成分分析法更客观。这也将打破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法(DEA)构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CCR模型和BCC模型,通过对所选取的16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3个指标评价其的经营效率。CCR模型为:

式(1)中б(0<б<=1)为综合效率指标,λj为权重变量,Si-,Sr+为松弛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Б值越大,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越高。Б=1表明该公司的经营状态在生产前沿面上,其产出相对于投入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此时被评价的DMU是DEA有效的,б<1表示被评价的DMU是DEA无效的。

将式(1)转为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BCC模型:

式(2)中各变量的含义和式(1)相同。通过式(2)计算出的指标θ为公司的纯技术效率指标,有0<θ<=1,θ越大表明公司的纯技术效率越高。

根据TE=PTE*SE可知,规模效率:

式(3)中SE越大表示公司的规模效率越高。当公司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达到最优时,综合效率也实现最优,此时被评价企业的绩效达到DEA有效。

3 数据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表1中的统计量,对于所选取的16家上市医药企业的固定资产,其最大值达到5 835,735千元,最小值只有14 526千元,但是中位数和平均值在2 000 000左右、无形资产的最大值有1 175 773千元,最小值仅5 290千元,但其中位数为343 930千元,平均数为416 590千元。同时,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加权平均资产净收益率的数据分布也有类似特点。这说明所选取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差大,样本具有代表性。

3.2 效率分析

3.2.1 总体效率分析

通过求解投入导向的不变规模报酬模型CCR得出一系列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有4家公司位于有效前沿面上,即有4家同时规模和技术有效,分别为东阿阿胶、云南白药、海南制药、江中药业,占样本总量的25%。总体综合效率的算术平均数为0.81,这意味着在维持产出不变的基础上,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还有19%的投入节约潜力,大部分公司在后阶段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财务预算控制、控制成本、优化药品生产流程、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等来减少投入浪费,提高投入产出比。标准差为0.16,表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总体效率差距不大。

表1 投入产出指标统计分析表

表2 16家医药公司的经营效率表

3.2.2 技术效率分析

通过求解投入导向的可变规模报酬模型可以看出,有6家公司达到了技术有效,占样本总量的37.5%,样本公司技术效率的算术平均值为0.86,还有14%的技术进步空间,各公司需要引进研发人才、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等促进药品研制成果的产生,增强公司自身在医药行业的竞争力。同时医药创新也是我国医药制造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道,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如:加大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补贴,鼓励高校申请医药创新相关的基金项目,培养高级研发人才等。标准差为0.14,说明这些公司的技术效率整体相差不大。

3.2.3 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等于总体效率值与技术效率值之比,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有8家公司达到了规模有效,占样本总量的50%;规模有效性在0.9以上的公司的为12家,且规模效率(SE)的平均值为0.94,说明这些上市公司的规模还未达到最大。由于规模效率不适于相对比较,本文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6家上市公司里,有8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这说明后阶段这8家公司可以继续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以海正药业为列,其综合效率为0.67,处于DEA无效率状态,纯技术效率为0.77,规模效率为0.88,处于规模递增阶段,这说明该公司若想达到DEA有效,一方面利用提高其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自身的规模效率。

综合前面三个效率的分析可以知道医药行业的经营效率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这可能得益于:一方面,2007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以一定的增长速度发展,并自医改以来,医药行业兼并并购现象频现,新政策的颁布对药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医药公司被大型医药公司兼并,行业集中度加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变大,促使各医药公司提高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绩效以求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的,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药行业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市场的扩大也激励起各医药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及管理水平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华邦制药、海南海药、江中药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都非常好。达到了DEA有效。羚锐制药的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但是它的综合效率却不理想,δ(羚锐制药)=0.61,原因是它的规模效率仅为0.61.再根据CCRI得出的结果:羚锐制药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状态,羚锐制药可以通过融资等方式扩大自己的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

对于华海制药,尽管它有很好的规模效应,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θ(华海制药)=0.69,这也是它的总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建议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等以提高经营效率。现代制药、华润双鹤、瑞恒医药也面临如此现状,因此,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也要采取类似的措施。

浙江医药和海正药业的综合效率也比较低,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管理水平)都很一般,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使技术达到最优,另一方面,结合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应该扩生产经营规模。

图1 单个变量对模型效率值的影响图

3.3 敏感性分析

图1左边部分为全部变量都加入模型得出的的б值,右边为去掉第i个变量后的б值。通过观察图可以知道,第三、四、五组图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而第一组图和第二组图无明显差异。从这能够通过这初步判断出投入指标:营业总成本、产出指标:营业总成本、加权平均资产净收益对该模型效率值的影响显著。

表3 分组前后综合效率对比

3.4 分组检验

笔者将这16个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按照总资产规模分为两组。以这16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数值为界,资产大于该平均值的属于大资产规模组,反之属于小规模资产组。

由表3可知,组间效率(TE/TE1)为1的有东阿阿胶、云南白药以及海南海药。这说明这三家企业的综合效率不受其他原因的影响,其他几家企业的组间效率不为1,说明它们受分组以外的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Group protest=0.01<5%.说明分组有效,资产规模影响经营效率。并结合图1可知,资产规模影响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4 结论及建议

①羚锐制药的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但是它的综合效率却不理想,建议羚锐制药通过融资等方式扩大自己的生产及经营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来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对于华海制药,尽管它有很好的规模效应,但是,纯技术效率相对低下。建议其从管理和研发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在管理方面,加强财务预算控制、成本控制、优化销售采购流程、精简公司组织结构等;在研发方面,引进先进研发人员、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等。现代制药、华润双鹤、瑞恒医药也面临如此现状,也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纯技术效率以改善自身的经营绩效。

②样本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平均值为0.81,这反映了现我国医药制造业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但仍有一定的改进上升空间,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一大主力政府,可从资金及人力两方面出发,引导医药制造药业的良性发展。资金上,增加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补贴、针对药品研发出台相应税收减免政策;人力上,鼓励高校申请医药创新相关的基金项目,培养高级研发人才等。

③各医药制造企业可以抓住现行业“并购热”的机遇,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并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并购、资产重组等扩大自身的规模;政府则可以继续推动医疗改革进程,各医药制造企业将在这“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从而整个行业的经营绩效也将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

猜你喜欢
制药医药规模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