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探讨

2019-02-15 08:39宋枝艳杨国阳
考试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互联互通教学管理信息化

宋枝艳 杨国阳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基础,也是院校教育中提升教学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院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出发,探讨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全要素全过程的建设内容,从管理制度、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互联互通;整合集成

院校的核心功能是办学育人,院校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教学管理是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而进行的教学组织、协调、评价、反馈等活动的总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逐步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建设网络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要把握时代脉搏,保持与时俱进,全面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从而提升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教学管理工作贯穿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涉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员、学员等多方信息,内容复杂,流程烦琐,流转环节多。目前,各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开展程度各不相同,有些院校已经完全实现了信息化,在数字校园模式下,教学管理数据信息统一、真实、完整、有效,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享受着信息化的快捷与精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多的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教学管理信息化,但是信息化程度不一,教学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环节主要还是以人工方式进行,重复性劳动多,工作效率较低。从整体情况看,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一) 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认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是对传统教学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管理相关信息进行集成整合,实现数据由人员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转变。有些院校片面地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就是建立网站,推廣网络信息化管理,没能充分认识到改革是贯穿教学管理全过程。开展信息化建设,更需要抓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培养信息化管理人员,做好信息加工整理,维护管理信息化平台等工作。全面而系统地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

(二)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

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托网络化平台,平台和系统的开发服务、日常维护以及后期的系统升级成本较高,受到经费条件的制约,部分院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形同虚设或浅尝辄止,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网络化办公缺乏认同感。日常教学管理仍习惯沿用传统的方式,对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带来的信息拖沓、无效沟通等现象理解为正常现象,不讲究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连贯性。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管理手段和观念陈旧,导致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三) 教学管理信息化内涵理解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内涵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系统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是对相关教学信息统一填报,统一管理,形成有效的数据链,覆盖教学管理全过程、全要素;二是把相关信息相互衔接,整合集成,最终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可靠,各部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却只实现了教学管理某些方面的信息化,比如成绩填报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等,教学管理的信息未能全过程、全寿命完全有效贯通,不同系统之间还存在信息不相通、不相融的现象。

二、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应用全过程一体化的教学信息平台,配置高效、实用的教学管理应用软件,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员和学员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填报、信息查询、信息反馈等功能,确保各类信息沟通顺畅,创造信息化办公环境,提高教学信息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发挥教学管理部门、教员和学员三方之间有机联系,充分发挥院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作用,提高信息化平台的整合集成功能。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管理部门信息、教员信息和学员信息三大方面,具体如下:

(一) 教学管理部门信息

教学管理部门信息包括通知公告、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质量评价等模块。通知公告:各类教学通知、年度大项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重点及时间节点等内容。教学任务安排:学期教学任务书、教学课表、周教学课表、选课安排、调课情况统计、考试安排、成绩录入等内容。教学质量评价:听查课系统、授课质量评价系统、教学检查评比系统等内容。各单位可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设置模块,根据人员类别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查看不同程度的教学管理信息内容。教学管理数据信息化,若涉及审批权限,则审批权限电子化,确保信息畅通无阻,流程清晰,便于管理,提高效率。

(二) 教员信息

教员信息包括教员个人信息、教学授课信息、科研学术信息等模块。教员个人信息:教员个人简介、教学相关经历等。教学授课信息:本学期及以往开设课程情况,利用教学信息平台,可完全实现网络化教学。教学相关资料,包括教案、课件、课程设计、课堂设计以及参考资料等,全部按照课程体系建立,方便学员下载和学习;建立网络互动问答,布置与收发作业,评判与反馈都在信息平台中实现,更好了解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学术信息:展示教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学术成果,教学出文章,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三) 学员信息

学员信息包括学员的个人基本信息、课程学习信息、考试评价信息等模块。学员个人信息:个人简介、受教育经历或工作经历等。课程学习信息:本学期及以往课程学习情况。网络化选课,可以看到所选课程的教学资料,便于学员了解课程体系,对于缺课内容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利用平台自学,实现线上和线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化提交作业,进行互动问答,可以与教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考试评价信息:成绩查询功能,提供学员入学以来的所有考试成绩,便于成绩管理。综合评价,提供年级学习课程整体情况、优秀率等信息,教员对学员的个人评价信息等,便于学员更全面了解自我。

三、 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的过程,形成全面、准确、有效的数据链条,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是保证,良好的教学管理信息化设施是基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人员是关键。

(一)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内容规范化。围绕教学中心任务,把教学管理工作全流程的信息流都纳入信息化工作范围,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环节中的信息资源;二是将教学管理信息标准化。明确信息平台中的各种应用软件(浏览器、播放器等)和办公文档各种版本(WORD,PPT等)要求,确保平台中软件的可用性,文檔的兼容性,信息流的畅通性,使信息资源能用、管用、好用;三是将信息处理流程可视化。明确相关工作的职责、工作权限和工作流程,定责到人,对信息处理提出具体的时效性要求,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及时、有效。

(二) 逐步完善信息基础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靠的软硬件环境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一是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教学管理部门、教员、学员之间信息能够有机融合;二是拓展信息化终端设备。将教学活动实时监控终端拓展到所有教学区域,在图书馆增配电脑,学员宿舍配备电脑,为学员课后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加强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完善教学活动信息,重点完善教学信息资料库建设,开发自主学习、虚拟学习的教学资源。

(三) 大力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队伍是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关键,其素质高低直接制约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教学信息化管理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必须树立全面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体系。一是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信息化素养;二是组织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成功的院校参观调研,开拓管理思路;三是参加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交流会,学习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1]龙建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信息通信,2017(10):192-194.

[2]刘雪丽,李汝璇,刘立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北华航天工业大学学报,2015(10):42-45.

[3]曾金萍.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249-250.

作者简介:

宋枝艳,杨国阳,北京市,航天工程大学基础部。

猜你喜欢
互联互通教学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