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分析

2019-02-16 20:12
四川水泥 2019年9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施工人员

何 敏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福建 福州 350700)

0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程是最为常见的经济发展要素。而我国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时,主要采用的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因此,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分析,是为明确该项技术的实践要点,发挥其应用优势。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概述

1.1 工程概述

某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4500~5002m² ,层数为4 到5 层。该建筑在实际建设时,工程所用施工技术为框架机构设计。该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支撑结构,而屋盖则为钢网壳。此建筑平面呈半圆形,直径约为86m,由于该建筑主要采用的为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所以建筑基础形式为桩承台基础。目前,该建筑已投入使用,且用户反应良好,间接肯定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

1.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结构,逐渐过渡至高层、超高层方向,所以在建筑工程方式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竖向构件、建筑构成时造成的载荷、重力[1]。同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种类变多,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出更多要求,根据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建筑方向,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优势愈发明显。但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在具体应用时,还应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合理规定建筑构件重力负荷参数、构件尺寸,保障建筑整体质量。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应用现状

在当前阶段,受市场经济影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传统建筑工程相比,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在实践中自成体系。但是这类建筑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工程施工环节尚未完善。以上述工程概述中所用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为例,该项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建筑工程框架主要为钢结构工程,所以建筑工程应有抗震、稳定等功能,但是部分施工人员在对钢结构进行焊接时,会存在焊缝不严、不齐、焊头断裂等问题。其次,在应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时,施工人员因缺乏建设经验,会导致钢筋绑扎、构件成品保护存在安全、质量隐患。最后,施工人员经验匮乏,会造成混凝土在后期浇筑中出现位移,以及钢筋数量、类型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2]。

3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实践要点

3.1 模板施工要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混凝土为主要施工技术,但是在浇筑环节,混凝土自身强度和底板载荷成正比关系,所以建筑物在具体施工中,建筑物载荷,主要由多层模板支撑[3]。根据建筑整体设计结构,建筑载荷会随模板转移至下一层。因此,在应用模板施工技术时,应以建筑初期为初始时间,对施工中的模板进行定期加固、维修,以免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后期建设。同时,施工人员应在工程地基的平面边缘处,测量地基平面线,并在柱漆上标出测量结果,以此保障施工材料可以固定在支架上。在模板安装完毕后,还应根据多层模板稳定性、载荷强度进行测量,判断模板是否可以承受工程施工环节的承重要求。

具体来说,首先施工人员应测量、分析所需轴线,并使用油漆、画笔将其标注在对应位置。其次,在安装侧模板时,为确保模板技术应用质量,应将安装误差合理控制,误差数值不能高于3mm。最后,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漏浆情况,应及时填充模板、垫层之间的缝隙,必要时可以涂一层隔离剂。在选择填充材料时,可以使用高质量水泥砂浆。在安装主体模板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内墙、外墙模板安装方面,例如在安装内墙模板时,应先将横墙模板放置在合理位置,之后再安装竖向模板。在安装内墙、外墙模板时,施工人员还需综合考察施工环节的安全性。比如钢筋、预埋管、水泥等基础材料的稳定性。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顺利实施,模板使用中连接脚手架和墙体的部分,不能立即拆除,而是应在区域内建筑施工完成后,以由小到大的原则对模板进行拆除。

3.2 混凝土浇筑要点分析

在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框架柱混凝土和传统混凝土浇筑工艺有着明显差别。由于框架柱混凝土形状特殊性,导致混凝土浇筑难度变大。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技术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配比情况。具体来说,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内部是否存在杂物,以及安装模板时留下的孔,只有检查完毕后,才能开始正式进入浇筑环节。其次,施工人员在具体浇筑环节,应根据框架柱形状、尺寸,合理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在下落时因为速度过快而出现堵塞情况。最后,由于框架柱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是受力,所以对其要求质量非常高,在浇筑完成后,应重视混凝土振捣工作。一般情况,在框架柱高度在3米以内时,可以分别展开两次浇筑、振捣工作,以此保障混凝土技术应用质量。施工人员在头次浇筑时,应保证柱模、串桶内部的相近,并尽量让振捣接触到柱底,避免出现过震以及漏震的情况。在进行第二次浇筑时,施工人员的浇筑工作,可以在框架柱模外部网状模内展开,同时确保振捣工作的均匀性。

3.3 钢筋施工要点分析

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中,钢筋施工技术占据着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稳定性、安全性被广泛使用。但是结合上述工程案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应重视钢筋型号、箍筋尺寸、焊条规格等内容。首先,在钢筋使用前期,施工人员应先解决现有钢筋规格问题,保证钢筋符合施工要求,并且不会影响框架整体质量。同时,施工人员应重视钢筋成品保护、板扎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钢筋数量、类型不符合建筑施工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等问题。

其次,为提高钢筋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施工人员应重视钢筋使用环节的准备工作,比如材料准备、焊接准备,以及放样、下料施工准备。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督促工人将场地内散落材料整理在一起,并将其妥善保管,防止在稳固区域。在进行焊接准备工作时,应定期对钢架材料进行检测,并对重点材料进行力学实验,保障钢筋焊接质量。例如在框架柱纵筋搭接,应按照相关规范搭接为举行,而对于异型柱纵筋,应使用机械对接方式。同时,为避免节点箍筋、箍筋间距难以保障等问题,施工人员在下料时,应在每个节点增加部分根纵向短筋。将柱节点区箍筋以现场焊接的方式,在纵向短筋形成系统骨架。之后将骨架套在柱纵筋上,并其放置在楼板的模板上方,穿梁钢筋并进行绑扎工作。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柱纵筋出现套箍困难情况,附加的纵向短筋需要偏离箍筋角部大概50 毫米。

4 结语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该项技术在具体实践时,还存在技术要点不清晰、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为提高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质量,应从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方面,明确技术实施要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发挥我国建筑工程的行业优势。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施工人员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和对策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深埋设计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