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2019-02-15 08:25包雅帆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风险管理评估

包雅帆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 150022)

1 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风险管理

1.1 环境会计信息的含义

环境会计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然环境的恶化而产生的,是一门将环境费用、环境资产及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作为核算内容的专门会计,其最终目的就是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核心作用就是将企业的环境成本通过数据信息的方式展现出来,利用数据的直观性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认清环境效益的成本。

1.2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内涵

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的风险来说,一般是包括投资风险、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等经营上的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的环境风险则主要是企业不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宏观目标相背离,从而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是企业的发展受到破坏,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1.3 环境会计信息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上的重要意义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即是有效的控制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平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从而预防及避免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而带来的环境风险。环境会计信息则是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基础性数据,为研究和解决环境风险问题提供了素材及依据,帮助企业全面的进行风险评估,为环境风险的控制措施提供了方向及思路,因此,环境会计与环境风险评价有着同样的宗旨。

2 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2.1 有效识别环境风险的信息源

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基于环境会计的基础,与相关信息结合,从而对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环境风险下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一定的评估与评价,并且通过与标准的信息体系的对比,找到控制企业环境风险的有效路径[1]。一般情况下,环境风险的信息源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环境管理信息的内容;第二个方面是环境会计信息。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环境管理信息,会计部门提供了环境的会计信息。

2.2 对环境风险控制要素的判断

环境风险的控制要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信息、方法及对象。对于环境风险控制要素的判断即是对环境风险信息、环境风险控制的对象以及环境风险控制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保障风险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2.3 对环境风险控制主体的评价

政府、企业及专业的风险评价人员是环境风险控制的主体,这些主体对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规划以及目标是评价时的重要内容。在评价主体之中,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公共管理指标来对环境风险的重点规划以及目标进行一定的评价;而企业对环境风险的评价则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风险评价人员则是为企业提供了环境风险的程度以及对于环境风险进行合理控制的一般性意见,同时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 环境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

3.1 控制环境风险的相关政策

环境风险的控制政策之要是由政府及企业制定实施。在企业中,重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工作制度的有效安排及设计是最重要的,在企业的目标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定位并结合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环境风险水平,从而使得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更加完善,有效的避免了因环境会计信息上的失误而对企业造成的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

3.2 环境风险控制的方法

在建立了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之后,必须要掌握环境风险控制的方法,从而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充分利用环境会计信息来进行风险控制是环境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来评估自身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同时做到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及时通过会计手段来对环境风险控制以及环境风险问题预警工作进行一定的成本核算,通过将环境风险控制的成本实施分流,从而建立出成本的调控中心,针对性地对企业自身的环境风险进行管理[2]。

4 环境会计信息视角下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及控制

4.1 完善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

对环境会计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提高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对环境会计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基础;第二步则是对环境会计的计量以及核算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提高信息的有效性,为建立广泛应用的环境会计信息风险评估制度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则是通过国家财政部、环保部以及证券管理部门协作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统一的规范。

4.2 有效发挥内外部的监督作用

监督对于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在对企业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监督其环境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将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有效地反应出来,另一方面也要对企业是否及时开展环境风险的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对其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从而体现出风险管理的效果。将外部审计与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监督机制,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的顺利发展以及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4.3 对风险应对机制进行完善

对环境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是环境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企业面对环境风险的出现时,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出可行的风险控制行动方案。因此,在完善风险应对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风险控制人员的训练,及时核查风险管理是否在规范地进行,此外,可以适当的建立环境风险的保险机制,通过定期筹集保险基金,从而在环境风险发生时能够对其起到一定的应对作用,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4.4 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风险评估水平

对环境的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财务人员在进行评估核算时,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应该在高校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选拨,在选拨过程中通过专业的考核选取专业素养更高的人才;同时,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培训,保证其更好地掌握当前的环境风险管理方向,结合实际对环境风险做出完整的评估。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风险管理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